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來自網絡,侵刪!
“三里不同俗,五里改規矩”,真是一點不假。
前不久,在廣東一居民家中發生了的事,事情背后的反差,讓人心里泛起了層層漣漪。
有人很奇怪廣東這邊的喪事習俗,竟然一天就搞定了,而且來參加的人,都不到兩桌人。
不應該熱熱鬧鬧送老人最后一程嗎?
風俗這東西,真的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嗎?
坐標發生在廣東一居民家里,女子從樓上發現,鄰居家有老人去世了,棺材就放在院子里。
看到這一幕,很多人避諱,不敢看。
但女子和別人不一樣,她覺得人終究有老去的一天,按照她們湖南當地的風俗,應該熱熱鬧鬧送老人最后一程。
可看到鄰居家院子里的人,稀稀疏疏,都湊不齊兩桌人,女子感覺很凄涼。
她不理解,是當地的風俗原因,還是鄰居家的原因。
鄰居家貌似并不富裕,住的還是瓦房,他們給去世的老人辦喪事,也就隨便走一下流程,一天的時間就結束了。
甚至,村里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回事,很草率的樣子。
按理說,喪事也應該辦3天,鄰居家的這行為,就跟網上說的一樣,似乎沒有通知任何親戚,只是親人簡單料理一下后事而已。
一名嫁廣東的女子也表示,后悔遠嫁廣東,就是親房一個叔叔死了,兩片木板擺在祠堂,早上四點左右死的,下午四點所有親戚都散了,還說是丑事,生老病死怎么就成丑事了。
我廣東人,從小看到的都很迅速的喪事,人當天走,肯定當天火化,下葬,后面幾天家里會擺靈堂,但是都是至親在忙。
再過幾天做法事,才會有一些親人朋友來,也不會請,自愿來。
做完法事就完事了,甚至于一個村子里其他家里人過世,跟我家無關。我們不會去,就連外嫁的親人朋友都特地囑咐這段時間不來家里。
后面嫁到湖南,過世棺材在家擺幾天,整個村子,但凡有點親都會過來幫忙,再往后,要擺十幾桌酒席,所有沾親帶故都要過來吃席,席間都是嘻嘻哈哈的。
有錢還吃好幾天,最后有錢的還會請戲班子唱戲,還要放煙花,我被震驚了!
風俗不同,真沒有啥對錯之分。
廣東有廣東的過法,湖南有湖南的弄法,都有自己的道理,慢慢接受就成。
只能說文化差異很大,對比起來,感覺廣東這邊的喪事少了點人情味兒,還是湖南那邊熱熱鬧鬧的更像是送老人最后一程。
各地有各地的難處,廣東可能生活節奏快,辦事講究效率;湖南那邊呢,人多熱鬧,也是一種傳統的繼承。大家都沒毛病。
這樣的差異,讓嫁過去的女子等感到不適應,在不同風俗的碰撞中,人們難免會產生困惑和不理解。
尊重當地風俗沒錯,但同時也不能忘了自己老家的文化傳承,該怎么平衡這兩者,是我們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老話說“入鄉隨俗”。
當我們身處不同的地方時,應該試著去了解和尊重當地的風俗,這是一種包容和接納。
但我們也不能忘記自己家鄉的傳統,它是我們文化的根。
以后要是再碰到類似的事兒,咱們不能一上來就評判誰對誰錯,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
我們可以帶著欣賞和理解的心態,去看待多元文化,這樣在不同風俗中游走時,也能收獲更多的溫暖和理解。
多元文化豐富我們的生活,而不是成為隔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