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版巴菲特”到“敗家精”,羅美薇投資史竟是一場羅生門?
“4年敗光20億”從哪來?聊天截圖算實錘?
偶然刷到這樣一則圖片:
張學友一家三口赫然在列,碩大的繁體字標粗寫著:
4年敗光20億!
張學友61歲賣命還債被當驅使!
女兒怒斥媽媽羅美薇堪比魔鬼!
“魔鬼妻子”“謀財害命”標簽瞬間引爆熱搜。
但羅美薇曾經在媒體的口中可不是這樣的形象。
回過頭細數羅美薇的投資生涯,這要追溯到2008年開始聊起了。
那一年羅美薇非常看好雷曼兄弟,所以在其股價相對低點的時候大量購入。
但可惜的是果敢有余運氣不足。
恰逢華爾街投行雷曼兄弟的破產掀起全球金融海嘯,最終導致她虧損。
當時很多人傳虧損超過4000萬,導致張學友被迫復出。
但事實上張學友的經紀人陳淑芬特別出面澄清過:張學友買的雷曼產品不多,損失不大。
這也不是羅美薇唯一一次投資試水。
早先有傳言說羅美薇在外匯市場斬獲超10億港幣利潤,由此還得到女版巴菲特的名頭。
但關于這個其實也沒有明確證據,但羅美薇確實在投資理財上是有一手的。
香港媒體指出,張學友多年來,都出錢讓老婆羅美薇投資房地產,當前兩人在香港淺水灣、跑馬地、大坑匯翠臺、跑馬地樂活臺和黃竹坑南匯廣場都有豪宅,不動產的價值逾上億元港幣。
羅美薇投資史魔改記:從“女巴菲特”到“敗家精”?
但自到2021年,風向再度調轉。
又有人傳出外匯市場的劇烈震蕩令羅美薇賬面財富迅速蒸發(fā)的消息。
2021年,張學友以3.6億港幣出售持有20年的清水灣豪宅,被外界視為填補投資窟窿的緊急舉措。
夫妻兩人并沒有做出回應,于是聲音愈演愈烈。
2024年甚至不知從哪傳出羅美薇被詐騙的新聞。
有人在網上發(fā)所謂的爆料截圖,稱得到消息張學友的妻子羅美薇投資了一家叫作“金融樂園”的理財公司。
這個公司對外宣傳能夠穩(wěn)定持續(xù)得到高收益,為此也是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
可是沒想到的是意外還是發(fā)生了,其實這家公司就是一個詐騙公司,羅美薇和張學友的20億家產全部被騙走。(截至目前未有實據可證)
但這件新聞爆發(fā)后張學友就以60多的年齡頻頻開演唱會,就被外界被視作羅美薇“作”光家產,不得不復出撈金還債的行徑。
但,這真的是真相嗎?
張學友的復出真相
接5個代言輕松過億,他偏選最累的?“打臉“還債論”
先說張學友,真的是為了還債復出才開演唱會的嗎?
為了公允起見,我在寫這篇文章之前,特意找到現役專門服務于明星的經紀中介公司咨詢代言費用。
得到的答案是:張學友的代言費為每年2000萬。
還記得那個洗腦的游戲廣告嗎?我系渣渣輝,是朋友就砍一刀。
如果張學友愿意,歌神天王啊,想要什么代言沒有?
拍攝代言可容易多了,不過是一個視頻,有的甚至只需要一張照片就能輕松到手2000萬。
接下5個代言就能輕松年收過億。
即便除開稅務和必要的分成,到手數字也是極其可觀的。
但演唱會可沒這么容易。
不管是工作人員籌劃、運營,這些前期費用都不在少數,這些是必要的員工薪酬支出。
再說演唱會推進過程中的消耗,主辦方負責演唱會的整體策劃、場地租賃、設備租賃、安保等工作,因此會從門票收入中抽取一定比例作為報酬。
承辦方、票務平臺、各種場地、設備的供方都需要一定的提成比例。
如此算下來,即便是當紅藝人能到手一半也得算是極佳待遇了。
更別說演唱會要付出的體力精力和時間了。
兩者相比,任誰都明白哪個更輕松。
張學友的咖位和熱度可不是一般明星能比擬的。(如圖)
對他來說,接代言、上綜藝、直播帶貨,哪個不比開演唱會容易?
