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臺有樹,職場有術。
難!太難了!
修仙界不好混,師傅不易當,師徒換位養成更是難上加難!
一部《仙臺有樹》有沒有讓身處職場的你找到共鳴?職場同樣荊棘密布,‘牛馬’難當,想修煉健康的心態更是難如登天。劇中蘇易水和沐清歌(薛冉冉)的經歷,看似是“開掛”的爽文 套路,實則暗藏人性的認知陷阱——過度美化強者、迷信幸存神話、高估自身能力。這些心理效應在職場中同樣致命。今天,我們從心理學視角拆解故事,助你避開“濾鏡式思維”,做清醒的職場大女主!
鄧為飾演的蘇易水,帶領仙門眾人在絕山上對陣魔尊魏糾,在眾人無力對敵的時候,他明明有一戰之力卻因為自己的暗中謀劃,主動拿出“幽界密鑰”哄走魔尊,面對其他掌門們的詰問,漫不經心一句“累,打不動了。”懟的群情激憤,什么?正道楷模?我既然是正道楷模,那我做的事就是正確的行為,否則“要上你上啊!”。眾人無語,只能一味屈從,沒辦法反 駁,實力不允許啊!這位“正道楷模”一定是另有計劃,對,一定是這樣的!這就是——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Halo Effect)指的是人們對某人的某一突出特質產生好感后,會無意識地將這種好感擴散到其他方面,認為他“什么都好”。通俗來說,就是你主動給 某人上了“光環濾鏡”,從此就再也看不到TA身上的陰影與缺陷了。身為職場牛馬,你或許像修仙界的基層弟子一樣,終日在大佬的光環下摸魚修行,但小心——這種環境最易讓人陷入‘光環效應’的陷阱。
職場陷阱
迷信明星光環:職場上有很多職位之外的標簽,諸如 “大廠精英 ”“ 海歸高管 ”“ 行業翹楚 ”等等,這些 光環 很容易讓人 盲目追隨其觀點 。
畏懼強勢人物:領導 氣場強大,行事 果斷, 是好事,畢竟鳥隨鸞鳳飛騰遠, 但盲目追隨可能墜入深淵 ,容易 忽略其決策中的邏輯漏洞 。
認知錯位失衡:同事顏值高,開豪車,穿名牌,言談得體,彬彬有禮,那 TA一定工作能力強……嗎?很多時候你是不是也省略了后面的“嗎”。
破局指南
“原相機”看人:見到“光環”別上頭,去掉“美顏”和“濾鏡”,通過現象看本質。 “您在大廠工作了十年,請問具體做過哪些項目? 都具體負責什么部分? ”
“列清單”做事: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分解,拉一張清單,羅列每一個過程,并標注上得失關鍵點,從而判斷出計劃是否存在漏洞和邏輯錯誤。
當個委婉的杠精:凡事多追問一個“為什么”可以提前解決很多隱患,“您定的這個目標很振奮人心,但不知人員規劃是否充足? ”“這個數據您是從哪里得來的? 我也有個信息源,咱們可 以交叉驗證一下”。
PS:清醒的打工人只用“原相機”,拒絕各種職場的“神仙濾鏡”!
同門慶祝沐清歌即將“飛升”,沐清歌卻說:“我成這仙有何用?”,頗有點大圣“我要著鐵棒有何用”的不屑一顧。其后,她的徒弟蘇易水亦是放棄飛升的希望,將半顆金丹換師傅轉生,其中 固然有情感的選擇,但未嘗不是他和沐清歌一樣,都看透了“飛升”的陷阱,1%的幸存者固然成為神仙,但99%的失敗者化為累累白骨,用1%賭99%這個勝率高嗎?
