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鵜飼,即魚鷹(鸕鶿)捕魚,是解放前吉林市城區(qū)江段上特殊的捕魚作業(yè)方式,一度被日偽當局當作特色旅游景觀大肆推介。關于這個話題,我曾多次發(fā)文介紹,所配舊時圖片有的來自雜志,有的來自明信片,但即便是畫面精美,總歸不成體系,來源不同、風格各異,組合在一起難免有零散之感。事實上在日偽時期,曾專門發(fā)行過1套8枚題為“吉林的鵜飼”的明信片。
這套明信片為吉林漁民在松花江上捕魚的場面。參與捕魚的漁船較多,船只都是狹長的雙槳小漁船;或許是夏天的緣故,漁民都戴著尖頂斗笠,身穿比較統(tǒng)一的淺色外衣,不免讓人感覺有“擺拍”之嫌;主角自然是數(shù)量眾多的魚鷹,既有白色的,也有黑色的——魚鷹或傲立于船舷,或踏浪于江流,逡巡往復,一時間讓江面上好不熱鬧。
8枚明信片的畫面中,除去英文和日文雙語“松花江的鵜飼”大標題外,還有日文副標題,另外還在畫面邊角留白,附有一段日文說明。只可惜本人不懂日文,也缺少逐字翻譯這些說明文字的熱情,所以并不知曉明信片的編輯組織了哪些文字去粉飾日本侵略刺刀下的“悠然美景”。
其實除去鵜飼本身,這組明信片還保存下許多偽滿時期吉林城郊江岸的風貌。如“捕獲狙擊”(ふ狙を物獲)一張,可以看到東團山臨江的石壁;“大展身手”(大活躍を)一張,幾乎可以看到松花江鐵路橋的全景;“悠久的河流”(悠久の流わ)一張,能夠看到過去江畔農(nóng)舍的景觀。
對我個人而言,最有意義的當屬“航線”(ひころよ)一張:其遠山疑似龍?zhí)渡剑日宅F(xiàn)在的情形,背景江岸應為倒石碑一帶。若如此,豎起的煙囪很有可能屬于東亞硝子公司(玻璃廠前身)。由于此前日偽時期的倒石碑一帶幾乎未見照片,故而這組明信片也有了“鵜飼景觀”之外更為豐富的歷史記錄意義。
本文為優(yōu)雅的胡子原創(chuàng)文章,其他自媒體轉(zhuǎn)載須經(jīng)作者同意
特別鳴謝賈大為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