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上將,不僅有出色的指揮能力,同時還在政工和收集情報上有巨大貢獻,所以毛主席在用兵前,總會詢問李濤上將,李濤上將總會給出極為不錯的建議,為毛主席最終抉擇,有巨大的輔助,所以他也被譽為“毛主席的左膀右臂”,除此之外中央對他有這樣一句評價:“安保堪比羅瑞卿,情報不輸陳賡。
之所以會這樣的評價,主要是每場戰役背后,除了有出色的前線指揮官外,還要有人在后面出謀劃策,規劃各類戰術,打破敵人的進攻,為最終的勝利奠定牢固基礎,而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參謀,李濤上將便是我軍最為出色的參謀之一。
比起其他將帥,他雖然不前線,但是他所做出的各類貢獻,絕對超過在前線的指揮官,這些指揮官取得勝利必要,就是需要一個能力卓越的參謀,李濤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憑借卓越的見識,提供了極為不錯的建議,為我軍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牢固基礎。
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李濤被評選為開國上將。
雖然他這個開國上將,比起韓先楚、許世友、王震、張愛萍等知名上將知名耀眼,但是他為新中國所做的貢獻不可忽視,所以無論誰,只要放在好的地方,正確的地方,都會發揮自己的才華。
在獲得開國上將軍銜后,李濤已經完成了逆天改命,所以在這時候,他總想能回到自己故鄉,看看已經離開30年的故鄉,的情況。
警衛員在和李濤上將回到家鄉后,李濤讓拍了拍警衛員:“回家了,把槍收起來吧,沒事的放心吧。
雖然,已經離家30年,然而李濤時刻沒有忘記家鄉,總想回去看看家鄉變化,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聊下,李濤上將當年是什么原因離開家鄉,然后回到家鄉后,為什么又讓警衛員收起槍?
1905年9月4日,李濤生于湖南省汝城縣延壽鄉新坡村一戶農民家庭,雖然父母是農民,但是父母知道知識能改變命運,所以到了讀書年齡的時候,就算自己在難,都將孩子送到學校接受教育,也正是父母的決定,讓李濤有機會接觸到革命思想,也為之后逆天改命奠定了牢固基礎。
在父母的支持下,他讀完了學校和中學,接觸到了很多以前接觸不到的書籍,而這也讓他認識到了社會的黑暗不公,認為在這樣一個黑暗社會下,想要改變命運只能參加革命,這樣才可以讓多數人過上平等且光明的日子。
于是李濤加入了革命隊伍,之后因為參加愛國運動被學校開除,1925年的時候,他便投入革命洪流,第二年的時候成為一名黨員。
在之后的歲月里,他先后擔任過隊長、營黨代表、大隊政治指導員、支隊政委、縱隊政委、師政委、分局局長、科長、局政委、縱隊司令等職務,并且參加過秋收起義、第一次到第四次反圍剿及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在這期間,李濤長期擔任毛主席和中央首長的助手,時常在關鍵時刻,提出卓越的建議,是我軍最好的參謀之一,解放后他還負責保管中央軍委印信。
1955年新中國首次大授銜的時候,授銜的時候,聶帥拿著軍銜鑒定征求李濤建議,李濤覺得自己不該被授予上將,而是中將,然而毛主席知道他的貢獻,堅決給與他上將,授銜那天李濤還有些恍然地說:我對于革命的貢獻小,受之有愧。
成為開國上將后,李濤人生已經徹底完成了蛻變,既然完成了人生的蛻變,這時候他就想回到自己故鄉看看,看看那塊生自己的地方,30年后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1957年夏秋之交,李濤夫婦熱情招待了一位從家鄉來的年輕人,年輕人表示對自己家鄉很熟悉,然而在提及汝城縣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小伙子沒有答上,李濤意識到家鄉對先烈的宣傳工作不足,隨后他給汝城縣委寫了信,將朱青勛所做的革命的貢獻進行了闡述,建議縣委盡可能搜集朱青勛等先烈的遺物和事跡材料,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縣委書記孟書記在看到李濤來信后,立即回信給李濤,希望他能出席朱青勛烈士殉難30周年紀念大會,為朱青勛撰寫碑文。
1957年11月,李濤上將夫婦踏上了回故鄉的旅程。
他先是抵達長沙,在這里他受到了程潛的熱烈歡迎,程潛本想跟隨李濤去汝城,然而汝城比較偏僻,交通不便,不太方便前去,于是程潛沒有一起過去。
隨后經過一番路程后,李濤回到家鄉后,李濤見到的是一片祥和的景象,完全和當年匪患燒殺不停的慘狀形成鮮明對比。
李濤下車后,身邊警衛員第一時間做好警戒,李濤見狀讓拍了拍警衛員:“回家了,把槍收起來吧,沒事的放心吧”,警衛員之所以會在第一時間做好警戒,主要就是雖然已經解放,但是國軍的參與實力還沒有完全根除,所以他們必須時刻做好準備以防萬一。
前來迎接李濤夫婦的鄉親們紛紛上前,接著李濤比較拗口的家鄉話和大家問候,這讓家鄉人很是親切。
在這時候,李濤的侄子走上來摸著李濤的紅五星問:“大伯,你這帽子給我戴戴好嗎?
