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談判,是美俄關系“虛假回暖”的表演
文|清哲木
美俄沙特談判于2月18日在利雅得舉行,盡管雙方在形式上展示了對話的“積極進展”,但從多方信息來看,這場會談的實質成果有限,我看,是談了一個寂寞。更多是雙方基于各自政治需求的表演性外交。談判動機,從一開始就是各取所需的政治秀。特朗普政府上臺后,將“結束俄烏沖突”列為外交優先事項,但其核心動機是減少對烏克蘭的援助負擔,并借此標榜自身外交“成就”,為連任鋪路。例如,美方已停止對烏援助,并威脅若歐洲反對談判則削減駐軍,顯示出其以“交易思維”主導政策,而非真正解決沖突根源。
俄羅斯方面能和美國搭上關系,并且能夠平起平坐的談判,是孤立突圍一次展示。俄方試圖通過談判改善國際形象、緩解制裁壓力,并為國內民眾傳遞“俄羅斯未被孤立”的信號。然而,其核心訴求如烏克蘭領土承認、禁止北約東擴等均未獲美方明確承諾,雙方僅在“建立磋商機制”等程序性問題上達成模糊共識。表演性對話掩蓋結構性矛盾。
俄方期望通過國際條約實現“終戰”,而美方僅提議“停戰”,未觸及沖突根源(如北約安全架構)。這種分歧導致談判成果停留在象征層面,例如雙方同意“任命團隊結束沖突”,但具體路徑仍不明晰。就是雙方領導的面子,特朗普試圖以解除部分制裁換取俄方停火,但俄方要求全面解除制裁并承認領土變更,而美國國內政治(如共和黨建制派反對)和盟友壓力使這一交易難以落地。
另外,被邊緣化的利益相關方,讓談判合法性缺失。烏克蘭未被邀請參會,澤連斯基明確表示“不承認任何結果”;歐洲則因被美國繞過而緊急召開會議,這種排斥當事方的談判削弱了協議的可行性——若美俄協議未獲烏歐認可,戰場態勢將繼續僵持。
美俄關系的“虛假回暖”并不影響當前的格局,盡管雙方宣稱“考慮彼此利益”并推動元首會晤,但俄美結構性矛盾(如價值觀對立、地緣競爭)未消除。例如,俄方希望恢復“美俄共治全球”的舊秩序,而美國已無意愿與俄羅斯平起平坐。美俄繞過多邊機制的“私下交易”,
本質是美俄在沖突僵局下的權宜之計。美國試圖以最小成本“甩包袱”,俄羅斯則想借機打破孤立,而沙特、烏克蘭、歐洲均淪為配角。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盡管雙方表演了“建設性對話”,但缺乏實質性談判內容,此次談判,僅僅美俄表演的序幕,離真正的談判還有十萬八千里,和平短期內仍遙不可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