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香蕉似乎隨處可見,很多人非常愛吃香蕉。但你知道嗎,香蕉居然也快滅絕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香蕉的生長過程
香蕉是香蕉樹的果實,每一棵香蕉樹每年能夠生產約30到50斤的香蕉。香蕉樹也并不是“樹”,它沒有“樹干”,它的“樹干”是由許多葉子像洋蔥一樣一層套著一層組成的。如果用鋒利的刀砍,甚至能輕松砍斷。所以,香蕉本質上不是樹,而是草。
香蕉樹,通常高度不到2米,高一點的能長到4米左右。香蕉的生長周期分為4個階段——苗期、營養生長期、孕蕾期以及果實成熟期。
苗期歷時2~3個月,這個階段,香蕉的吸芽萌發出土。此階段植株生長量比較小。營養生長期歷時約5~6個月,葉片數量和面積迅速增加。
孕蕾期歷時約3~4個月,葉柄增粗,葉距變密,香蕉樹開始抽出花蕾。香蕉樹的花是暗紅色至紫紅色的。它的花蕾里面有很多層花,這種形態被稱為“花序”。
最外層的花開,小香蕉就頂著花蕊長出來,長成一只“手”的模樣。每只“手”內都包含數十個香蕉,它們緊密地環繞在一起。接著里面的花繼續開,最外層的香蕉就被頂到上方。如此,香蕉就結成了香蕉串的模樣。這一階段也被稱為果實成熟期。
▲香蕉生長階段
香蕉不“香”
香蕉是名副其實的“快樂水果”。它含有一種生物堿,能夠讓人更專注、更放松。香蕉雖然看起來很干,但其實香蕉75%都是水。所以你要是渴的話,吃根香蕉準沒錯!
香蕉中含有一種被稱為色氨酸的氨基酸。氨基酸進入身體后,轉化為血清素和褪黑素。血清素能讓我們身心放松,更容易進入睡眠狀態。而褪黑素能夠幫助我們識別該睡覺的時間,產生困倦感,從而調節睡眠周期。香蕉中還含有鎂和鉀等礦物質,可以預防半夜腿抽筋,降低醒來的概率。
在超市中,我們也能經常見到香蕉風味的軟糖、布丁和飲料。很多人會覺得這些食品比香蕉本身更香。這不是錯覺,而是因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香蕉。
我們現在常吃的香蕉品種是華蕉,但其實它不是最好吃的香蕉。在香蕉界,有一種天賦卓絕的香蕉,叫做大麥克香蕉。它香味濃郁,皮也比較厚,適合長時間儲存和運輸。很多食品里面添加的香蕉香精就是從大麥克香蕉中提取出來的。
香蕉的“前世今生”
只不過真正好吃的大麥克香蕉早就已經滅絕了,這又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香蕉的“前世今生”吧!
早在5000年以前,野生香蕉就已經被馴化了。只不過,最早的香蕉品種成熟之后籽多肉少,里面的籽又多又硬,口感并不好。所以,當時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土著,并沒有將香蕉列入美食名單。
▲野生香蕉
那么香蕉是如何進化成如今的模樣呢?
1511年,葡萄牙人發現了巴布亞新幾內亞。隨后,葡萄牙商人帶著香蕉漂洋過海,來到了遙遠的中美洲。人類充分發揮吃貨屬性,經過鍥而不舍的選育,香蕉終于進化成了軟糯香甜、籽少肉多的模樣。
最早被廣泛種植的品種,就是大麥克香蕉。當時為了提高經濟效益,所有的香蕉都是用一種叫作“扦插”的方法人工移植。
但是這也埋下了一個隱患。因為扦插的本質是克隆,所有的香蕉樹本質上是同一株香蕉樹,抗風險能力非常差。一旦疾病來襲,攜帶著相同基因的香蕉樹就可能全軍覆沒。
20世紀初,大麥克香蕉就遭遇了一場無妄之災。當時有一種叫作尖孢鐮刀菌的真菌病毒侵襲了香蕉。香蕉被病毒感染之后,葉子會變黃,最終整株枯萎。這種病也被形象地稱為黃葉病。
▲黃葉病
這種病毒十分頑強,嚴寒酷暑它都不怕。而且只要有一株香蕉感染了這種病毒,往往就會傳染整個香蕉園。當時的人們對于這種病毒束手無策,大量香蕉園因此變成了荒草園。
天性愛吃的人類怎會就此放棄?
在大麥克香蕉近乎“團滅”后,1947年前后,華蕉橫空出世。好景不長,20世紀90年代,尖孢鐮刀菌卷土重來,而且它還進化出了更高的版本——TR4。
TR4非常狡猾,它能夠在土地中潛伏30年以上。它對大麥克香蕉和華蕉同時發起了總攻。香蕉的處境岌岌可危,也許幾十年以后,香蕉真的會滅絕。不過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和培育新的香蕉品種,香蕉的未來還是充滿了希望。
文 / 楊夢蝶
來源/《科學故事會》2025年1-2月刊
排版:沈 丹
編輯:林雪琪
審定:李紅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