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人們只關注“幸存”的顯性信息,忽視沉默的失敗者,導致認知失真。二戰時期,聯軍幸存的戰斗機機翼損傷多機尾損傷少,局方意圖強化機翼,專家反對,認為應該強化機尾,因為統計樣本都是幸存的戰機,機翼損傷多恰恰證明其不致命,也預示著機尾的損傷容易導致戰機無法返航,這就是“幸存者偏差”。就像追星時只盯著C位偶像,忘了臺下還有無數淘汰的練習生。信息的傳播天然偏愛成功者,而真相往往殘缺不全。因此,我們總被贏家的‘神話’吸引,卻對輸家的沉默視而不見。
職場陷阱
看成功不看失敗:看到自媒體博主“年入百萬”的新聞,忍不住自己也注冊了公眾號,卻忘記了更多掙扎在溫飽線上的碼字人其實是無人報道的。
看機遇不看風險:同學聚會上創業成功的小A夸夸其談,讓你羨慕不已,下意識地忽略了創業的種種風險,那些正是導致小B、小C、小D今日缺席的原因。
看高峰不看低谷:老同事跳槽升職,進入名企當高管,漸漸從你的社交圈里神隱,不要怪TA“貴易交,富易妻”,因為風口過后,降薪裁員這樣的事情TA是不會主動和你說的。
破局指南
用“挖墳心態”看案例:所有的逆襲傳奇和成功案例,都不一定經得住“挖墳”,比如“和TA同期進入這個行業的人現在還有多少在? ”“TA在上游行業當高管的舅舅真的沒有幫TA嗎? ”
數據需要“打假”:公司宣稱“平均晉升率是25%”,這個數據也許需要層層“脫水”: 統計基數是全體員工還是中層以上員工? 是否有連年晉升的關系戶一直在提升這個數值?
和“失敗者”喝咖啡:想創業時,不 要去找成功者取經,而要多跟失敗者聊聊。“錢都是虧在了哪些地方?”“最失敗的環節是何處?”“如果重來一次還會選擇這個行業嗎?”
PS :清醒的打工人會扒開成功學的糖衣,專挑那99%的苦藥吞下。
所有的爽文,爽的只有逆襲的主角,總有狂傲自大的反派淪為炮灰暗自神傷。比如《仙臺有樹》里蘇易水的爸爸平親 王,以為自己是棋手,將兒子當作工具人,殊不知自己也是棋子,被最終的 BOSS夜心當作棋子在利用。而夜心也難免功虧一簣,被徒子(沐清歌)徒孫(蘇易水)徒重孫(薛冉冉)穩扎穩打擊破陰謀。可見,修仙界的第一大殺器是什么?不是功法,不是寶物,不是機緣,而是過度自信!
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個體對自我的能力評估總是存在偏差,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能力越高的人,反而更謹慎。玩過游戲的人都知道的經典“定律”——越菜也囂張,越牛越謙虛。剛出了新手村都覺得自己能單挑最終BOSS,反而高玩們在一點點探索地圖,一頁頁研究攻略。其實很多時候,初入職場的我們和那些新手菜鳥一樣,迷失在達克效應的誤區里。
職場陷阱
自信爆棚易爆炸:剛學會用VLOOKUP函數,就覺得自己能吊打財務總監: “這報表我十分鐘搞定! ”——直到被反問“動態現金流模型怎么建? ”自信炸了,職場口碑也炸了。
口無遮攔露短板:幾份方案被夸獎過,覺得自己已是“行業天花板”,跳槽簡歷敢寫“精通全鏈路運營”。 當被新公司問到“用戶增長模型怎么搭建”時當場卡殼。
拒絕學習被淘汰:出色完成幾個項目之后,在心底將“成績”改成“成就”,認為“現在的東西夠用一輩子”,拒絕學習新技能,被后輩逐一超越,成為“前浪”。
破局指南
讓“小白”打臉自己:當你覺得自己很牛的時候,不妨多問問自己: “如果讓行業頂尖的大佬來做這事,TA會比我強在哪里? ”“我是真的獨立搞定的還是套了前輩的模版”,知道自己“小白”在哪里,才能下筆添上色彩。
尋求“降維打擊”:多參加高端會議了解趨勢,多讀寫專業書籍填補無知,多和前輩交流業務積累經驗,多請上司指教避免盲區,這些都是你的“糾偏伙伴”,且都是“上問”,何必羞恥?
能力是個進度條:當一個游戲中多位玩家達到了滿級,官方就會調高滿級上限,能力是一個沒有終點的進度條, 你要做的就是不斷逼近頂點,菜鳥-入門-熟練-精通-專家,如果停滯就是從頭再來的節奏。
PS:清醒的打工人知道菜鳥在頂峰狂歡,高手在谷底修行。
編輯:Yuri
撰文:魚龍曼衍
設計:姜黑勒久
圖源:豆瓣、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