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有沒有遇見過那樣一種人,她/他會讓你嘆賞:對于自己的人生,竟可以做出這樣的選擇。
日籍華語作家吉井忍在新書《格外的活法》中,就寫了這樣一群人。
有人早上起床在東京街頭回收垃圾,晚上在劇場講段子引得眾人發(fā)笑,“世上沒有所謂的垃圾,但一旦扔掉,它就變成垃圾了。”
有人離開日本面積最大的書店,在南方小島開了家日本面積最小的舊書店,發(fā)現(xiàn)“一旦離開公司職員身份,我真的就一個人了”。
有人19年蓋一棟樓,從自己動手澆灌混凝土開始,在只鼓勵人成為“消費者”的社會當(dāng)一個“創(chuàng)造者”……
這些人可能是你的鄰居,或商店街角落中一家小店的店主,行業(yè)、性格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都不太會是家長拿來給孩子做榜樣的人物。
她/他們都在某種“標準規(guī)格之外”,開辟出了自己“格外精彩”的天地——雖然不在主流賽道上,但這并不意味著無路可走。
正值新書上市,作者吉井忍寫了一封溫暖的信和讀者打招呼,以下是她的來信全文:
最近出版了《格外的活法》正式上市,請大家多指教。這是一本采訪集,是我從北京回到東京之后開始寫的,首先在國內(nèi)各個媒體(如《好奇心日報》,懷念!)上發(fā)表,之后還不停地改稿。
采訪對象如下:
編輯、維護一個網(wǎng)站的留學(xué)生、攝影師、賣魚老板、書店店主、“龍的傳人”、藝人、建筑師、文身師、咖啡館店主,以及畫家。
部分目錄
有點看不出她/他們的共同點,是嗎?
其實這和自己的經(jīng)歷有點關(guān)系。我在九十年代末畢業(yè)大學(xué)本科,之后出國游蕩各地,知道自己和別人落后幾圈,又覺得沒關(guān)系,用自己的節(jié)奏慢跑。其間有幾年的時間很認真地上過班,后來還是選擇不買房不上班的日子。
那時候日本經(jīng)濟還可以,出國到哪里都覺得東西比較便宜。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我當(dāng)時的選擇是沒有費多少工夫就可以成立的。過了二十年,從北京回到東京時我發(fā)現(xiàn),面臨高度老齡化和貧富分化的日本社會,越來越?jīng)]有余力接納我這種“無用之人”了。
跳出勝負束縛之后的路該怎么走下去,這是我在尋找采訪對象以及進行采訪時一直留在心里的問題。與她/他們的對話中,我很少聽到激發(fā)人心的勵志故事。反而更多的是如何以現(xiàn)有的能力面對不確定性和曖昧的智慧。在這個漫長的伴行狀態(tài)中,我都覺得她/他們的經(jīng)歷似乎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出了這本書,相當(dāng)于我的“跟蹤任務(wù)”可以告一段落了,我松口氣的同時還感到有些寂寞。
由陸智昌老師操刀設(shè)計
希望以本書為啟,可以跟大家一起討論更多的可能性和活法。
祝大家生活愉快!
吉井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