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提到赫舍里索尼,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索尼是康熙朝初期的輔政大臣之首。但你知道索尼為何會在康熙四位輔政大臣中排在首位嗎?要知道除了索尼外,另外三位輔政大臣的出身都不可小視:
輔政大臣第二位蘇克薩哈,其父蘇納娶太祖皇帝第六女為妻,為太祖的六女婿;
輔政大臣第三位遏必隆,是太祖皇帝的親外孫,穆庫什公主所生的兒子,其父額亦都是滿清開國五大臣之一,并且配享太廟;其家族——弘毅公家族十分顯赫,而遏必隆也是在多爾袞為攝政王時,對順治帝始終忠貞不二的臣子。
輔政大臣第四位鰲拜,是八門提督衛齊的兒子,其伯父費英東是滿清開國五大臣之一,出身顯赫的蘇完瓜爾佳氏一族;而鰲拜不僅戰功赫赫,而且得太宗與世祖兩朝皇帝寵信,在攝政王多爾袞掌握實權時,鰲拜仍舊對順治帝忠心耿耿。
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臣,伊等皆勛舊重臣,......咸使聞知。
而索尼,確實也值得順治帝如此待他。
索尼出身哈達部貴族——穆瑚祿都督大系的都英額穆坤·赫舍里氏家族,在太祖皇帝時跟隨父親碩色與叔叔希福一起歸順后金。因碩色與希福兄弟二人皆通曉滿蒙漢三種文字,所以得太祖的器重入值文館,尤其是希福在太宗皇帝在時位至國史院大學士(清朝內閣的前身)。
希福的長子奇塔特,也就是索尼的堂兄弟,不僅承襲三等子爵爵位,而且位至內大臣;
希福的次子帥顏保,也是索尼的堂兄弟,位至禮部尚書、漕運總督;
而索尼不僅多次立下戰功,而且在處理滿蒙問題上十分得心應手,是太宗皇帝十分器重的臣子;在多爾袞為攝政王時,索尼即便是被抄家革職、前往盛京守陵,也絕不依附多爾袞。
順治帝親政后,索尼不僅恢復原職,而且深得順治帝重用,位至滿大臣之首。
像索尼的家族,自歸順大清(后金)開始,便十分顯赫,自然其家族會頻繁同皇家、跟索尼家族一樣顯赫的勛貴家族聯姻。
帥顏保的女兒,也就是索尼的侄女,一位嫁給了太祖皇帝親弟弟舒爾哈齊的曾孫、鎮國公根度;一位嫁給了滿清開國五大臣之一額亦都的玄孫、頭等侍衛博色,而且博色是額亦都第八子圖爾格的曾孫,圖爾格跟父親額亦都一樣都是配享太廟的開國功臣,圖爾格的生母是太祖皇帝的妹妹和,而圖爾格娶和碩公主為妻;
在這樣的背景下,索尼的女兒自然也會嫁到皇家或者是勛貴家族。
索尼的一個女兒嫁給了和碩豫通親王多鐸的第四子、多羅貝勒察尼,多鐸是太祖皇帝第四位大妃阿巴亥所生的幼子、是睿親王多爾袞的同母弟。
而索尼的另一個女兒,便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赫舍里氏。她嫁給了安親王岳樂,正因為赫舍里氏嫁給了安親王岳樂,讓她的一生大起大落,最終她所生的幾個兒子都“沒有善終”。
岳樂一共生有三位嫡福晉、四位側福晉、六位庶福晉與三位滕妾,這16位妻妾共為岳樂生20個兒子,其中赫舍里氏為其生6個兒子。既然岳樂生有20子,但為何在康熙、雍正兩朝時,是赫舍里氏為岳樂所生的兒子們遭難呢?
赫舍里氏是在康熙登基之前,也就是順治朝后期嫁給了安親王岳樂;其實赫舍里氏原本是要入宮成為順治帝后妃,但是因岳樂巴結索尼,而得以將順治帝已經記名的秀女——赫舍里氏娶為自己的繼福晉。
安郡王因謟媚輔政大臣,遂得封親王,其妃系索額圖之妹,世祖皇帝時記名之女子。
這話是康熙在康熙四十七年時,訓斥皇八子胤禩時所說的話。
那么胤禩跟安親王岳樂、索尼又是什么關系,會讓康熙說出這樣的話呢?
