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說,美國與歐洲擁有傳統、深厚、牢固的友誼。但是,在烏克蘭的問題上,美國與歐洲的友誼小船,好像說翻就翻了。
2月18日,作為最高級別的外交官,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進行了4個多小時的會談。這是2022年俄烏沖突發生后,兩國外交官第一次就可能的和平談判進行商討。
從一些外國媒體的報道來看,在沙特土豪的注視下,魯比奧與拉夫羅夫聊得很不錯,有說有笑。雙方都同意,要在烏克蘭問題上“考慮對方的利益”,并達成了“四項原則”。
- 第一,修復美俄外交關系;
- 第二,為結束俄烏沖突找到方案;
- 第三,思考美俄在沖突結束后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合作;
- 第四,確保這些過程以富有成效的方式推進。
我們知道,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民主黨一直指責俄羅斯干預了美國的2016年大選,從而使得特朗普當選總統,也就是所謂的“通俄門”。并且,民主黨威脅在國會彈劾特朗普。所以,特朗普在處理俄羅斯問題的時候,一直畏手畏腳,刻意疏遠與俄羅斯的關系。
這一次入主白宮后,特朗普顯得更加有經驗,國會兩院的支持基礎也更加穩固。因此,他不再懼怕民主黨的風言風語,主動與俄羅斯商討烏克蘭問題的和平解決,并有可能在本月底直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
特朗普的策略是,首先與俄羅斯達成和平協議的框架,然后再讓烏克蘭和歐洲參與進來。
但在歐洲看來,美國這是要拋棄他們了,徹底投入到俄羅斯的懷抱里。長期以來,歐洲人總是很焦慮,覺得烏克蘭是歐洲的東大門。如果,俄羅斯占領、控制了烏克蘭,下一步就會繼續向西,侵略到歐洲國家。
根據英國《衛報》的報道,2月17日,英國首相斯塔默再次重申,歐洲國家需要大幅增加國防開支,聯合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但他又強調,如果派兵,必須要有美國的支持。
覆言覺得,歐洲各國是不可能直接向烏克蘭派兵的,美國也不可能。如果有可能的話,過去3年早就派了,不用糾結到現在。根本原因在于,美國與歐洲的大多數國家同屬于北約,而北約具有集體防御的原則要求。
在這種情況下,北約擁有核武器,俄羅斯也擁有核武器。因為彼此的核威懾,直接交戰的可能性是很低的。所以,俄烏沖突是標準的代理人戰爭,烏克蘭既是代理人,又是戰場。
那么,如果美國停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歐洲會補充美國的缺額,繼續援助烏克蘭嗎?
目前,有關對烏援助的金額問題,有太多不同的數據,搞不清楚誰是對的,已經是一筆糊涂賬。但大致上來說,美國與歐洲的援助應該是相當的,可能美國稍微多一點。
換言之,歐洲想要繼續援助烏克蘭,就必須將現有的援助水平提高一倍以上。我覺得,這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再考慮到,歐洲各國的極右翼崛起,給中左翼帶來了相當大的政治壓力。
如果,中左翼堅持要花更多的錢援助烏克蘭,又遲遲無法幫助烏克蘭贏得勝利。歐洲各國的財政大概率是要被拖垮的,極右翼將在選舉中獲得更多的選票,甚至將贏得一些主要國家的執政權。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沒有美國的參與,歐洲是不可能繼續援助烏克蘭的。無論是直接派兵援助,還是軍事裝備的援助,都只是打嘴炮。
現在,之所以有些歐洲領導人表達對美國的不滿,主要是因為,特朗普想要首先與俄羅斯談判,排除了歐洲人的談判資格。我們知道,談判的過程,其實就是利益的瓜分。
戰爭還沒有結束,特朗普已經將目光瞄準在了烏克蘭的稀土礦產資源,甚至一只手都摸上去了。站在歐洲人的角度來看,我們付出的努力、投資就比美國少一點點,憑什么啥也得不到呢?傳說中,5000億美元的烏克蘭礦產,也分給我們一點,可好?
古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歐洲還能再哭得大聲點,應該可以在未來的談判中瓜分到一些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