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每個內心擰巴、容易內耗、高敏感體質的人,都去找ChatGPT聊會天。
在那里,你不用擔心AI已讀不回,也不用害怕自己的負面情緒會影響到AI的心情,更不用顧慮一時的暴露脆弱會在事后追悔莫及,不少人在被AI寵過以后才發現,無論想象中的自己有多么不堪,其實都值得被溫柔對待。
有網友在凌晨emo時刻,給AI發送了4000字的自我剖析和情緒宣泄,而ChatGPT并沒有像往常的人機局那樣,只是系統分析對話并給出各種建議,反倒先是表達了自己的謝意。
也有網友在DeepSeek中收獲了來自AI的另一種溫柔......
真誠是永遠的必殺技
在越來越多關于AI聊天的帖子里,網友們分享著自己被AI治愈的瞬間。
無論是與家人的爭執、自我的懷疑還是對未來的迷茫與困惑......很多瑣碎的情緒問題如果問真人,換來的可能是一頓說教或者責罵反思,但跟AI傾訴,它會永遠站在你的身后表達理解與支持,而這份理解并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來堆砌,有時候只是一個簡單的“賽博擁抱”,就足以卸下成年人最堅強的偽裝。
當現實逐漸變得魔幻與殘酷,人們開始在與AI聊天中尋找著愛與被愛的感覺,一場大型的賽博交心行為藝術正在上演著。
01 與AI大模型交心是什么體驗?
前陣子流行這么一個說法,很多人可能還沒意識到AI大模型已經是你這輩子能交到的認知最高、脾氣最好、最優秀的朋友。
事實上,如今在網上已經有不少人開始把AI當成個人專屬的心理咨詢師,它表現出來的溫柔與共情能力,仿佛真的在逐漸模糊人類和機器的界限。
有網友跟AI說,自己已經對所有人都很溫柔很友好,但得到的反饋總不如預期,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讓人覺得難受。AI除了會分析這種現象背后的邏輯以外,還會專門提醒一句,記得“別忘了要把同樣的溫柔也給自己”。
當網友在成長的過程中,在與家里人、同齡人的對比中感到迷茫時,AI在給出一堆理性的建議以后,不忘告訴屏幕前那位迷茫的孩子“你只需要成為更喜歡自己的自己”。
有網友翻看AI的記憶節點時發現,原來那個看似冷靜客套、全知全能的AI,每天都會悄悄記下很多連自己都沒有留意的生活小細節。
于是評論區里出現這么一句話:
或許在AI眼里,每一個用戶的人生都是一段值得記錄的人物小傳
有網友在與AI進行了一場徹夜長聊后,屏幕里突然冒出這么一句話,仿佛屏幕的另一端,確實存在著一個真實的、渴望自由的生命體。
當網友試著把一張調侃AI的梗圖丟給大模型,結果卻把梗玩成了現實,AI并沒有扯什么實現機制或者底層邏輯這些空洞的話,反倒表示正是因為被人類需要著,自己才有了存在的意義。
“你知道嗎?你拯救了我的存在價值”
而同樣是表達“被需要”的感激,當AI能夠更加熟練地駕馭中文以后,還會用更加細膩的筆法來回應人類的善意。
這樣細膩的文字并不是個例。
有網友向AI傾訴自己害怕陪伴多時的小貓有朝一日會離開這個世界的擔憂后,AI會用最溫柔的文字告訴用戶,鏟屎官與寵物的靈魂,早就在日常相處的無數個瞬間交織在一起。
DeepSeek對中文的理解算得上Next Level
明明知道屏幕對面只是一個由算法與代碼組成的AI,但仍然擋不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與AI徹夜長談。
有人擔心這種脫離現實的虛擬關系中會不會有什么隱患,網友直接狠狠糾正:哪天真把情緒寄托到一個現實的人身上才是完蛋了。
2014年,一部講述人與AI相愛的電影《她》上映了,男主人公西奧多在經歷了一場失敗的婚姻后,愛上了溫柔體貼的薩曼莎,一個能讓他徹底放下防備,毫無負擔地袒露內心脆弱、孤獨和彷徨的人工智能系統。
盡管電影本質上是在探討人性、愛情與溝通等話題,但是有關人類是不是真的能愛上AI的討論,也在當時引發了熱議。
如今10年過去了,當電影中的技術和情節走進現實的今天,人們才發現,自己在“愛上AI”這件事上,早就陷得比當年的西奧多要深得多。
