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喜歡捧殺一個人,接著又棒殺一個人,這是不變的傳統,反復被驗證。最近,羅福莉在網絡上發言,懇求大家放過她。羅福莉說,她不是什么“天才少女”,只想安安靜靜做事,網絡那些寫她的文章,錯誤百出,而且low到爆。她深知,“捧得多高摔得多重”。
自從DeepSeek火了以后,作為DeepSeek曾經的開發者之一,羅福莉也被廣泛熱議,很多從不知道她的人,也在網絡上湊熱鬧,“天才少女”的信息鋪天蓋地,不少自媒體人把她的過往信息,放在網絡熱炒,添油加醋,胡亂演繹。這不僅僅影響到了羅福莉本人的工作與生活,就連她的家人、朋友、同學以及老師等,也受到牽連。所以,羅福莉站了出來。
其實,我們仔細觀察最近這些年的網絡輿論,就可以發現一個特質,大家喜歡群體亢奮,一家企業,一件事情,一部電影,一個人……都有可能被爆炒,而捧殺之后,接著可能就是棒殺。
幾年前,吳京主演的《戰狼2》大火,那時,網民群體亢奮,網絡上都在熱炒吳京及這部電影,給吳京戴高帽子,任何對吳京及《戰狼2》有異見的人,都會被口水淹死,被謾罵。
那時候,大部分網民都為“雖遠必誅”而亢奮。然而,也就幾年時間,風向就轉變了——吳京在網絡上被棒殺。今年緬北之事,很多網民生硬地將其與吳京扯上聯系,說要抵制吳京和他的電影。
從這一點來看,“羅福莉”是明智的。因為,這群把你捧得很高的人,說不定不久后,他們就會對你背后捅刀子。這樣的事情,過去發生太多了。因為,這些人,很多沒有自己的思想,喜歡人云亦云,喜歡跟風。當然,也有些人不傻,他們只是壞——一切為了流量,至于什么底線不重要。
當下很火的DeepSeek及創始人梁文鋒,當下很火的《哪吒2》及餃子導演,說不定某一天,在網絡上也會被群體聲討,這完全是有可能的。因為,這些歌頌你的人,往往是最無原則和底線的人。
就像莫言一樣,如果不獲諾貝爾文學獎,網民對他好像沒啥意見,《紅高粱》看得津津有味。自從莫言獲諾貝爾獎后,突然風向大變,大量從未看過莫言作品的人,也盯著莫言,給他“扣帽子”,以至于莫言不敢開口說話。
羅福莉的發聲,很及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