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掉到了榜二。
近年來,外國人開始對中國的殯葬文化感興趣,其中最受追捧就是印著“玉皇大帝”頭像的中國冥幣。
一些甚至國家已經做到了“冥幣本土化”,印有美國總統肯尼迪、英國女王頭像的冥幣,就這么水靈靈地被發明出來了。
根據某種定理,中國的東西一旦走紅海外就會賣出高價,曾經爆火的風油精如此,冥幣也是如此。
在亞馬遜等國外電商平臺上,普通冥幣的價格在6-7美元之間,冥幣組合套裝的價格則在12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95元)。
“什么,國外買套冥幣要將近100塊錢,我記得在淘寶上20塊錢就能買一大捆!”
趁著冥幣拿捏住了外國人的心,有人趁熱打鐵在海外做起了殯葬生意。
去年年萬圣節期間,一位中國小姐姐在法國街頭擺攤售賣紙扎、冥幣等殯葬產品。
小姐姐的攤位上品種豐富,有蘋果手機、迪奧包包、游艇、紙扎的三文魚等,吸引了眾多法國顧客圍觀購買。
一位大叔睹物思貓,特意為自己去世的小貓咪訂購了一份紙扎三文魚。
在中國流傳千年的殯葬文化,就這樣不知不覺走進了國外的千家萬戶。
最受外國人青睞的冥幣,根植于中國殯葬文化的土壤中,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商周時期隨葬品中的貝玉,可以看作是冥幣的早期形態。
春秋戰國時期,楚地流行爰金實幣,喪葬也中出現了模仿爰金鑄成的龜版形、方形等爰金冥幣。
魏晉南北朝時佛教傳入中國并廣泛流行,其提倡的勤儉節約等思想觀念,淡化了中國人自秦漢以來以實財殉葬的意識,為冥幣的變革奠定了思想基礎。
此后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冥幣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祭祀用品,樣式也變得越來越精美。
明清時期冥幣制作工藝趨于成熟,各種面額、圖案的冥幣鈔票應運而生,還出現了紀念性質的“龍鳳鈔”“生肖鈔”等,紙張質量和圖案精細程度都令人贊嘆不已。
現代冥幣的樣式則更加多樣化,除了傳統的黃白冥幣外,還出現了彩色印刷、面額巨大、圖案精美的冥幣,甚至還有模仿現代人民幣、美元等的“仿真冥幣”。
作為一種古老的“地下通行幣種”,在2014年之前,燒冥幣是獨屬于中國人對待死亡的浪漫方式。
但是2014年之后,冥幣就開始在全球走紅,也成了外國人的心靈寄托。
2014年,油管上有位外國博主發布視頻稱,自己發現了中國冥幣這一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一石激起千層浪,自從該博主發布視頻后,很多油管博主都跟風發視頻介紹冥幣文化。
這些外國博主除了介紹冥幣文化之外,還分為“中國傳統派”和“外國革新派”,推出了“手把手教你使用冥幣”的學習教程。
傳統派告訴外國老鐵,中國人通常在清明節、中元節、逝者忌日、生日這幾天選擇祭祀,祭祀地點一般在墓地、祠堂或室外空曠的地方。
當圍觀群眾發出質疑:“這有什么稀奇的,我們也有類似的祭祀方式”時,博主就會搖頭說道:
“你們對中國冥幣一無所知!”
在準備好香燭、水果、糕點等祭品后,中國人還要準備一個專門用于焚燒冥幣的容器,如鐵盆或石槽等。
重點來了,冥幣可不是亂燒的。
焚燒時必須要將冥幣整理整齊,可以單張放入火中,也可多張折疊成一定形狀后再放入,在焚燒時懷著虔誠和敬畏之心,默默祈禱或訴說對祖先的思念與祈福。
有些博主的教程更加嚴謹,比如先將小面額的冥幣放入火中焚燒,再逐漸放入大面額的冥幣。
他們嚴肅地告訴觀眾,要是沒有這套燒冥幣的流程,祖先就不會保佑你了。
與嚴謹細致的傳統派相比,革新派則更能順應本國傳統文化,推出了“冥幣2.0版本”。
當祖先較多不知先給哪位燒冥幣時,革新派提出用塔羅牌來占卜,再按照占卜出來的順序給祖先燒冥幣。
在祭祀臺上擺放代表四大元素的物品,如金色相框代表金,水晶代表土,點上一根蠟燭代表火。
在開始燒冥幣前,把自己和親人的名字寫在冥幣上,確保“轉賬”無誤。
在博主們的極力推薦下,不少外國人都“背叛了上帝”,開始給祖宗燒冥幣。
沒想到,外國人跟著博主們教的流程,向祖先燒冥幣祈求保佑之后,卻紛紛埋怨起了中國人:
“這么好用的東西,中國人怎么不早說,太過分了!”