只要他愿意,如今內娛對港臺藝人濾鏡加倍,年輕一些的高海寧佘詩曼等人都能占得一席之地。
更別說張學友了,北上開音樂訓練營我都怕他成首富。
但他選擇用最傳統(tǒng)也最消耗體力的方式工作。
所以我倒是覺得,與其說是“還債焦慮”,不如說是老一輩藝人對職業(yè)尊嚴的執(zhí)念。
60歲天王拼命開唱:港式自虐敬業(yè)
實際上,張學友多次公開表示“唱歌是生命的熱愛”,疫情期間張學友籌備巡演提到自己年紀大了有時候身上會痛,但是他在用心籌備,連封面都是自己挑選的,他多次提到,除了享受表演以外,還有為這場演唱會付出的汗水。
在宣傳期他還曾專門接受過采訪。
采訪中他非常明確的提到:“也有很多工作找我,可惜都被我推掉了,(工作)談到最后,我發(fā)現有些不適合我現在做。我不會隨便去接工作,必須要了解清楚再做。我每個工作都是這樣,會反復推翻自己。像有短視頻平臺也找到過我,可我不知道該怎么做!是要經常丟視頻上去?那我不是很累嘛!”
看,他始終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愿意做什么,又能做什么。
拒絕了那些看上去輕松且多金的工作,卻堅守在舞臺一線。
張學友曾說:“現在演出的機會很少,但我還是很想做表演,可是要找到適合的舞臺,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時刻保持準備狀態(tài),有表演來的時候就不用從頭準備,穿上衣服就可以唱。”
甚至還帶著感慨的語氣表示:“很懷念跟大家一起合唱的開心,現在開一場像《ACLASSICTOUR學友經典》這樣的演唱會很難,更別說是全球巡演了。”
對張學友來說,演唱會是他唱歌的舞臺,而唱歌是他終身都熱愛著的事情。
他真心的珍惜每一個在舞臺上的機會,舞臺是他自我實現的戰(zhàn)場,而非單純的撈金工具。
更何況60+這個巡演從2022-2023年就開始籌備了,怎么會是2024被詐騙后欠債臨時起意。
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是欠債還款那張學友的狀態(tài)一定是有心無力的,但事實上并沒有。
我是張學友的資深粉絲,喜歡了很多年的那種。
見證過他三場演唱會后,我唯一的感受就是幸福。
我見到了狀態(tài)更好,更讓我神往的張學友。
他的狀態(tài)太放松了,太享受了。
最讓我感動的一點是,在中場的時候張學友講了有很長時間的話。他的話里頭我至少聽到了5次“我會再努力一點的”。
以及兩次“我比上一次又進步了”。
努力和進步這兩個詞語在他的言行中出現頻率非常高。
就像他自己所說的,因為他希望能夠營業(yè)到70歲,70歲的時候還想看到我們。所以當時我們全場的粉絲都非常的沸騰。
他是和粉絲共赴一場又一場的約會。
說張學友是為了還債疲于奔命而開演唱會,我覺得這本身就是對張學友的侮辱。
被迫和真愛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狀態(tài)。
其實除了張學友之外,香港很多老牌藝人都依然活躍在熒幕前。
像劉德華,周華健,還有葉倩文林子祥夫妻,不都是把年齡當數字,一路高歌一路暢快。
怎么這些人就是敬業(yè),到了張學友這就成了“被迫還債的老黃牛”?
輿論只聚焦在“被羅美薇害的”上頭,卻忽略了張學友對舞臺的堅持——這種“自虐式敬業(yè)”,恰恰是港圈黃金一代的集體烙印。
從羅美薇到章小蕙:為何投資失敗總讓女人背鍋?
章小蕙2.0劇本:男人破產=時運不濟,女人破產=敗家拜金,社會性的雙標審判
聊到這里其實我想到了一個曾經處境和羅美薇現狀極其相似的女明星,章小蕙。
同樣的投資失敗,同樣的被冠上拜金女的標簽。
從羅美薇到章小蕙:為什么女性總在“投資失敗”時成為靶子?
