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曾說:做任何事情先考慮失敗。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以失敗為前提考慮的,成熟的思想是先考慮風險、再考慮代價,最后考慮利益。
這個順序,也是孫子兵法中所提到的考慮問題的原則。在孫子的思想里,一貫是贏不贏先別說,關鍵自己先別輸。
《孫子兵法》將“智”排在“勇”的前邊,也是特別強調“做事要特別謹慎”。
原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孫子認為,“謀攻”就是“謀全”,在考慮各種風險和代價之后,來找到上上策,以全利原則,自己不損失,敵方資產資產也不破壞,拿到“全取其利”。
想要全取其利,就要“三非”:非戰、非攻、非久。
首先,跟別人對戰,不是一上來就互相打來打去,而是先談判。孫子認為,打仗很貴,要先避害,再趨利。
其次,就算真的要打對方,也不能將別人的老家給端了。孫子認為,一上來就要人家老命,這是下下策。他認為,不是勝了敵人你就贏了,關鍵還是要自己變強。
再次,與人競爭,動作要少,忌諱天天研究,頻頻動作,反復折騰,多做多錯。
我們要熬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的實力和心性。關鍵時候做出關鍵反應,一下子就能把事情做成。
在《華杉講透孫子兵法》中,華杉老師的解析非常好,他就提到了兩種不同的人。
一種人,默默無聞、堅持,二十年如一日,終于成了行業領袖。
另一種人,東一頭、西一頭,今天干這,明天干那,始終都是創業人生或打工人生。
在這其中也有著兩種不同的思維。
前一種是看到什么都會覺得會失敗、有風險,是以失敗為假設前提來思考的人。
因為看到風險,所以就先假設干不成,然后想怎么干成,便一股腦去克服困難去干成這件事。
后一種是看到什么都會覺得會成功、是機會,是以成功為假設前提來思考的人。
因為看到機會,所以不管不顧的就會向前沖,然后發現沒那么簡單,弄的頭破血流。
所謂“沖動是魔鬼”,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以失敗為前提假設,然后一點點去想,想要辦成,還需要什么條件。以此讓我們更沉穩,更仔細。
我們一定要記住:不是勝了敵人你就贏了,關鍵是你自己變強了還是變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