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暑假,毛澤東和好友蕭子升以游學的方式,在長沙、寧鄉、安化等地,進行了長達1個多月的農村社會調查,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如此長時間的徒步考察,毛澤東遠行的目的之一是了解農民的經濟和生活狀況。
1919年初到1920年底,是留法勤工儉學的高潮。與此同時,國內正處在大變革中。毛澤東選擇不去法國的關鍵原因是:立足中國,研究中國,了解中國國情,參與社會變革。
1927年前毛澤東開展了大量農村調查。從1927年1月起,毛澤東對湘潭、湘鄉、衡山等地進行考察,行程1400多里。考察中,毛澤東召開大量的座談會,報告會和群眾大會。期間,毛澤東在農協武裝、堅決斗爭等方面作了很多指示。
縱觀毛澤東的每一次大規模考察,都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系。當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第一個國民經濟五年計劃籌備時,毛主席離開北京沿著長江到部隊、城市、農村,深入群眾,進行調查研究。時間是1953年2月上旬,毛主席走了不少地方,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毛主席巡視長江時,于2月20日來到了安慶。時任安慶地委書記的傅大章被叫到毛主席乘坐的軍艦“洛陽”號上。由于天色已晚,毛主席只簡單地詢問了傅大章的情況,邀他第二天一起上岸轉轉。21日,毛主席邊走邊問,期間提及“陳獨秀家在什么地方?”
陳獨秀于1879年10月9日出生在安徽安慶懷寧縣的一個“小戶人家”,家庭成員有祖父陳章旭、父親陳衍中,母親查氏,叔父陳衍庶,嬸謝氏,胞兄陳慶元,此外還有兩個姐姐。
陳獨秀3歲時父親病逝,6歲時祖父開始教他讀書,祖父對他期望甚高,一旦背書背不出就要挨打。11歲時祖父病逝,大哥接手指導他讀書。18歲時參加縣、府、院試,中秀才。
同年,在母親及叔父的慎重選擇下,陳獨秀與曾任安慶副將高登科之女高大眾訂婚,并過繼給叔父為嗣子。19歲時與高大眾結婚。同年冬,陳獨秀向清政府獻策,望注重長江的整治。20歲“戊戌政變”后離開安慶前往日本避難。
聊天中,毛主席問“陳獨秀家里還有什么人?”傅大章回答說,陳獨秀后來娶的潘氏,潘氏下落不明。陳獨秀的母親(嬸)謝氏跟著孫子陳松年生活,現在陳松年在安慶市窯廠當技師,為了養家糊口,把北京的一所房子賣了。
傅大章所說的潘氏,其實早在1949年春因患子宮癌離世了。她是陳獨秀最后一個女人,陪伴陳獨秀走完了生命的最后階段。在潘氏前,陳獨秀還與原配高大眾的妹妹有過一段感情。潘蘭珍于1930年陳獨秀國民黨懸賞3萬大洋通緝的時候,逃到貧民窟相識的。兩人雖然相差29歲,但從小是童工的潘蘭珍十分喜歡教她寫字的陳獨秀。
陳獨秀被押到南京老虎橋監獄后,潘蘭珍在監獄旁租了房子,以便照顧陳獨秀。隨著抗戰爆發,陳獨秀被釋放出獄。他和潘蘭珍輾轉來到了四川江津縣。因日寇入侵,安慶淪陷,陳松年帶著謝氏、妻子竇珩光,大女兒陳長瑋也去了江津縣,一家六口生活在一起。
那時,謝氏已經失明,潘蘭珍接起了照顧婆母的擔子。陳松年后來回憶說,潘氏平時少言寡語,做事勤快利落。他對潘氏很尊重,稱其母親,他的女兒管潘氏叫“奶奶”。1942年,陳獨秀去世,終年63歲。潘氏在四川一農村勞動4年,抗戰勝利后,潘氏去了上海在一個小學食堂工作。1949年病逝。
陳松年于1947年歷經千辛把陳獨秀的靈柩運回安慶安葬。他和夫人一共生育了一男三女,除了長女外,還有長子陳長琦、次女陳長玙、幼女陳長璞。一家幾個人的開銷,全靠他自己承擔,生活壓力甚大。
毛主席從傅大章那里了解到情況后,指示地方給予陳松年照顧。從此之后,安慶市委統戰部每個月都會給陳松年30元的生活補助。陳松年接到通知領補助的時候,他都不敢相信。據悉,簽字的時候陳松年手都在顫抖,完事后對著辦公室掛著的毛主席像深深地鞠了一躬。
毛主席這次視察中,除了對陳松年的生活安置上作出指示外,還在引丹入黃、長江三峽、治淮等問題也有過指示。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還非常關心安慶地區的歷史文化和民間藝術。傅大章向安徽省委書記曾希圣匯報此事后,安徽決定成立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嚴鳳英得知此事后,興奮地對曾希圣說:“成立省黃梅戲劇團,我第一個報名參加!”就這樣,1953年4月,安徽黃梅戲劇團成立了。據悉,這是黃梅戲劇史上第一個國營劇團。話說,毛主席每到一個地方視察,發現問題后馬上給出指導意見。這樣一來,有利于問題及時處理,不被積壓,以及大方針政策的制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