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莊子首先提出來,對于自己生命的把握;人的生命是自己可以做主的,并不是說會那么短命的。人為什么短命呢?道家思想同佛家思想幾乎相同,認為都是自己糟蹋的,自己活該,是自求快死的。我們先了解“知天之所為”,這是屬于形而上的,關于這個天,往往包括好幾種意義;有自然的天,就是我們仰頭看到的天體,科學性的天;有宗教的天,有時候代表上帝,代表宇宙有個主宰;還有形而上的道體,也可以叫它天,叫它佛,叫它真如等等。儒道兩家用天字做代號,代表形而上超越宇宙萬有生命以外,另外的那個東西。“天之所為”,“所為”是個現象,天的作用;“天之所為”,不是天之“能為”,“能為”是天的體性。“能”跟“所”要分開。
要了解“知天之所為”這一句話,先要參考上古道家的《陰符經》,其中所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這幾句話把宇宙萬有,以及生命的道理都講完了。實際上《易經》及道家所講的修養法則,都是效法于天道,是宇宙自然的法則。道家認為,我們人的生命,同宇宙自然法則是一樣的,所以如果能夠知天之所為,然后“知人之所為”,了解人為的各種人事道理;包括了我們生理的變化,精神、思想的變化等等。一個人的修養學問到了這個地步,“至矣”,到了家了。所以莊子所提的這兩句話,也是同《陰符經》的說法一樣。現在再看郭象的注解:
知天人之所為者,皆自然也,則內放其身,而外冥于物。與眾玄同,任之而無不至也。
“知天人之所為者,皆自然也,則內放其身,而外冥于物。”中國道家老子所講的自然,不是印度哲學的自然,也不是西方哲學的自然。西方學問里所謂自然,是指物理世界的,是有質有象的,就像我們講的自然科學一樣。另一個是印度的自然外道,那個自然也不是物理世界的自然,而是說生命的自然,不要去追究,隨便它,像行云流水一樣,一切是聽其自然。印度這個哲學思想的自然教派,變成一個有主宰、有生命的這么一個理念世界的自然了。再看中國道家所講的自然,也可以說概括了物理世界的自然,又概括了印度哲學的自然,它的代號就是道,也就是孔子在《易經》上所引申的形而上道,這個本體的力量。
所以我們看中國道家所講的自然,同西方和印度哲學的觀念,是不同的,千萬要區分開來,不能混為一談。我們后代翻譯的物理、化學等學科,統稱自然科學,這只是借用了古代自然這個名詞,大家往往本末倒置,就把古書上的自然當作自然科學的自然。所以郭象的注解說,“知天人之所為者,皆自然也”,到達這個境界就是得道了。得道的人呢!“則內放其身”,沒有身體的障礙,也沒有身體的觀念;“而外冥于物”,而外面呢,跟物理世界達到心物一元,兩個混合為一了。
“與眾玄同,任之而無不至也。”人跟物質世界的物,跟樹木花草,行云流水一切混合為一了,不分彼此。“任之而無不至也”,放任其自然,一點都不用后天的心思;這樣的話,這個道的修養就到了。所以這一段郭象的注解,是很重要的,他的意見也蠻對的
“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這一句,郭象的注解說:
天者,自然之謂也。夫為為者,不能為而為自為耳;為知者,不能知而知自知耳。自知耳不知也,不知也則知出于不知矣;自為耳不為也,不為也則為出于不為矣。為出于不為,故以不為為主;知出于不知,故以不知為宗。是故真人遺知而知,不為而為,自然而生,坐忘而得。故知稱絕,而為名去也。
“天者,自然之謂也。夫為為者,不能為而為自為耳”。“夫為為者”,上面這個“為”是動詞,下面這個“為”是名詞。有一種說法,認為宇宙間有一個主宰,叫做上帝、玉皇大帝,或者佛,給了一個代號;但是道家并沒有這些!中國文化從《易經》開始,宗教外衣早已經脫掉了,反而是后人把它穿上。中國文化是最科學化的,沒有穿宗教外衣,也不加哲學的粉刷,赤裸裸地直接表達有一個東西。“夫為”是能為的,意思是說能為宇宙萬有主宰的“為者”,它所起的作用。“夫為為者,不能為”,宇宙萬有生命的根源,是無為的,什么都做如不做。
比方來說,我們現在看到物理世界自然的虛空,是什么作用都沒有,什么都沒有做,空間有什么用呢?但是宇宙萬物離開空間,就沒得生命,就是這個道理。既然沒有主宰,那宇宙萬有一切的生命,怎么生出來呢?是自生自滅,“而為自為耳”,它自己本身構成一個生命的法則。“而為”,是“所”為的為,不是“能”為的為,這就是能所的問題了。
——《莊子諵譁》
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1918—2012)是享譽國內外的文化大師、國學大家,出身于溫州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鉆研精深,體認深刻,于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自青年時代立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志向后,南懷瑾先生講學六十余年不輟。他以“經史合參”的方法,講授儒、釋、道等傳統文化典籍,講解不受教派、門戶的限制,打通各家學說,縱橫古今中外,深入淺出,生動幽默,又每每與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接軌,讓人受益匪淺,深受海內外各界各層次讀者的喜愛。
南懷瑾文教基金會,是由南師子女、社會賢達、眾多弟子共同發起成立,旨在求真、求實、求信的理念,與社會大眾共同分享南懷瑾先生的智慧。
內容簡介:
南懷瑾先生關于《史記》重要篇目以及司馬遷寫史之深意的講述,透徹而珍貴,對于現代人認知中國歷史乃至傳統文化的精深內涵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書對于南師講述史記進行了系統化梳理,共分為三部分:第一章介紹司馬遷寫史的獨特奇絕之處;第二章對于史記重要篇目的解密闡述;第三章介紹現代人為什么要讀史。本書方便傳統文化愛好者更加深入地領會《史記》背后的深刻見解,更深層地領略讀史的重要意義,且能古為今用,提升智慧洞察力。
點擊“點贊”和“在看”
向更多人分享我們的文章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