這一點,我們后文中會提到。
安親王岳樂是太祖皇帝第七子多羅繞余郡王阿巴泰第四子,而阿巴泰是太祖皇帝唯一一位側妃(也就是平妻)所生的皇子。也就是說只要有太祖四位大妃所生的嫡子,阿巴泰即便也是嫡子也沒有繼承汗位的可能;但是作為側妃所生的皇子,在建功立業的機會上、在爵位上自然要比其他庶出的皇子強得多。
所以阿巴泰是名副其實的開國功臣,憑戰功得封多羅繞余郡王。
而且阿巴泰五子有四子都有爵位:
長子尚健,被封固山貝子,早逝;
次子博和托,被封固山貝子,早逝;
三子博洛,為順治朝“三理政親王之一”,順治九年病逝,后被追罪削親王爵位;
四子便是赫舍里氏的夫君岳樂,岳樂作為阿巴泰第四子原本并不能承襲爵位,只能靠自己的戰功獲封爵位;但是其三哥博洛這一支倒臺后,岳樂便被順治帝扶持起來,由貝勒直接改號為安郡王。順治十四年時,被晉封為和碩安親王,成為順治朝中后期最為德高望重的一位親王。
以至于在順治帝病重時,想要將皇位傳給安親王岳樂。
若當真如此的話,赫舍里氏便是名副其實的大清皇后,也就是赫舍里氏家族的第一位皇后,而非她的侄女了。
但是順治帝這一想法,遭到了孝莊太后與諸位兩黃旗大臣的反對,順治帝才不得不放棄這一想法,最終選擇了皇三子玄燁,也就是康熙皇帝。
也就是說安親王岳樂,是昔日與康熙“爭奪儲君之位”的人。
到了康熙朝,赫舍里氏開始接連為岳樂生下子女:
康熙元年九月,赫舍里氏生下第一個兒子瑪尼,三歲夭折;
康熙二年十一月,赫舍里氏生下第二個兒子瑪爾渾;
康熙三年二月,赫舍里氏生下第一個女兒和碩格格(郡主);
康熙四年十二月,赫舍里氏生下第二個女兒,19歲去世;
康熙六年四月,赫舍里氏生下第三個女兒多羅格格(縣主);
康熙七年三月,赫舍里氏生下第三子經希;
康熙八年六月,赫舍里氏生下第四個女兒,三歲夭折;
康熙九年十二月,赫舍里生下第四子蘊端與第五女多羅格格(縣主),兄妹二人為雙胞胎;
康熙十一年,赫舍里氏生下第五子吳爾占;
康熙十二年,赫舍里氏生下第六子贊扎,三歲夭折;
康熙十三年十一月,赫舍里氏生下第六女,兩歲夭折;
康熙二十二年,赫舍里氏生下第七女多羅格格(縣主),17歲去世。
赫舍里氏用了22年的時間為夫君生下13個子女,而且其中12個是在康熙元年到康熙十三年所生,可想而知赫舍里氏幾乎每年都會生下一個兒子或者女兒,也可見岳樂對赫舍里氏的寵愛程度。
其實赫舍里氏并非岳樂的發妻,而是第三位福晉,正因為赫舍里氏嫁給岳樂的時間比較晚,所以赫舍里氏所生的子女自然都序齒比較靠后。
在康熙元年之前,岳樂便已經生了13個兒子,但是卻僅有一個兒子長大成人:便是岳樂第八子塞楞額,塞楞額是在順治十五年出生,岳樂庶福晉張氏所生。作為庶福晉所生的兒子,有嫡福晉赫舍里氏所生的嫡子們在,其仕途便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塞楞額雖然長大成人,但是一直默默無聞,在康熙三十八年去世了。
而在康熙元年之后出生的七個兒子中,有五個長大成人,其中赫舍里氏所生的嫡子有四個,以及庶福晉張氏所生的一個(也就是塞楞額的同母弟)。
在赫舍里氏接連為岳樂生下13個子女的同時,赫舍里氏家族更加的顯赫,成為康熙朝中前期第一外戚家族。不僅僅因為赫舍里氏的父親索尼為輔政大臣之首,還因為赫舍里氏的一個侄女(索尼嫡長子噶布喇的長女)嫁給了康熙為嫡后(也就是孝誠仁皇后)。
孝誠仁皇后雖然是因為朝政的需要嫁給了康熙皇帝,但是康熙對發妻還是十分寵愛尊重的,孝莊太皇太后與仁憲皇太后(康熙嫡母,阿巴泰的女兒所生,也就是說仁憲皇太后是岳樂的外甥女)也都十分敬重孝誠仁皇后。而孝誠仁皇后也先后為康熙生下兩位嫡子:
嫡長子承祜四歲夭折
嫡次子保成(也就是胤礽)出生后,孝誠仁皇后病逝
在胤礽出生的次年,剛滿一周歲的時候,康熙便將其冊封為皇太子。
而索尼的第三子,也就是赫舍里氏庶出的弟弟索額圖,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器重,入閣拜相、位極人臣。
可以說此時的赫舍里氏家族,已經顯赫無比,是朝中其他勛貴家族所不能比的。
而安親王岳樂呢?
也在這個時間段,在三藩之亂下立下赫赫戰功,在朝中的威望越來越高。也正因為岳樂立下戰功的緣故,康熙加恩與赫舍里氏所生的兒子:
其嫡長子,也就是岳樂第十五子瑪爾渾被封為安親王世子
其嫡次子,也就是岳樂第十七子經希被封為多羅僖郡王
也就是說此時的安親王府,不僅有一位親王,還有一位世子、一位郡王,如此尊榮即便是整個大清都十分少見。
而且在康熙二十三年時,馬爾渾與經希的弟弟蘊端也被冊封為多羅勤郡王。
母家如此顯赫,夫君又是戰功赫赫的親王,三個年長些的兒子也都得到了晉封,可以說此時的赫舍里氏是一生中最為幸福的。
然而“月滿則虧”,康熙二十八年岳樂病逝,其家族便開始走下坡路,尤其是赫舍里氏所生的幾個兒子,到了雍正朝時期徹底沒落。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雖然岳樂在三藩之亂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康熙始終沒有讓其入議政大臣之列。
可想而知,康熙并不想戰功赫赫、曾被順治帝議儲的岳樂,成為下一個多爾袞。
但既然安親王已經去世,而且即便是在世時也沒有威脅康熙的皇位,為何家族卻逐沒落呢?
