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感觸,我曾經被這種思維陷阱深深誤導,掏心窩子和大家聊聊,
首先關于投資,個人認為嚴密的推理邏輯和論證缺一不可,這個過程中有兩種最常見的思維方法:
第一、歸納法
最常見的,就是歸納法。
歸納法是先看個體案例,再基于數學統計的邏輯,用大量歷史數據歸納總結出來的結論,
比如紅利股相對于A股大盤有超額收益,
比如房產可以抵抗通脹等等,
但如果一味依賴歸納法,很容易陷入投資的誤區,
舉幾個例子,早期A股曾經推出過大量的聰明指數,在發布之前這些指數業績都非常出色,
比如神奇公式價值回報、央視50等等,可后來這些指數都沒跑贏滬深300,淪落到無人問津了,
這種業績過于華麗,但卻缺乏足夠事實依據的投資,就很容易把人帶到坑里。
歸納法的最大弊端,就是缺乏邏輯自洽能力,一旦歷史經驗被打破,就會推翻之前的理論,陷入高度自我懷疑的模式中。
………
第二、演繹法
演繹法,也即先找一個為絕對定理的事件,順著做下一步推理,按此來交易,雖然精度未必準確,卻可以大幅提高勝率。
因為需要找到一個很硬的常識邏輯,你反而可以更堅定的去執行。
就拿央視50指數為例,歷史業績很好,歸納法可過,但你需要先建立一個真理,就是央視專家媒體評選的50只股票,能產生穩定超額收益,
可是這個假定邏輯太弱,站不住腳,那么演繹法這里是通不過的。
這里說個具體案例,比如【蒙代爾不可能三角】,
蒙代爾理論提到:貨幣政策可控、貨幣自由流通、匯率穩定,只能三選二,那么一旦違背這個規律,這個系統就一定會出現問題,
這套理論顯然邏輯是完全成立的,比如兔子,在選擇了貨幣可控,匯率穩定之后,必然犧牲貨幣自由流通,如果貨幣自由流通,這個系統肯定維持不住。
更為典型的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國想同時獲得匯率穩定、貨幣自由流通、自主的貨幣政策,但這套制度最終只維持了27年,黃金在1973年政策解體之后,暴漲了3倍。
那么基于這套理論,投資上,分散定投期權,埋伏黃金未來會在某一個時間節點突發暴漲,就是賠率和勝率極高的操作。
當然蒙代爾理論是后來才出現的,但索羅斯狙擊過的泰銖,最后果真放棄了和美元的固定匯率,泰銖大幅貶值,還有瑞郎取消掛鉤歐元等,無疑不是很好的實戰案例。
...........
那么進一步舉例,我們先確定一個真理:
不管是美股、黃金,債券,長期來看只要全球貨幣超發,隨著時間推移,那么總市值也會隨之增加,
隨之進一步去演繹資產之間的關聯性:
戰爭時代→惡性通脹→買入黃金→黃金上漲
和平時代→溫和通脹→基本面上升→美股上漲
衰退時代→通脹走低→市場利率下行→美債上漲
那么這套邏輯,比如哈利布朗將各1/4資產(黃金、股票、長債、短債)建立一套永久組合,然后去跑過去五十年的業績回測,最后得到了組合能長期穩定上漲的論證。
用真理去演繹行情,數據輔助論證結果,比用數據得出結論,再構建一套理由去解釋,準確度顯然是要靠譜得多。
………
聊下行情,昨天說了一嘴,A股下跌,海外ETF就容易炒溢價的問題,
結果今天馬上驗證了,大盤下午開始跳水,4600只股票下跌,QDII基金一飛沖天,德國DAX漲幅8.78%,法國CAC40ETF漲4.84%。
像我是趕上了這波的,因為我本身就海外配置為主,所以肯定是把相關標的老早就埋伏好了,今天也已經出掉了,又換回手里的美股了。
但估計很多人還是沒趕上這種機會,這也是為什么之前老是寫海外ETF科普文的緣故,如果對這類標的并不了解,就沒法耐心持有底倉,這是一個BUG點,
但請理解,投資本就沒有容易事,如果這玩意沒有一點認知門檻,散戶都能游刃有余,那游資自然也就不敢進來玩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