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經濟、工業、外貿齊齊爆發的深圳,財政收入卻罕見縮水——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914.2億,較上年減少近200億,同比下降4.8%,是地方財力十強城市中唯一一個減收城市,也是萬億城市中減收最多的城市。
一路繁花的深圳,何以至此?
8座萬億城市財政減收
首先需要厘清的是,本文所述的財政收入均為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而非全口徑的財政總收入。它由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兩部分組成,不包括中央財政稅收返還和補助等收入,是地方經濟活力和財政實力的主要體現,也是可支配收入的主要來源。
2024年,全國地方財政收入十強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杭州、重慶、蘇州、天津、廣州、成都和寧波。
其中,上海、北京、深圳都是獨一檔的存在。上海以8374.2億的成績高居榜首,斷崖領先其他城市,較第二名北京(6372.7億)高出2000億。而北京較深圳高出近2500億,深圳較杭州高出近1300億,同樣拉開了極大差距。
三強之后,杭州、重慶、蘇州、天津地方財政收入處于2000億檔位,廣州、成都、寧波超過1700億,這些城市共同組成地方財政最強方陣。
但不是所有城市,都能實現穩步增長。2024年,深圳財政收入較上年減少近200億,同比下降4.8%,是地方財力十強城市中唯一一個減收城市,也是萬億城市中減收最多的城市。
包括深圳在內,去年共有南京、鄭州、東莞、佛山、福州、唐山、泉州等8座萬億城市財政減收,上海、廣州、蘇州、成都、寧波等16城增速跑輸全國。其中原因,從上海財政局的分析中可以窺得一二——
一是因疫情原因實施的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政策于2023年到期,緩稅收入集中入庫,抬高了收入基數;二是國家陸續出臺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提高、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等稅收優惠政策,短期內對財政收入帶來減收影響;三是物價持續低位運行,拉低了以現價計算的財政收入。
總體而言,稅收收入減少導致了財政收入承壓,這一點在很多城市的數據中都有所體現。在已公布收入結構的萬億城市中,至少有上海、蘇州、武漢、南京等10座城市稅收收入下降,依靠非稅收入的增長來拉高整體收入。
深圳財政減收近200億
目前,深圳尚未披露2024年詳細財收數據,要等地方兩會召開后才能知悉。但從部分市轄區公布的數據也可以看出,深圳減收的近200億財政收入,究竟原因何在。
深圳實力最強的四個區中,除寶安區外,南山、龍崗、福田均已公布2024年財政收入情況。去年,南山、龍崗、福田三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共890億,較2023年減少44億。其中,稅收收入減少51億,非稅收入增加7億。這些經濟強區的表現,可以看做是深圳的縮影。
如此表現,除了減稅政策翹尾、物價低位運行等特殊因素影響,必然還有部分企業盈利下降、房地產持續調整的影響。去年1-11月,深圳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1%,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大降12.5%;規上工業企業虧損面30.1%,虧損額488億,同比增長18.4%。
而由于深圳稅收占比較高(超過80%),規模較小的非稅收入難以發揮對沖稅收、支撐總體財政的作用。尤其從已公布數據的各區情況來看,2024年非稅收入并未明顯上漲,部分轄區甚至還有所下滑。
比如福田區,2024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降6.6%,其中稅收下降5.0%、非稅收入下降20.6%。非稅收入中,處置資產相關的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下降25.4%,包含罰沒收入的“其他非稅收入”更是大降39.5%。
這樣的情形,與過去一年全國稅收下滑、非稅大增的財政基本面,并不大相同。
武漢非稅收入增長近50%
202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97萬億,同比增長1.3%。其中,稅收收入17.5萬億,下降3.4%;非稅收入4.5萬億,增長25.4%。
在地方財政吃緊的情況下,加大非稅收入征管力度、彌補稅收減收的影響,已經是普遍做法。上文提到,至少有上海、蘇州、武漢、南京等10座城市稅收收入下滑、非稅收入增長。北京、重慶、天津非稅收入增速,要明顯高于稅收增速。
武漢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24年,武漢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67.3億,同比增長4.1%。其中,稅收收入1223.6億,下降5.8%;非稅收入443.7億,大增46.5%。
根據武漢財政局分析,稅收減少主要是因為房地產等傳統行業持續承壓,部分重點企業稅收下降;非稅收入大增主要是加大國有“三資”清理盤活力度,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同比增長1.4倍,達到245.4億。
天津和重慶的罰沒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增長都較為明顯。2024年,天津罰沒收入71.3億,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232.9億,分別增長49%和26%。重慶罰沒收入72.4億,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761.4億,分別增長26%和23%。
根據天津財政局分析,罰沒收入增長較多主要是按照國家政策一次性繳納的圍填海罰沒收入增加。據去年報道,天津臨港子公司在未取得海域使用權的情況下,非法占用海域建設填海工程,合計罰款高達10.28億元。
財收增速位居萬億城市倒數第二的佛山,罰沒收入增長也較為明顯。2024年上半年,佛山稅收收入下降5.1%、非稅收入增長7.0%。其中罰沒收入12.6億,增長50%。
2025年,財政收入受外部環境變化、經濟運行走勢、減稅降費政策等疊加影響,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如何充盈政府“錢袋子”,考驗地方主官執政智慧。
參考資料:
轉載、廣告投放、加讀者群,加微信:593594349(備注來意,否則不通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