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 年,17 歲的呂正操因一位遠房親戚的介紹,加入了張學良的衛隊旅。當時,張學良的衛隊旅重視士兵文化素養,呂正操雖僅有小學學歷,但他勤奮好學,很快在眾人中嶄露頭角。
張學良注意到呂正操寫得一手好字,對他頗為賞識,便推薦其報考東北講武堂。1923 年,呂正操成功考入東北講武堂第五期,在那里接受了系統的軍事教育,為他日后的軍事生涯奠定了堅實基礎。
1925 年 10 月畢業后,呂正操成為張學良的少校副官、秘書,負責管理講武堂畢業生的分配與任用,開始在張學良身邊參與重要事務。
萬毅在學習期間表現優異,不僅軍事技能出眾,而且文化課程成績也名列前茅,深受教官和同學們的稱贊。6 個月后,他以優異成績畢業,被分配到天津張學良司令部副官處當上士。
然而,他并不滿足于此,1926 年,萬毅經過考試,萬毅留在張學良身邊工作。
不久,張學良率部進駐北京,萬毅也隨之前往 。
1936 年 10 月,呂正操被張學良調到西安,在張學良公館擔任內勤工作,得以近距離參與重要事務的處理。12 月 12 日,西安事變爆發,呂正操負責保衛張公館,密切關注局勢動態,全力保障張學良的安全 。
同一時期,萬毅時任東北軍第 109 師第 627 團中校團長,接到張學良的命令后,他迅速率部前往渭南前線,抵御國民黨軍隊的進攻,以實際行動支持西安事變,展現出堅定的立場。
西安事變發生后,張學良、楊虎城立即邀請中共代表團到西安共商大計。周恩來一行 12 人抵達西安,住在張公館東樓,為和平解決事變積極奔走。
二十五日下午,張學良作出了一則重大決定,他親自前往呂正操等人的居所,同他們說他將親自護送蔣介石返回南京,回歸之間就在三天后。
呂正操深知蔣介石的為人,判斷蔣介石決不會輕易放過張學良,極力勸阻他不要前往,但張學良心意已決,堅決不聽。
萬毅得知此事后,同樣認為張學良此舉過于冒險,多次表達反對意見,然而依舊無法改變張學良的決定。
西安事變無疑是他們人生的重大轉折點。張學良這一去,便被蔣介石長期扣押軟禁,失去了自由,長達 54 年未能與呂正操、萬毅相見。東北軍也因此群龍無首,陷入混亂,最終分崩離析。
呂正操對蔣介石的背信棄義深感憤怒和失望,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政治立場。在與中共黨員的深入接觸中,特別是在西安事變談判期間多次與周恩來相見后,他深受共產黨抗日主張和革命精神的影響,逐漸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真正救中國。1937 年 5 月,呂正操經中共北方局批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萬毅在西安事變后,因發表批判張學良送蔣回南京的 “義氣” 行為的文章,遭到東北軍內部部分人員的監禁。獲釋后,他對國民黨的腐敗和專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共產黨的革命主張更加認同。
1938 年 3 月,萬毅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呂正操和張學良始終沒有放棄對彼此的牽掛,他們想盡辦法,通過各種隱晦的方式保持著聯系。有時,他們會托人秘密傳遞信件,盡管這些信件不能署名,以免被蔣介石的特務發現,但字里行間的深情厚誼卻從未減少。
1984 年 6 月,張學良五弟張學森之女張閭蘅從香港來到北京洽談商務,特地看望了呂正操。
她向呂正操介紹了少帥在那邊的生活,并轉達了張學良的口信: “我大爺知道我常來大陸做生意,有次跟我說,他很想大陸的兩位老部下,一個是呂正操,一個是萬毅,讓我找機會幫他去看看他們。”
1991 年 3 月 10 日,張學良偕夫人趙一荻終于獲得許可,前往美國探親,這是他重獲自由后的一次重要出行。經深思熟慮后,中共中央決定派遣呂正操擔任代表,赴美探視張學良,并誠摯地邀請他重返大陸。
