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工智能領域正不斷涌現出令人矚目的創新成果,其中DeepSeek堪稱典范。它憑借卓越的技術實力,持續突破邊界,引領行業潮流。與此同時,在資本市場中,科創板作為科技創新企業的匯聚之地,為投資者開辟了一片分享科技創新紅利的肥沃土壤。
2025年2月17日,科創綜指ETF易方達(589803)首批13只科創綜指ETF迎來集中發售,打響了蛇年ETF發行的“第一槍”。包括行業內的“ETF領跑者”易方達基金在內,各家基金公司緊鑼密鼓完善科創板投資工具矩陣。這一舉措不僅為投資者把握“硬科技”發展機遇提供了全新的優質工具,也為服務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了金融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13只科創綜指ETF中,易方達基金等10家公募機構發行的產品選擇跟蹤的是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以下簡稱“科創綜指”);其余3家基金公司則選擇發行上證科創板綜合價格ETF(簡稱“科創價格”),為投資者提供了差異化的投資選擇。
收益計算大不同
科創綜指屬于全收益指數,從科創板中選取符合條件的全部上市公司證券(ST、*ST證券除外)作為指數樣本后,采用總市值加權,將樣本分紅計入指數收益,能夠全面反映科創板市場包括分紅收益的整體表現。與其樣本和權重完全一致的科創價格則屬于價格指數,專注于反映科創板上市公司股票的價格表現,不包括分紅收益。
為幫助投資者更直觀地理解科創綜指與科創價格在收益計算上的差異,不妨來看一個具體例子。假設某只股票同時是科創綜指和科創價格指數的成分股,計劃進行每股5元的現金分紅,除權除息日安排在2025年的首個交易日。在除權除息日當天,科創價格的點位就會隨著股價除權而相應回落,以準確反映出該成分股的股價實際變化。而科創綜指在當天計算收益時,會將該成分股每股5元的分紅納入考量,用于再投資以產生收益,從而將分紅價值融入到指數收益中。
作為回饋股東的重要方式,分紅是衡量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的關鍵指標。穩定且豐厚的分紅不僅能夠吸引長期資金流入股市,還有助于抑制市場的投機氛圍,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基于此,監管部門大力鼓勵上市公司分紅,出臺了包括《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在內的多項規定,旨在保障投資者能夠切實獲得回報。
對于長期投資者而言,可以關注科創綜指ETF易方達(589803)等產品跟蹤的科創綜指的投資價值。相較于主板,科創板實施更加寬松的漲跌幅限制,市場波動也通常更加劇烈。將上市公司分紅納入產品收益的模式能夠更有效地培養投資者的耐心,進一步夯實長期投資理念,使其能夠在面對短期市場波動時保持定力,真正體悟到時間沉淀下長期投資所帶來的豐厚價值。相較之下,跟蹤科創價格的ETF更側重于滿足短期投資者的需求,為其捕捉短暫的投資機會提供了關鍵參考。
全板塊縱橫覆蓋,各行業均衡落子,市值向中小聚焦
作為我國經濟高精尖技術的匯聚地和股市注冊制的試驗田,科創板自推出以來企業數量快速增加,一大批聚焦重點領域、加快科技攻關的科創企業在推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轉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開板時僅有25家股票上市。截至2025年2月17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已經快速擴容到了585家,不到6年時間企業數量增加了超過20倍。
盡管隨著科創板指數家族的陣容日益壯大,此前已有科創板50、科創100、科創200等寬基指數和一系列行業主題指數相繼亮相,但科創綜指依然在該體系中穩穩占據著獨一無二的核心地位。對于那些志在布局科創板整體市場,而非局限于特定規模或行業的科創企業的投資者,即便同時買入科創板50、科創100、科創200等相關ETF,也難以避免錯失超200只中小市值科創板企業的投資機會。可以預見,科創板持續擴容的趨勢下,那些被現有指數遺漏的公司數量會與日俱增。科創綜指作為科創板市場的綜合性標尺,囊括了大、中、小盤各種類型股票,完美填補了市場空白。當前科創綜指的上市公司樣本數量超過560家,對科創板總市值的覆蓋程度近乎達到97%。
此外,科創綜指的行業分布較為均衡,涵蓋了科創板全部17個申萬一級行業以及46個申萬二級行業中的44個。從指數的核心權重板塊來看,前三大行業分別是電子、醫藥生物和電力設備,占比依次為43.9%、15.1%和9.7%。同時,科創綜指在機械設備、計算機、國防軍工等行業也均有合理布局,進一步夯實了其均衡配置的特性,全面且多元地反映了科創板各領域的發展態勢。
圖:科創綜指的申萬一級行業分布
數據來源:wind
反觀科創板50和科創100,在行業覆蓋的廣度和權重分布的均衡性上就略顯遜色。這兩個指數覆蓋的申萬一級行業數量均不超過10個,行業覆蓋的局限性明顯。在權重分布上,它們的前三大行業集中度均高于科創綜指,過于集中的行業分布極大地削弱了指數的風險分散能力,無法為投資者提供更穩健、全面的投資參考。
圖:科創100的申萬一級行業分布
數據來源:wind
圖:科創50的申萬一級行業分布
數據來源:wind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綜指的整體市值風格傾向于中小盤,其樣本市值平均數維持在130億元左右,其中市值低于50億的個股數量占比超過50%,給處于發展階段早期的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展示平臺。這種鮮明的風格特征與科創板50、科創100形成了良好的互補態勢。科創板50的樣本市值平均數高達700億元左右,更青睞那些成熟且規模龐大的科創企業;科創100的樣本市值平均數約為200億元,雖然較科創板50更聚焦中小市值科創企業,但大多亦具有一定規模和市場影響力。
數據來源:wind,機構之家整理,數據截止到2025年2月18日
與主板和創業板相比,科創板的投資門檻顯著更高,對投資者的資金要求也更為嚴苛,因此指數化投資往往會成為個人投資者布局科創板的普遍選擇。而像易方達等業內“大廠”憑借其完善的產品線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成為眾多投資者的首選,投資者以較低成本深度布局科創板“硬科技”賽道,把握科技創新的發展紅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