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曾在長達1.5億年的時間里不屬于鳥類,而屬于一些會飛的爬行動物,它們與非鳥類恐龍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直到6500萬年前滅絕。那就是中生代當之無愧的天空霸主——翼龍!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行動物,比例奇特、體型巨大,重達250kg也能飛上天!
幾十年來,古生物學家終于撥開籠罩在翼龍身上的神秘面紗,開始了解翼龍與其他爬行動物的關系、翼龍活著時的生活方式,以及在擁有使其他飛行動物相形見絀的體型下,翼龍是如何設法升空的……在此處,你可以探索翼龍行為和生態學的化石證據,了解翼龍骨骼和軟組織的解剖學,思考關于翼龍的種種細節及其神秘起源的最新理論:飛行是翼龍的標志性行為,但它是怎么來的呢?它們一定有一個不會飛的祖先以某種方式飛上了天空。
翼龍如何成功起飛,又為何成功?
演化之路有哪些危險和艱難?
如此成功演化的類群又因何滅絕?
打開《翼龍:自然史、演化、解剖學》這本書,你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翼龍:自然史、演化、解剖學》
[美]馬克·P.威頓 著
邢立達 來夢露 譯
978-7-5760-5415-6
198.00元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5年1月
本書包含對130多種主要類群翼龍生態學和功能形態學的綜述與分析。涵蓋已知的主要翼龍物種和主要類群,按照演化史順序,從翼龍化石入手,介紹了化石解讀的各個方面,以及它們對動物社交、飛行、繁殖和飲食的啟示,為填補翼龍生態位添磚加瓦。同時新增了關于北方翼龍科的生物力學和功能生物學描述,繪制約200幅包括原創插畫和罕見化石照片在內的精美插圖、一系列圖表,尤其是細節解剖圖對動物骨骼、長相、互動場景的巧妙復原,助力翼龍迎來“龍”生高光時刻!
作者簡介
馬克·P.威頓,樸次茅斯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的古生物學家,曾擔任《與恐龍同行3D》(Walking with Dinosaurs 3D)及其他許多影視作品的技術顧問。威頓為翼龍、恐龍和其他史前生物繪制過插圖,作品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出版物上。
譯者簡介
邢立達,青年古生物學者,詹姆斯·李·威爾遜獎得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庫成員,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資助探險家。
來夢露,陸軍工程大學基礎部講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工作。
目錄
前言
致謝
1 脅生皮翼的鷹身女妖
2 飛行爬行動物入門
3 翼龍起源
4 翼龍的骨骼
5 軟組織
6 飛行的爬行類
7 從天而降
8 翼龍的生活方式
9 翼龍的多樣性
10 早期翼龍與雙型齒翼龍科
11 蛙嘴翼龍科
12 “曲頜形翼龍科”
13 喙嘴龍科
14 悟空翼龍科
15 帆翼龍科
16 鳥掌翼龍科
17 北方翼龍科
18 無齒翼龍類
19 梳頜翼龍超科
20 準噶爾翼龍超科
21 槍嘴翼龍科
22 古神翼龍科
23 朝陽翼龍科
24 掠海翼龍科
25 神龍翼龍科
26 翼龍帝國的興與衰
參考文獻
索引
脅生皮翼的鷹身女妖
電視、電影和過度熱心的網友教會我一個道理:史前世界艱險殘酷,每天的生活都是生死之戰。在這片現代人看來十分陌生的恐怖大地上,只有最大的、最陰險的動物才能生存下來。例如在地球上徘徊的巨鳥,它們生活的年代距今也不過200萬年。這些大鳥比籃球運動員還高,小型哺乳動物根本無法招架它們的猛踢猛啄。寵物貓狗的祖先亮出了劍齒和可以咬穿骨骼的頜部,憑這一身本事獵殺起龐大的古象和犀牛。后者也裝備著長牙和尖角,在它們面前,就算是最強大的現生親屬也要自慚形穢。而在這些鳥類和哺乳動物誕生之前的世界甚至更加兇殘。中生代(2.45億—6500萬年前)是恐怖的爬行動物的天下,掠食者與獵物之間軍備競賽的激烈程度遠勝冷戰。肉食性恐龍成群結隊地攻擊其巨型植食性親戚。它們用彈簧刀一樣的爪子和可以穿透甲板的尖牙與獵物的尖刺、尾錘、盾甲和皮甲一比高下。中生代的海洋也上演著你死我活的爭斗,水中遍布尖牙參差的巨型海生爬行動物,《白鯨記》里的巨鯨在它們面前不過是一只小海豚。在這個爬行動物的時代里,就連地球本身也脾氣暴躁。憤怒的火山不知疲倦地噴出煙霧,大陸把自己扯得四分五裂,巨大的隕石撞擊地球,它們拋向天空的塵埃和灰燼足以遮蔽太陽,災難性的滅絕事件隨之而來。
