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彌小木
越來越喜歡“祛魅”這個詞,當對一件事“祛魅”之后,新視野會打開。比如,名校。
最初的祛魅
什么時候開始對名校“祛魅”的呢?
得從幾年前老二報名上幼兒園說起。
如果可以選擇,老母親當然傾向于孩子能上名氣更好的幼兒園。當時給老二報名,也是沖著一級幼兒園去的。
網上報名、現場提交資料、等待錄取通知。
等啊等,等到錄取工作都結束了,老二的幼兒園還沒著落。打電話咨詢,才知道,原因出在系統中沒有家長的資料。
這怎么可能?都是自己親自去交的資料。電話那頭的工作人員不耐煩也不客氣,一口咬定,就是家長沒有提交資料。
要不是自己親手交的資料,還真能被工作人員定了所謂的“原因”。
那提交的資料去哪了呢?也許,當時那所幼兒園的老師弄丟了?也許?不得而知。畢竟資料交上去之后的整個流程,也沒誰告知。
最后老二去了哪呢?安排到了之前沒關注的二級幼兒園。
因禍得福。
這所幼兒園的老師很好,教學風格也好,而且幼兒園的教學特色居然是“閱讀”,這可太讓人驚喜了。
三年幼兒園生活,肉眼可見老二的成長。
從此,對“名校”稍稍祛魅了些。
非滬籍的局限
幼兒園畢業,原本穩當地以為,老二會被分進家門口的對口小學。
結果呢?
老二被分到了稍遠的小學。
因為非滬籍,家門口對口的小學說是最近幾年都沒招過外地人。真的如此嗎?
去問問就知道……
老二就讀的這所小學,好不好?
去年即將畢業的5年級學姐,和一年級的老二這些小同學閑談,會說他們學校對口的初中很差,不過有人很幸運,搖號到了好的學校。
學姐們的告知,讓老二很疑惑,放學回來追問老母親,對口的初中,真的很差嗎?
emm,老母親無言以對。
好的教學環境
一所學校好與不好,評估的因素有很多吧?
“非滬籍”這三字,讓人認清了不少現實。
對于名校,罷了罷了,還是不要生出多余的焦慮。
老二現在的小學,在很多的細節方面,做得很不錯。
比如提過幾次的,雨天校門口保安與老師打傘接孩子,這是屬于他們學校的獨一份。
還有這周一剛開學,學校組織的開學儀式也很好。
剛進校門,孩子們把自己寫下的學期心愿卡掛在校門口的樹上。
積極參加寒假活動的學生,不僅獲得了獎狀,而且還由校長親自給他們點朱砂。點朱砂是所有學生都有的儀式,能感受那種場景嗎?放學時,走出校門的孩子們額頭上,都有亮眼的紅點。
當天還分班級去抽獎,抽的什么獎呢?上學期學校開辟了一個小菜園,抽的就是這學期小菜園會長出的果實獎。老母親原以為那菜園只是說說的。
哦,對,每個孩子還有一個紅包,紅包里有什么?每人都有一顆糖,幸運的還能收獲意外的紙條驚喜。
這些,都是老母親看到學校給孩子們帶來的實實在在體驗。
哪怕不是所謂的名校,當對名校祛魅之后,更能看到眼前真實環境的閃光點。
Hi,我是彌小木
過好當下最要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