李濤說:“可以,可以。
接著他便拿著李濤的軍帽沖了出去,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
在家鄉期間,他經常將侄兒叫來做客,他的侄兒很懂事,李濤很喜歡這個侄子,他喜歡這個侄子好好獨生,希望能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隨后他的侄子被改名李世道,而后李世道成為一名教師,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做出了自己的功勛,如今的他已經退休。
三十年的光陰,早已經物是人非,如今李濤的長輩只有三叔還在世,所以當地晚上李濤便住在三叔家,當年晚上兩人講起了革命時期的事情,兩人的淚水不禁落下,李濤情不自禁表示:“當年韶關兵變,汝城特務營遭劫,要不是你們救我,我就沒今天了。
當年韶關兵變的時候,李濤所在的特務營發動湘南起義,后來因為行動遲緩遭到了十六軍的圍攻,營長犧牲,李濤則在鄉親們保護下脫險。
敵人對李濤所在的村子進行了全村審訊,但是沒有一人交代李濤下落,為了表面自己不滿,敵人將李濤80歲祖母和認妹抓到縣衙,隨后李濤依靠販賣田地和房產,籌集了幾百大洋,才將人贖回來。
這時,屋里圍滿了許多鄉親,李濤站起來向大家問好:“感謝大家支持我走上革命道路,大家為我,更為了革命成功,吃了苦,受了罪,我深深地謝謝大家!
李濤和夫人鞠躬致敬,鄉親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第二天的時候,李濤夫婦給來到父母墳前上香、默哀、鞠躬,許久后才離開,之后他來到祖母面前,深深三鞠躬,回家后,他將自己寫好的《念祖母》朗誦出去:“
不茍不鮐多慈祥,繞膝兒孫可滿堂。
年逾八旬寒復暑,身經幾度滄亦桑。
大兒中殂肝腸斷,長孫‘作亂’情又傷。
敢有犢兒不怕虎,城門失火魚遭殃。”
次日晨,李濤起得特別早。他和夫人把多年
第二天一早,李濤夫婦將自己多年的積蓄拿出來,分發給左鄰右舍,鼓勵他們按照黨的指示改變自己命運,隨后他家鄉父老合影。
當天下午,李濤來到了延壽高小,講述了革命歷史。
校長搭設了簡易的主席臺,100多名師生全部到齊,開始的李濤是坐著講,后面的時候看到大家都站著,李濤也站了起來,隨后下了雨,警衛員給李濤打傘,可李濤看到沒有一人打傘,于是拒絕了警衛員打傘,冒著雨繼續講,期間,李濤一直使用當地方言,一旁的秘書一時間難以記錄,李濤見狀讓他不用記了。
李濤問:“同學們,大糞臭不臭哇?
大家異口同聲表示:“臭!”“臭?
然而李濤卻說:“香!
李濤笑著表示:“大糞可是農民伯伯的寶貝!農民挖地、播種、澆大糞、除草,種出了稻谷。我們再把稻谷變成大米,大米煮變了飯,你們說香不香呀?”
所有師生又表示:“香!
然后李濤接著表示:“對呀,所以說,大糞是香的。我小時候跟著奶奶學種地,用手抓糞,種出的紅薯好大……延安時期,生活十分艱苦,沒有足夠的供給,毛主席、朱總司令發動我們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我種的大白菜可大蔸喲,還受到過毛主席的夸獎哩。
李濤之所以會舉這個例子,根本原因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忘本,希望能好好學習,學習好足夠本領,并且還要發揮革命傳統、熱愛自己家鄉和文化及祖國,做一個有覺悟的社會主義勞動者。
李濤的講話讓全校師生很是感動,不少人至今還回味無窮。
2天后,李濤參加了紀念朱青勛烈士殉難 30 周年大會,在大會上他深情回憶了朱青勛烈士的光輝一生,高度評價了朱青勛對汝城革命斗爭的突出貢獻。
隨后他又參加了朱青勛烈士的遺骨安葬、立碑、建設紀念碑等活動,隨后他離開了家鄉回到了工作崗位,在這之后,由于工作忙碌,他一直沒能在回到家鄉,而這也成為了他永遠的遺憾。
1958年1月1日,朱青勛烈士亭在桂枝嶺落成,然而這時候李濤在廣州治病沒能回來,但是他還特意發來了電報和追思先烈。
1970年,李濤因病去世,享年65歲。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