在這個可怕的時代里,天空也一樣令人畏懼。天空霸主是一群身體瘦長的怪獸,它們仿佛是鳥類和蝙蝠的混血兒,但又明顯帶有爬行動物的特征。大得過分的腦袋上要么長著兇暴的牙齒,要么長著兇殘的喙,都能用來刺穿原始海洋中的魚。它們的翼膜伸展開來之后翼展不亞于小型飛機,其下用來支撐的卻是肌肉薄弱的四肢和小小的身體。它們是弱小脆弱的可憐生物,靠自身的話只能勉強移動,必須依靠懸崖和逆風才能起飛。落到地面會讓它們威風掃地,它們使出渾身力氣才能推著或拖著身子行動,要是肉食性爬行動物想嚼一口它們小樹枝一樣中空的骨頭,它們也只能任由對方擺布。在后世優雅的鳥類和靈活的蝙蝠接管天空之前,古老的脊椎動物就是依靠這樣搖搖欲墜的形態嘗試飛翔。既然身體缺陷如此明顯,這些被稱為翼龍的生物都在中生代末期一股腦滅絕自然不足為奇,所有沒能幸運地演化成鳥類的恐龍也和它們一起覆滅。
但都是瞎扯。
當然了,上文描述的世界和動物都像漫畫一樣夸張,這種場景恐怕只能去亞瑟·柯南·道爾的《失落的世界》或同類小說里尋找。原始地球充滿暴力、和如今完全不同這種看法非常流行,但純屬瞎扯,是科普不力、媒體過度渲染和幻想小說作者共同努力的結果。實際上和現生動物相比,遠古動物同樣高明聰明,也并沒有特別怪異和野蠻。古生物學研究深入探究了許多遠古動物的古怪特征,結果發現這些解剖結構和行為雖然是“極端”形態,但都能在如今常見的物種中找到蹤跡。這些研究并沒有抹去長頸蜥腳類恐龍或巨型獸腳類恐龍的光環,但它們確實不再像過去那樣神秘莫測。
翼龍(Pterosaurs)一詞來自希臘語的“有翼蜥蜴”(winged lizards),比起其他大多數動物,它們更容易被描繪成遠古蠻獸。翼龍只留下了化石骨骼,展現出比例奇特的骨架,讓人很難理解,研究者也時常為此爭論不休。它被描繪成粗制濫造的生物懸掛式滑翔機,只能在空中停留,并無其他亮眼的能力。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誤解,是因為翼龍能夠飛翔,但解剖結構奇特、體型通常巨大,還有已滅絕動物天生不如現代物種這種陳舊思想作祟。人們總是毫無理由地將它們與鳥類和蝙蝠做比較,由此推論翼龍是演化失敗的產物。它們代表著脊椎動物第一次大膽嘗試動力飛行,但最終在后來身體結構更復雜的飛翔者面前淪為墊腳石。
值得慶幸的是,這些態度在慢慢改變。大多數現代翼龍學家都認為翼龍是成功且多樣化的動物,具有復雜有趣的生活史。本書會呈現出使研究者轉變態度的證據。我們會看到,翼龍無疑是動力飛行高手,但它們也十分擅長步行、奔跑和游泳。它們生活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棲息地中,會以充滿活力的獨特方式捕捉獵物,好為活動水平頗高的生活提供動力。翼龍是早成性動物,衰老之前會為社交和求偶投入大量精力,有些翼龍還得在生病和罹患關節炎之前抓緊行動。我們將見識諸多的翼龍類群和100多個物種,它們的生活年代幾乎跨越了整個中生代,包括三疊紀(2.45億—2.05億年前)的誕生,侏羅紀(2.05億—1.45億年前)的蓬勃發展,最后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滅絕。
本書將以三個部分介紹翼龍。首先是一般古生物學,包括解剖學、運動方式和其他生活方式的概述。隨后從第9章開始逐章介紹翼龍學家已經發現的各個翼龍類群。最終,在最后一章會探討它們的演化故事,還會推測現代天空不再和過去一樣遍布翼膜爬行動物的原因。
——本文節選自《翼龍:自然史、演化、解剖學》
該內容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授權使用
《劍齒虎》
[西]毛里西奧·安東 著/繪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68.00元
978-7-5760-3053-2
2023年6月
《劍齒虎》是著名西班牙古生物學家、古生物藝術家毛里西奧·安東的名作,詳細介紹了劍齒類肉食動物,包括麗齒獸類、肉齒類、獵貓科、巴博劍齒虎科、有袋劍齒類和有著最多種類的劍齒肉食動物的劍齒亞科的各種主要成員如蜥熊獸、狼蜥獸、魯比奇獸、類劍齒虎、古劍虎、恐齒貓、始劍虎、桑桑劍齒虎等,并配有他自己所作的復原圖,其中并有一批彩色的劍齒動物生態情景插圖。本書解說了劍齒動物的類別、演化過程中劍齒動物有的沒有一只家貓高而有的比獅子還大的原因、劍齒動物看起來像什么、劍齒動物最終滅絕的原因等問題,反映了至成書時劍齒肉食動物研究的成果。
《恐龍:寫給全年齡段恐龍愛好者的百科全書》
[美]托馬斯·R. 霍爾茨 著
[美]路易斯·V. 雷伊 繪
邢立達 來夢露 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98.00元
978-7-5760-4998-5
2024年8月
這是一本真正的關于恐龍科學的書!搭建恐龍譜系樹,理清恐龍演化史。梳理與恐龍相關的事實:恐龍的名字是怎么起的?恐龍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化石遺址的發掘工作如何?恐龍如何進化?恐龍是溫血動物還是冷血動物?恐龍的骨骼和大腦是怎樣的……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方法更重要:關于恐龍及其生存的世界,本書不只提供事實,更志在幫助讀者知曉恐龍科學家是如何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
制作:王曉蕾
關注并設為星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