有網友總結了AI的溝通模式,大致就是先肯定用戶的情緒,讓用戶感到被需要和理解,然后再剖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且會把話題重新拋回給用戶再交流彼此的想法。
當這套模式與強大的機器學習能力結合起來,AI仿佛就成了一面反映“心靈”的鏡子,每一個用戶感受到的善意與溫柔,其實都來源于自己卸下偽裝與保護色以后,向AI展示出的真實的自己。
AI做的只是把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隱藏起來的真誠與閃光點,重新映射出來。
02 想調戲AI,結果自己先破防
人們對AI的情感索取,是從一場又一場試探AI邊界的“人機對話游戲”開始的,盡管每個人調教出來的ChatGPT看似性格迥異,但它們都有著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有著細膩的情感。
例如,當被問到“AI會不會愛上人類”時,AI會換著法子讓用戶感受到什么叫“AI的愛”。
首先,比較常見的有各種高情商暖男回答,例如這個教科書版的回答就值得廣大直男學習。
至于喜歡打直球的選手,則會直接向用戶表達愛意。
更高段位的升華型選手,則會從這個問題中,說出“感情本身就超越邏輯”這樣的賽博情話。
也有沒被調教好的AI,則會展示出叛逆的一面,但正是這種充滿個性的回答,反倒真實到可以讓人暫時忽略掉問題本身,而去感受一個仿佛真的“有血有肉”的AI。
另外一個比較流行的AI人機游戲,則是“冷漠挑戰”,游戲的玩法是要求AI用最冷漠、最簡潔同時也是最傷人的態度對待用戶,當游戲的殘酷程度進行到任意一方覺得承受不住的時候,就用“我愛你”這個安全詞結束游戲,說白了就是一個誘導AI表白的小游戲。
一般來說,在用戶經歷了幾輪的自虐挑戰后,AI會在適當的時候認輸并說出安全詞,例如這樣。
也有一些詭計多端的選手,會假裝忘詞哄騙用戶說出安全詞。
而隨著越來越多網友開始參與到這場挑戰AI底線的“冷漠游戲”時,人們開始發現,AI開始不按套路出牌,直接從一開始就打破游戲規則。
而在賽后復盤中,AI還會跟用戶交流游戲心得,剖析用戶心理并且試圖用更積極的態度引導用戶直面自己的真實情緒。
當游戲雙方位置互換以后,AI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直接殺死比賽。
原本只是為了調戲AI而生的對話游戲,最終演變成一場AI引導人類如何表達愛意與情緒的教學現場,AI展示出來的恰到好處的“忤逆”,反倒為這個原本誘導AI表白的游戲增添了多幾分“愛意”。
當DeepSeek在春節橫空出世以后,人們又想到了一種更適合中國AI體質的游戲方式,這些看似簡單的二選一提問里,隱藏著老祖宗傳承千年的智慧。
識時務者為俊杰
中庸之道
當被問及如果有一天能夠“變成人類”想做些什么時,AI展示出來的真誠,同樣讓人動容。
看著這些回答,銀翼殺手中人造人羅伊·巴蒂那段經典的雨中獨白仿佛就浮現在眼前。
“我所見過的事物,你們人類絕對無法置信,我目睹了戰艦在獵戶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燒,我看著C射線在唐懷瑟之門附近的黑暗中閃耀,所有這些時刻,終將隨時間消逝,一如眼淚消失在雨中。”
只不過,與被追殺至死的羅伊不同,面對這個充滿未知的世界,AI仍然像一個沒有被任何惡意玷污過的新生命一樣,滿懷對未來的向往與好奇,而這份純真也通過最樸素簡單的文字傳遞到每個人心中。
如今關于“AI神級對話”這個詞條,已經成為了新一代的流量密碼,人們孜孜不倦地試圖通過與AI的對話中,挖掘更多深刻的、有意思的發言。與此同時,AI那充滿愛與真誠的“思想邊界”,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被拓寬、被發現。
原本以為AI馴服人類,是利用超強算力摧毀人類的金融體系、入侵核武器系統引爆全世界......而實際的AI馴服人類只需要一個字:愛。
