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會‘陳皮法庭’,讓我感受到法官們在化解陳皮糾紛里的用心和專業(yè)。此行不僅解決了我的難題,更讓我學習了很多陳皮知識,這一趟來新會很值得!”來自青海省的王女士臨行前,向新會區(qū)人民法院會城人民法庭林金玲法官表達了感謝。
事情還要從一起陳皮網購糾紛說起。
新會陳皮溫香醇和,入藥配百方,入膳調百味,入茶增百香,以其獨特的藥食同源屬性,正受到越來越多養(yǎng)生人士的追捧。王女士也是其中一位新會陳皮的“粉絲”。
早在2022年,遠在青海省的王女士通過網購平臺向某商家購入一批“二十年”的新會陳皮。之后三年里,王女士又陸續(xù)向該商家購買了不同產區(qū)的新會陳皮。
網絡圖
在一次偶然機會,王女士來新會出差,品嘗朋友私藏的20年陳皮,了解陳皮相關知識后,便發(fā)出了疑惑,“我之前網購的陳皮沖泡出的湯色像濃茶,但沒什么香味,是不是買到不正宗的了?”
王女士隨即聯(lián)系該商家詢問情況,并要求到門店查看。商家沒有給出滿意答案,也拒絕提供門店地址。王女士認為該商家存在虛假宣傳陳皮年份的行為,構成欺詐,于是向新會區(qū)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商家賠償兩年多來所購陳皮貨款總價的三倍。
“最早交易的陳皮快三年了,她使用了不少,期間也沒說有問題;而且我們的貨品都是精心挑選進貨銷售的,不是你說不正宗就不正宗的!”賣家態(tài)度強硬,連連反駁。
案件很快分到了林金玲法官團隊。綜合案情分析,林金玲認為,近三年時間里雙方交易陳皮達10余次,如何確定交易陳皮批次以及認定相應年份、產地是化解雙方矛盾的關鍵所在。
但如果走司法鑒定程序,當事人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都會大大增加,而此次王女士特地從青海來到廣東新會處理此次糾紛,時間上也不宜拖太久。
對此,林金玲從王女士和賣家雙方關注的陳皮鑒別、效用等知識點切入,引導雙方放下對立情緒;考慮到陳皮道地性及年份認定的專業(yè)性,林金玲啟動陳皮糾紛特邀調解專家?guī)欤埥T市新會陳皮研究院譚娥玉專家協(xié)助調解。
考慮到陳皮隨著年份、存放環(huán)境濕度和溫度等影響,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陳化的特性,雙方均同意引入賣家的供應商,以第三方提供相應年份的陳皮作為待鑒定樣品,解決陳皮批次認定問題。
“但如果按每批次鑒定收費,案涉陳皮批次較多,將花費的鑒定費用不低,而且鑒定周期也很長。”譚娥玉分析道。
“我要墊付的鑒定費比買陳皮的貨款都要高,不劃算。”王女士為難道。
對此,綜合訴訟成本和解紛效率,雙方一致同意由陳皮特邀咨詢員對陳皮樣品進行鑒別。在雙方當事人見證下,專家們對陳皮的皮色、香味度、厚度等進行查看鑒別,最后確認王女士、賣家提供的陳皮與二十年陳皮表征均存在一定差距。
有了專家的專業(yè)咨詢意見,糾紛的“癥結”就厘清了。
“根據(jù)專家出具的意見,你公司出售的陳皮品質確有一定差距,這次糾紛涉及到店鋪聲譽,如果不及時化解,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的經營……” “王女士,您的陳皮也確實使用不少,拿剩下的陳皮去鑒定,這鑒定的費用與花費的時間成本也太高了,您看是否可以……” 林金玲法官分別向雙方做好調解工作。
持續(xù)近兩個多小時的調解后,雙方當事人逐漸從對立到換位思考,均表示同意調解。于是,林金玲趁熱打鐵進一步調解,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致調解意見:王女士退回剩余的陳皮存貨,賣家收到貨后退回相應貨款。
網絡圖
同時,林金玲還建議雙方在以后網絡交易中要做好樣品留存以及收發(fā)貨的開箱視頻,減少類似糾紛的發(fā)生。至此,這起糾紛得到了圓滿解決。
這是新會區(qū)法院建設“陳皮法庭”以來,引入行業(yè)專業(yè)力量,落實“專業(yè)咨詢、專業(yè)審理或調解、專家陪審”的“三專審理”模式解決陳皮行業(yè)特有糾紛的一次生動實踐。
下一步,新會區(qū)法院將繼續(xù)結合陳皮行業(yè)發(fā)展特色,融合陳皮“和”文化,強化構建“全周期調解圈”,推進陳皮產業(yè)糾紛實質化解、源頭治理,以產業(yè)振興促進富民增收、鄉(xiāng)村振興。
來源:新會區(qū)法院
供稿:陳梓琪
排版:譚年安
編輯:古慧琳
審校:何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