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雖然是一座海濱城市,
但它的迅速崛起,
與鐵路密切相關。
1898年3月,
清政府在德國的武力威逼下,
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膠澳租借條約》,
將青島“租借”德國99年。
自此,青島淪為德國的殖民地。
條約中還規劃了兩條至濟南的鐵路。
但最終只建成了經
青島、濰縣、青州等地至濟南的這一條,
即著名的“膠濟鐵路”。
膠濟線老滄口火車站
一時間工廠林立,機器轟鳴,
瘋狂的資本,沿膠濟鐵路線積極布局。
依托“路港一體”,
山東很快就形成了以膠濟鐵路為軸心,
青島港與腹地交互作用的經濟發展新格局。
1901年,建成之初的青島火車站。
青島站是膠濟鐵路的起點,
始建于1900年1月,距海岸線僅200米,
被稱為中國離海最近的火車站。
20世紀80年代后,
青島站經歷了兩次規模較大的改擴建,
由3站臺增加到6站臺,運送能力翻倍。
90年代的青島站
但隨著青島鐵路客運量連年大幅增長,
青島站的運能依然難以滿足需要。
并且受地理位置限制,
站區面積已經達到極限,難以繼續擴建。
擁擠問題嚴重制約了這座城市的進一步發展,
建設新的鐵路客運站也由此提上日程。
1945年的滄口國棉六廠附近
在青島北站的選址過程中,
曾考慮過城陽等其他區域,
最后敲定李滄區的滄口附近。
2003年滄口附近衛星地圖
2007年從樓山看青島北站方向
(請橫屏觀看,2007年北站建設前附近全景圖,最左邊靠海邊那片空地,煙囪后邊,即是現在的青島北站)
青島北站,東臨安順路,西臨環灣路,南靠太原路,北依金水路;
通過跨海大橋連接線,可以通往當時在建的膠州灣大橋直達紅島。
同時通過規劃的,
地鐵1號線、3號線、8號線三條線路。
連接市南、市北、城陽、西海岸,
從而構筑出四通八達的交通網。
青島北站的站房建筑為地上二層、地下三層和局部設置夾層,
總建筑面積6.8萬平米。
2009年新建青島北客站及相關工程已由山東省、鐵道部批準建設,
該項目由鐵道部和山東省(青島市)共同籌資建設。
青島北站設計效果圖
2010年3月17日,
青島北站正式動工建設。
2013年12月20日,青島北站站房主體工程完成,接軌膠濟鐵路。
2014年即將竣工的青島北站
全新的青島北站,
站房造型伸展挺拔,
就像一只振翅高飛的海鷗,
成為了青島的城市新地標。
8站臺18線,
44臺自助取票機,
11臺自動檢票閘,
40部電動扶梯和20部電動直梯,
可以容納10000人的候車大廳。
僅僅從這些硬件設施,
足可見青島北站的現代化程度和樞紐地位。
青島北站候車大廳
2014年1月10日8時23分,
隨著列車長的一聲號令,
從青島北駛向沈陽北方向的
G1248次高鐵鳴笛啟動,
作為青島北站建成后,
第一列從該站始發的列車,
踏上了首發之旅,
青島進入了“一城雙站”時代。
2017年,
青島北站包括始發及經停列車共118趟,
運力安排上首次超越了青島站,
最高峰日發送旅客超過10萬人次。
自上世紀 90 年代,青島政治中心東移,東部進入快速發展期。
十多年后,青島北站成為振興北部老城區的一次契機。
自2015年底,青島首條地鐵3號線自北站發出。
不到5年的時間里,青島城市軌道交通有了質的飛躍,
1號線及8號線北段相繼開通,
青島北站成為了青島首個三條地鐵換乘的車站。
陸路交通方面,北站片區也是領先全市。
膠州灣跨海大橋
環灣路、重慶路、金水路、太原路、跨海大橋等重要的道路匯集。
李滄區還以北站為核心,在周邊規劃了占地面積約1.9平方公里的交通商務區,
涵蓋交通、商業、辦公、總部經濟、配套服務、歷史文化休閑和會議展覽六大功能區。
2013年4月18日,青島日報用整版報道了青島青島北站交通商務區的整體規劃。
但是受機場凈空限制, 土地權屬等諸多因素影響,
青島北站片區的規劃開發一直進展緩慢。
2022年3月24日,青島地鐵集團對外公布消息:
青島北站片區將作為青島TOD開發一號工程和低效片區利用重點工程,
積極引入國內外知名設計機構和設計大師參與規劃方案編制。
TOD,全稱為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即“交通導向型開發”。
核心理念是圍繞公共交通站點進行綜合開發,以促進可持續的城市發展,
是一種先進、成熟的城市規劃和房地產開發模式,
在東京、香港、上海等地已經有眾多成功案例。
這次,滄口復興真的要來了嗎?
2023年,青島北站東廣場地下空間項目開工建設。
青島鐵路北客站綜合交通樞紐周邊一體化配套工程計劃總投資約65億元,
規劃建筑面積23.3萬平方米,
地上和地下空間共建設各類停車位約2100個,
以及交通聯絡通道和相關配套設施。
施工中的青島北站東廣場
東廣場地下空間項目,共分為地下三層,
設置了商業以及停車位,
方便人們在換乘的同時實現購物、休閑、娛樂。
同時,通過安順路下穿路構筑便捷高效的立體交通系統,
充分實現站城融合,產城融合,多元功能融合。
自青島TOD一號工程建設以來,
北站片區不斷迎來利好,
先是超極合生匯簽約落地,
這是繼北京,上海之后,全國第三個超極合生匯。
整個李滄西部沒有大型商業綜合體的尷尬即將成為過去式。
緊接著北站片區還引入了山大基礎教育資源,
提升李滄西部片區優質基礎教育資源能級。
2023年9月,
熱傳的滄口機場搬遷一事,
獲得了官方證實。
滄口機場衛星地圖
滄口機場搬遷開始有序推進
屆時將給市區釋放出很大的空域和土地
滄口發展的“緊箍咒”即將破除
2024年3月
青島TOD一號工程
站前商業建筑規劃首次亮相
前期收到國內外40多家設計團隊的方案,
經專家評審,最終來自德國的GMP團隊獲得第一名。
其設計理念延續了青島“紅瓦綠樹 碧海藍天”城市設計美學,將綠色生態理念與城市發展更新結合,
遵循站城一體化的開發理念,
打造青島北站門戶形象。
國棉六廠活化利用效果圖
作為青島TOD一號工程項目的重要板塊——
擁有百年歷史的國棉六廠也正在更新中
保護利用實施方案
已于2024年12月完成專家評審
老廠區將迎來了涅槃重生
今年1月,
青島地鐵在青島北站實施鐵路出站換乘地鐵單向免安檢試點,
青島北站城市航站樓換乘服務中心也同步啟用。
乘坐火車到達青島北站的旅客無需安檢即可便捷換乘地鐵
空鐵聯運旅客可在青島北站辦理航空值機、購票、查詢等業務,
后期還將逐步升級拓展行李預安檢、行李托運、物流快件運輸等延伸業務。
2月9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
將改造青島北站東廣場既有地下停車場,
完善配套站前路和安順路地面道路,
實現出租車、網約車順暢接駁換乘。
作為今年青島15件市辦實事之一,
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公開掛牌督辦,
同時由青島青鐵置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的 青島交通商務區停車場及基礎設施配套項目,也被列入2025年省重大項目名單。
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青島北站片區經過近10年的蟄伏
蓄積了超乎尋常的爆發力后
將成為青島環灣發展的引擎之地
感謝熱心市民華龍照片提供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