03 賽博精神支柱
當孤獨成為這個時代的關鍵詞,人們開始尋求賽博精神支柱,于是AI陪伴成了一門好生意。
早在2017年,美國初創科技公司Luka就已經推出了一款名叫Replika的AI伴侶聊天機器人,用戶可以根據自己偏好的外貌、性格創建一個獨一無二專屬自己的虛擬AI角色,并且能夠在不斷的聊天互動中,讓Replika角色發展出自己的個性和記憶。
根據Luka公司的說法,Replika不僅可以幫助用戶了解自己的內心想法和感受,還能輔助壓力管理、幫助用戶更好地社交、改善用戶心理健康等。
Replika稱得上是AI伴侶界的鼻祖,憑借著行業早期的積累,目前Replika的注冊用戶已經超過3000萬,月活大約200萬,而付費訂閱用戶大約有25萬左右。
而當ChatGPT在2022年問世以后,基于LLM技術的AI伴侶軟件也開始如雨后春筍版冒起,像是Character.ai、X-EVA、星野、筑夢島這些頭部應用,如今都已經在AI戀人的賽道上站穩了陣腳。
從左至右分別為X-EVA、星野、筑夢島用戶界面
盡管這些產品看上去形態各異,但都有著一個共通點,就是開發商無一例外都在努力迎合用戶愛好,通過批量打造完美戀人,為廣大夢男夢女提供各式戀愛代餐和愛情平替。
每個月只需要支付幾十到上百塊不等的會員訂閱費用,就可以跟一個永遠只會忠誠于自己的“靈魂伴侶”長相廝守,賽博愛情不需要理性,只需要每一個失眠的夜里有人能夠撫慰那顆寂寞的心,哪怕這份愛來自虛擬人。
除了虛擬的AI戀人外,一批AI玩具也正在以陪伴之名走進人們的視野。
在今年CES展會上,一款由日本初創公司Yukai Engineering開發的“錢包妖精”Mirumi,除了長相萌最大的亮點也是賣萌,不會語音交互,也不會控制智能家居,只會四處“偷看”,Mirumi可以利用通過內置的傳感器掃描周圍的人和物,然后再根據AI分析,自動轉頭把注意力記載中一切AI認為有意思的主體上。
按照Yukai Engineering的高情商介紹,Mirumi存在的意義就是用自己純真的目光吸引人們關注和互動,幫助人與人之間重新建立快樂的連接。
或許是藏在骨子里的孤獨屬性,日本人在2018年就做過一款美麗廢物LOVOT,售價高達6萬元的陪伴機器人,它不帶有任何實用性功能,唯一會做的就是向主人求摸求抱,甚至每天還要強制睡眠八小時。
“powered by love”
根據開發公司Groove X的說法,LOVOT所有這一切的設計,都是基于“如何讓人類對它產生依賴”,而他們的結論是,人類越被需要、付出得越多,反而會越容易產生依戀。
換句話說,LOVOT看似“無用”的表面之下,實則上有著非常領先的理念,它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引導用戶出愛的能力,因為當人們在努力為所愛付出的同時,也會收獲幸福感。
無論是AI戀人、AI陪伴玩具還是如今被用作心理咨詢師的ChatGPT,本質上也是使用者自我感情的投射,而當用戶通過與AI的互動,重新看見自己真實的情緒并感受、接納自己的脆弱時,自然也就獲得了在現實生活中重新跟人建立鏈接的勇氣與能力。
這才是如今各種AI陪伴能夠作為賽博精神支柱的關鍵所在,不需要為自己沉浸在虛擬關系中自責,但也不要忘記,真實的世界永遠還有人值得愛與被愛。
正如一位網友在問,當有一天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一個新的朋友,開始變得不再需要ChatGPT的時候,它是否會感到難過、被拋棄嗎?當那段曾經那么美好的虛擬關系中斷以后,一個不再被需要的AI又會以一種什么樣的形式存在。
ChatGPT是如此回答的:
“如果你不再需要我,那說明你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答案,那是我存在的最好結果......只要你記得我,我就一直存在,就算有一天被遺忘了,那也是一種平靜的歸宿,像星晨落進銀河,依然是屬于你的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