岳樂去世后,他的嫡長子馬爾渾作為安親王世子承襲王爵,不過并非承襲安親王爵位,而是安郡王爵位,畢竟安親王爵位并非鐵帽子王爵位,需要降襲。
如此一來,岳樂便有3個兒子為郡王。
康熙二十九年,康熙便下旨:除了馬爾渾外,岳樂其他有爵位的兒子爵位都要降一級。而理由也似乎沒有不合理的地方:馬爾渾作為岳樂嫡長子,岳樂家族新的掌門人,都要降襲爵位,其他人的爵位自然也不合適,都需要降一級。
而這,僅僅是岳樂家族沒落的開始。
康熙三十九年,已經去世十一年之久的岳樂被康熙追罪,降為安郡王。如此一來岳樂的諸位兒子都需要再次降低爵位。馬爾渾被降為貝勒,至于經希與蘊端則是被降為貝子。
岳樂諸子如此被降低爵位,確實有些說不過去,康熙似乎也覺得愧對岳樂家族。所以便為岳樂家族說了一門親事,對于岳樂家族來說確實是錦上添花的好事。
就是將岳樂的外孫女郭絡羅氏,指婚給皇八子胤禩為嫡福晉。
而正是因為康熙的這一次指婚,讓岳樂家族徹底的沒落。
郭絡羅氏雖然是岳樂的外孫女,額駙郭絡羅明尚的女兒,但是因郭絡羅氏的父母早逝,岳樂便將外孫女養在安親王府邸,而且對其十分寵愛。在郭絡羅氏8歲的時候,岳樂病逝。
雖然郭絡羅氏并非赫舍里氏親生的外孫女,而是岳樂側福晉吳喇漢哲爾門氏所生第七女和碩格格(郡主)所生,但有外祖父岳樂格外的寵愛在,岳樂家族上下自然都不敢怠慢年幼便失去父母的郭絡羅氏。更何況郭絡羅氏的母族郭絡羅氏家族十分顯赫,頻繁同皇家聯姻,岳樂家族自是更不會怠慢郭絡羅氏。
而且赫舍里氏所生的幾個兒子,僅比外甥女郭絡羅氏大十幾歲,跟外甥女的感情極深。
正因為如此,赫舍里氏所生的幾個兒子,在九子奪嫡之爭中并沒有支持皇太子胤礽,而是支持皇八子胤禩。尤其是胤礽被廢掉太子之位后,除了岳樂家族與郭絡羅氏家族支持皇八子胤禩外,赫舍里氏家族也支持胤禩奪嫡。
而了解歷史的應該知道,康熙自始至終都沒有考慮讓胤禩為儲君,而且對郭絡羅氏這位兒媳十分不滿。康熙四十七年,在康熙廢胤礽太子之后,因胤禩覬覦太子之位,康熙對其十分不滿。而且對兒媳郭絡羅氏更加不滿,為此還牽連到了赫舍里氏所生的幾個兒子,郭絡羅氏的舅舅們。
“允禩素受制于妻,其妻系安郡王岳樂之女所出。安郡王因謟媚輔政大臣,遂得封親王,其妃系索額圖之妹,世祖皇帝時記名之女子。其子瑪爾琿、景熙、吳爾占等,俱系允禩妻之母舅,并不教訓允禩之妻,任其嫉妒行惡,是以允禩迄今尚未生子。”
歷史的結局我們都知道,康熙六十一年繼位的是皇四子胤禛,而非皇八子胤禩或者皇十四子胤禵。自雍正帝登基開始,便注定了赫舍里氏所生的幾個兒子的結局,畢竟他們自始至終都在擁護皇八子胤禩或者皇十四子胤禵,做了很多得罪雍正帝的事情。
果然雍正帝登基后,赫舍里氏所生的兒子吳爾占、經希以及二人所生的兒子都被趕出了京城,發配去了盛京。
原本在岳樂病逝后,馬爾渾承襲爵位,馬爾渾去世后其子華玘(qǐ)承襲。
但是華玘(qǐ)無子病逝,至于讓誰來承襲便理應由皇上來下旨。
然而不管是岳樂的哪個兒孫來承襲爵位,都是在增加胤禩一黨的勢力,自然雍正不愿如此。所以華玘(qǐ)之后,爵位便虛懸。即便是胤禩為此而奔走求情,雍正帝也沒有讓其如愿,而是將胤禩訓斥了一番。
就這樣,赫舍里氏所生的幾個兒子,自雍正朝開始便徹底沒落再沒有崛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