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車,我要去參加陳毅同志的追悼會……”
1972年1月8日,毛主席裹著米色睡衣,交代工作人員,他要去送這名老戰友最后一程。但是,當主席到了現場,卻發現沒有幾張熟悉的面孔。
這一切,都是因為江青對陳毅追悼會做出了一個要求。
陳毅為何病故?江青提出的要求是什么呢?
病重仍不忘革命
1971年8月,陳毅與夫人張茜一同前往北戴河療養。彼時,他已經被查出患有結腸癌,但是,在此之前,眾人都以為他是闌尾炎,差點誤診。
那是1971年1月,陳毅多日來不斷地頭暈、腹瀉、肚子疼,但被醫生確定不是高血壓引起的,直到1月16日的早上,他再次腹痛難忍,張茜強烈要求前往301醫院就診。
當時,時任中央醫療保健組成員,也是國內腹部外科專家的陸惟善,與北京醫院外科主任周光裕一同會診,認為是“亞急性闌尾炎”,必須盡快做手術。
可在動手術期間,卻發現陳毅的腹痛原因,是結腸癌。
消息傳到周總理的耳朵里,立即下達命令:組織力量全力搶救,需要哪個醫院的醫生,馬上去請,就說是我的意見。
終于,在經過了5個小時的手術時間,陳毅平安地下了手術臺。但是,無論是高血壓,還是結腸癌,一旦病發,對他一個垂垂老者而言,都可能造成致命的傷害。
因此,陳毅被要求搬到北戴河休養。
可是,意外還是來了,1971年下半年,他的病情逐漸惡化,不僅嘔吐不止,還很難坐起。
1971年11月,陳毅不得不插上胃管、輸液管、導尿管和氧氣管等等,但他卻依舊樂觀,還開玩笑地說:“我的身體已經實現管道化了。”
惹得妻子張茜淚流不止,而他安慰道:“我70歲了,無數革命犧牲在青年時代,你們不要傷心,我是唯物主義者,你們不要傷心。”
不過,陳毅仍放不下去一件事情,那就是毛主席。
1928年4月,他跟隨朱德的隊伍上了井岡山,與毛主席的秋收起義隊伍順利會師。
這是他們的初相識,但陳毅卻已經敬佩毛主席多時,不僅在后來支持毛主席關于工農武裝的思想主張,還專門向組織遞交報告,以肯定毛主席、朱德對紅軍的付出和貢獻。
所以,哪怕陳毅晚年病重之際忘記了所有,也永遠銘記與主席在革命時期的崢嶸歲月。
1971年12月24日,他吃了女兒珊珊帶來的面,還說道:“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但是,在場的所有人都神情悲傷,因為距離12月26日毛主席的生日,還有2天。
這意味著陳毅的病情越來越嚴重,而他也越來越糊涂。
1972年1月6日,陳毅的意識徹底混亂,卻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將軍,留下了最后一句遺言:“黨中央……紅軍……一直向前戰勝敵人。”
陳毅逝世的消息傳開,無數民眾希望送這位開國元帥的最后一程,卻被一個命令禁止。
主席送行
“追悼會以中央軍委的名義舉行。”
1972年1月10日的治喪大會上,李德生宣布了江青的這個要求。言外之意是壓縮追悼會規格,甚至要控制人數。
這也是毛主席抵達現場后哀嘆熟面孔不多的原因。
可無論如何都阻擋不了陳毅為新中國、為革命做出的巨大貢獻,主席更是在修改陳毅的悼詞上表態:功過的評論,不宜在追悼會上作。
當天,陳毅的追悼會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內舉行,而參加人數定為500人,領導人方面由周總理出席。但是,不僅副主席宋慶齡要來,西哈努赤親王也來電提出請求。
更讓人沒想到,毛主席最后也出席了陳毅追悼會。
在得知陳毅去世的消息時,主席一直無言無語,1月10日午飯后,主席本應照例休息,卻在床榻上輾轉反側,還在沒人提醒、身邊也沒有時鐘的情況下,突然詢問:“現在是什么時間?”
當得知是下午一點半時,毛主席立即讓人備車,前往陳毅追悼會現場。
陳毅的妻子張茜看到毛主席后,眼眶中盤旋著淚花,主席見狀也不禁潸然淚下:我也來悼念陳毅同志。他是個好同志……
毛主席的一句話,為陳毅的功勛一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中南海與世長辭。
一代革命偉人永遠長眠,但留下的精神卻影響著千秋萬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