一位美國男子在母親去世后接觸到冥幣,他表示每次燒冥幣后,焦慮不安的內心都會感到平靜,仿佛母親收到了自己的心意,在天上保佑著他。
燒冥幣不僅是為逝者踐行,也是為生者寬慰。
除了深受外國人追捧的冥幣,中國傳統殯葬中的紙扎文化,也走進了外國人的視野里。
2019年,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舉辦了名為“極樂天堂”的紙扎文化展覽會,展覽時間長達4個月,展品類型涵蓋了從古至今的各種紙扎作品。
此次展品來源主要來自兩個中國臺灣的團隊,百年老字號“新興糊紙店”和年輕團隊“Skea天堂紙扎”。
“新興糊紙店”展出的傳統中式靈厝,從精美的雕花、龍等裝飾到屋頂上的一磚一瓦都是純手工制作。
“Skea天堂紙扎”則與時俱進,把現代社會的電子設備、奢侈品等也做出了紙扎。
在展館門口,工作人員還特意放置了兩個紙扎人偶,營造出獨特的氛圍。
毫無疑問,這場宣傳遙遠東方殯葬文化的展覽會做得極其成功。
展覽會進行第一天,就吸引了600萬外國人觀看,展覽現場十分火爆,被巴黎《藝文指南》評選為當季巴黎十大必看展覽之一。
這場別開生面的紙扎展覽,讓外國人對中國的殯葬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他們驚訝地表示:
“我們驚嘆于中國紙扎的精美工藝,沒想到中國人對待死亡的方式如此浪漫!”
如果告訴他們,在中國河北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專門為逝去的人做浪漫的服務,外國人會不會驚訝的合不攏嘴?
這個村子里的人們特立獨行,他們既看重生死,又對死亡無所畏懼,家家戶戶擺花圈,用骨灰盒來裝名片。
這就是位于河北保定雄縣的米北莊村。
米北莊村興起于清朝,最初是靠著扎紙花的手藝為達官顯貴服務,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在殯葬行業獨占鰲頭。
據說,米北莊村的孩子們,小時候認識的第一個字就是“奠”字。
改革開放后傳統喪葬文化復蘇,讓米北莊村民們看到了新的商機,他們將簡單的紙扎業務,逐步擴展到壽衣、棺蓋、花圈等全套殯葬物品的生產。
一些更有商業頭腦的村民,審時度勢建起了批量生產的家庭工廠,打通了專門的批發渠道,將米北莊村殯葬產業的名氣打了出去。
1983年,米北莊村建起了紙花交易市場,吸引各地的客戶直接到村中交易,村里的產業開始朝著規模化發展。
到20世紀末,米北莊的殯葬產業已然具備了完整的上下游供應鏈,產品開始走向全國。
2000年后,隨著交易量日益增多,村中興建了市場街,將商戶們從村中小路中的市場,遷入了市場街,進一步擴大了產業規模。
當然,龍頭老大發展到一定程度也會有瓶頸期。
前些年人們推崇環保祭祀,拒絕傳統的紙扎品和冥幣,使得米北莊村傳統殯葬用品的市場需求受到巨大沖擊。
那段時間,茫然無措的米北莊村村民們轉戰線上線下,但在“文明祭祀”的大環境面前都收效甚微。
好在外國博主對冥幣的宣傳,讓外國人開始瘋狂愛上冥幣,也盤活了身處險境的米北莊村。
2020年,米北莊村的年產值超過10億元,幾乎包攬了全國90%的殯葬用品批發行業。
全村有90%以上人員從業經商,僅一公里多的街道上就有超過500家殯葬用品批發商,從業人員達兩三萬人。
聽說外國人不僅愛冥幣,也喜歡別的殯葬用品,米北莊村直接推出了“新時代賽博殯葬用品”。
紙扎的蘋果手機、全套定制麻將館、名牌化妝品套裝、豪宅、豪車、輪船、飛機等不在話下,為了響應環保理念,甚至還做出了電子花圈等環保產品。
米北莊村的“死而復生”離不開外國人的宣傳,誠然,外國人也早就離不開中國的殯葬產品了。
相關數據顯示,近期冥幣、紙扎相關制品在海外某平臺上搜索量暴漲1800%,訂單數增長135%。
目前,中國冥幣的市場版圖已擴至全球各地,涵蓋俄羅斯、美國、歐洲,甚至毛里求斯、埃及、以色列等國家都有訂單。
冥幣之所以如此暢銷,說到底,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他們對逝者的懷念都是真實的。
冥幣作為連接生與死的紐帶,將生者的執念傳遞到另一個世界,對于活著的人來說就是一種莫大的安慰。
它不僅代表著人們對生命的尊重,對大自然的敬畏,更是對自己內心的一種交代。
參考資料:
1、新浪財經:《老外瘋搶中國冥幣》
2、國際傳播傳媒論壇:《“冥幣出海”現象的跨文化解讀》
3、深氪新消費:《中國殯葬第一村,靠做死人的生意,年產值超11億》
*文章內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作者:TWYMG
編輯:一乙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