呂正操得知此事后,心情十分激動,他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也期待著能與闊別多年的老上級相見 。
5 月 23 日,呂正操一行五人肩負著使命,從北京飛往舊金山。他精心準備了三份別具意義的禮物,打算送給張學良。
其中一套《中國京劇大全》,是張學良平素喜愛之物,希望能借此勾起他對往昔歲月的美好回憶;新采制的碧螺春茶,承載著家鄉的味道,讓漂泊在外的張學良能感受到濃濃的鄉情;還有大書法家啟功手書的賀幛,上面書寫著張學良視為座右銘的詩句:“不怕死,不愛錢,丈夫決不受人憐。頂天立地男兒漢,磊落光明度余年。”
5 月 29 日,呂正操抵達紐約,終于與張學良見面。
5 月 30 日下午,呂正操與張學良在曼哈頓一家瑞士銀行的經理辦公室進行了第二次會面。呂正操鄭重地向張學良遞交了鄧穎超的信,并轉達了黨中央領導對他的問候。信中,鄧穎超受鄧小平的委托,誠懇地歡迎張將軍在方便的時候回家鄉看一看,表達了大陸方面的誠摯心意 。
張學良接過信,一字一句地認真閱讀。看到末尾鄧穎超的簽名時,他感慨地說:“周恩來我熟悉,這個人很好,請替我問候鄧女士。” 沉思片刻后,他又坦誠地表示:“我這個人很想回去,但現在時候不到......”
他深知自己的身份敏感,一舉一動都可能引發關注,因此對于回大陸一事格外謹慎 。
萬毅與張學良的緣分始于 1925 年,萬毅憑借自身的努力和才華,在學習中表現出色,不僅軍事技能過硬,理論知識也十分扎實,給教官和同學們留下了深刻印象。6 個月后,他以優異成績畢業,被分配到天津張學良司令部副官處當上士 。
1926 年春節后,萬毅為了能有更好的發展,他經過了嚴格的考試,最后,萬毅憑借扎實的知識儲備和出色的表現,留在張學良身邊工作。不久,張學良率部進駐北京,萬毅也一同前往。
1929 年 1 月,萬毅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才華,成功考取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第九期,并被編在第 1 總隊第 3 大隊第 10 隊。在講武堂期間,萬毅深知機會難得,學習格外刻苦。
萬毅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在近 2000 名畢業生中,他以優異的成績脫穎而出,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1930 年 6 月,講武堂舉行了隆重的畢業典禮,張學良偕夫人于鳳至出席頒獎儀式。張學良親自為前 30 名畢業生頒發獎品,他首先走到萬毅面前,將一塊懷表和一把指揮刀送到萬毅手上,深情地說:“好好干。”
西安事變后,張學良被蔣介石囚禁,萬毅與張學良自此分別,此后的歲月里,萬毅無時無刻不在為張學良的命運擔憂 。
幾十年來,萬毅始終關注著張學良的消息 。
1990 年 6 月 1 日,張學良在臺北圓山飯店公開參加 90 壽慶,這意味著他終于獲得自由。萬毅從新聞媒體得知這一消息后,心情無比激動。
在此之前,萬毅曾修書一封,祝賀張學良九十華誕,表達自己的思念與敬意。1991 年初夏,萬毅本來有機會前往美國看望張學良,然而,命運卻對他開了個殘酷的玩笑。此時的萬毅已經雙目失明,行動極為不便,身體狀況不允許他長途跋涉前往美國。盡管心中滿是不舍和遺憾,他也只能無奈接受現實。
最終,他修書一封,托付前往美國的呂正操捎給張學良,以表達自己對張學良深深的崇敬與無盡的思念之情 。
后來,張學良的侄女張聞芝、張閭女士來北京,專門前往 301 醫院看望萬毅。她們轉達了張學良的問候,萬毅深受感動,囑托她們捎去對張學良的問候與祝福 。
但可惜的是,萬毅的這一夙愿最終未能實現。1997 年 10 月 31 日,萬毅帶著對恩師張學良的無盡思念,走完了人生之路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