歸根到底是社會對女性在商業(yè)和家庭角色中的雙重期待與偏見。
羅美薇在婚后選擇退隱,專注于相夫教子,這本是個人選擇,卻因外界對她“理財天才”的期待而被賦予了額外的壓力。
章小蕙更是如此,她的經歷更加復雜。
離婚前明明是夫妻共同投資,卻因為男方無力償還選擇破產,外界就把批判點丟在了她的身上。
離婚后章小蕙選擇自力更生償還債務,這本應被視為一種獨立和堅韌的表現。
但社會卻對她的努力一開始就是冷嘲熱諷。
成了說她是富豪獵手,靠男人翻身,敗了說她沒有經濟頭腦亂搞一氣。
這種批評背后,隱藏著對女性在商業(yè)領域嘗試的苛刻審視:一旦失敗,她們不僅會被貼上“無能”的標簽,還可能被視為“家族罪人”。
她們的存在更像是紅顏禍水,禍國殃民,就像妲己一樣,盛時是點綴的美人,敗時就成了亡國的禍水。
這本就是對女性生存的一種變態(tài)絞殺。
更何況羅美薇的投資失利本身都還是一團迷糊賬。
最開始我看到那張疑似港媒報紙截圖的圖片中明晃晃的寫著:女兒怒斥媽媽堪比魔鬼。
但這條新聞詞條我在谷歌、bing國際版中用繁體字搜索均未查到原詞條,利用deepseek檢索到的也是顯示并未經過證實。
相關內容都只存在于國內個人小型自媒體之中。
利用ai檢索雖然有蛛絲馬跡,上面明晃晃的寫著:羅美薇女兒稱其為“魔鬼”的最早公開證據源自2024年3月香港媒體的報道,并由內地媒體網易新聞于2024年3月23日首次轉載。
由于搜索結果未提供港媒原文鏈接,目前可追溯的最早來源為網易新聞的報道。
后續(xù)報道(如2025年網易、搜狐文章)進一步補充了細節(jié),但均以2024年3月事件為起點。
乍一看網易、搜狐、港媒似乎還挺權威。
但我跟著ai給出的參考文章,依舊是個人自媒體的界面。
沒有任何港媒雜志的實錄截圖,也沒有除了上圖之外的其他任何有效實據。
也可能是我仍有疏漏哪里沒查詢到,但即便是真的我們沒有看到完整的視頻或是文字也不能妄下判斷。
也有可能像葉一茜一樣,她那樣眉飛色舞的說“我有時候看我女兒嘛,大家都是女人,我知道你在耍什么小心機。”
明明是很開心的在描述女兒‘撒嬌“的場景,表達的意思也是:我女兒會撒嬌,真可愛,真好。
但可惜她不夠嚴謹。
再加上如果切去她的表現只留下冷冰冰的文字,確實是個會和女兒雌競的惡毒媽媽。
脫離了場景化的表達語氣截然不同。
大有可能是女兒用來表達夸張或者好玩的語氣詞,卻被誤讀成了羅美薇經營不善敗光家產。
畢竟一個家庭的投資,尤其是傷筋動骨的大額支出是不太可能完全由一人操控的。
婚姻共擔風險!別再讓女人獨自扛雷
港媒報道中,張學友多次變賣豪宅填補漏洞,但從未公開指責妻子。若真如傳言所說“家產全由羅美薇掌控”,天王為何縱容?
即便真的是一方完全把控,也一定是另一方默認允許的情況之下。
羅美薇不是第一次投資失敗,張學友也不會傻到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投機到盡失家產還毫無作為。
(所謂的證據,網上流傳的對話截圖)
如果家庭財務已經危機到需要子女發(fā)聲的程度,張學友也不可能始終保持沉默而讓女兒沖鋒陷陣。
這場“討伐羅美薇”的戲碼,到底多少是真多少是假還未可知。
即便羅美薇真的投資失敗又如何?
當事人都選擇靜默就代表了在女方投資的時候,家中其他人員也是認可的態(tài)度。
羅美薇投資時間線拉長到十幾年,投資領域橫跨股市、外匯、理財,失敗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罵羅美薇“敗家”和贊張學友“還債”,本質是同一種敘事的兩面。
把婚姻拆解成“罪人”與“圣人”的對立,卻拒絕承認利益共同體中復雜的共生關系。
是同一種‘好男人救風塵’的意淫。
被傳虧20億的羅美薇與賺20億的張學友,本質是家庭資產配置的AB面。
投資本就是高風險行為,賺了是“夫妻同心其利斷金”,虧了卻讓妻子扛下所有罵名,根本就是父權敘事的雙標。
婚姻中的財務權責從來都是共同商量探討后的結果,而非一人獨斷。
開局一張“敗光20億”通稿,但投資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游戲。
將失敗簡單歸咎于一人,不過是世人慣于將女人的成敗寫成是她一個人的傳奇,或她一個人的罪過。
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