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核可能并非完全固態。
內地核可能并非固態,其表面會因為外地核的作用而變形。USC Graphic / Edward Sotelo
人們對地球內地核的一般認識是,它是一個實心的固態金屬球。這個金屬球就像另外一顆行星,內嵌在地球表面下方大約4828千米處。
然而近日美國南卡羅林那大學的科學家意外發現,內地核的性狀與人們之前所認識的相比發生了改變。它不是剛性的,而是像橡皮球一樣具有延展性。內地核的物理本性究竟如何仍是一個謎。
研究人員是在通過監測地震波數據研究內地核自轉減速的過程中,意外獲得這一發現的。此前有研究表明,內地核的自轉速度正在變得越來越慢。
研究人員吃驚地發現,在1991年至2024年發生在南極洲以北南桑威奇群島上42個不同地點的121次地震數據中,有部分波形數據與人們對內地核的一般認識相矛盾。在這些波形數據中,出現了科學家不期望看到的異常特征。
研究人員意識到,這些特征可能表明內地核并非完全固態,而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生形態的改變。研究人員對觀測精度進行了提升,之后確認地球內地核表面正在液態外地核的作用下發生結構性變化。這表明內地核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而非全然固態。
研究人員稱,內地核自轉減速可能與這種結構性變化有關。通過研究這種變化,可以讓人們對地球內部熱量和地球磁場有更好認識。而可能也正是它,正在改變地球的整體轉速,亦即一天的長度。
參考
USC study confirms the rotation of Earth’s inner core has slowed
https://today.usc.edu/usc-study-confirms-the-rotation-of-earths-inner-core-has-slowed/
Annual-scale variability in both the rotation rate and near surface of Earth’s inner co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25-01642-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