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沙特舉行的美國與俄羅斯之間首次俄烏戰爭談判已經結束,和預期的一樣,這次談判盡管進行了長達4個半小時,但并沒有達成什么實際效果。
由于雙方存在著過大的分歧,比如俄羅斯談判代表外長拉夫羅夫就強調,不可能將已經占領的領土退還給烏克蘭。這一表態無疑讓任何談判都不可能推動,即使是特朗普也無法認同俄羅斯的條件,想讓這個精明的商人吃這種虧可不容易。
談判結束后特朗普表示俄方未能表現出停戰的態度,這對美方提出的和談是一大難題。不過這個結果顯然也是在美國的預料中,沒人指望一次談判就能讓俄羅斯服軟,除非他們被趕到了西伯利亞,否則俄羅斯的態度難以改變。
那么為什么特朗普還要堅持冒著得罪歐洲和烏克蘭的風險來進行這次談判呢?我們注意到,對于這次談判烏克蘭發出了強硬表態,基輔方面重申不會承認這次談判中達成的任何結果,因為烏克蘭沒有參與的談判都是無效的。
毫無疑問,這次談判讓烏克蘭人搞到焦慮和憤怒,他們對美國態度的轉變感到擔憂的同時也加緊了與歐洲之間的聯系。以烏克蘭為主要防御力量,歐洲各國同時參與的一個“新北約”正在逐步成形。
而歐洲諸國尤其是以法德英為首的主要國家更是積極表示對烏克蘭的支持,2月18日在法國開啟的“烏克蘭危機峰會”與會各國討論了向烏克蘭提供新的軍事援助的計劃。
《柏林日報》援引德國外長貝爾博克的話報道稱,歐盟正在準備一項大規模援助計劃,為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這項計劃將是一次空前的援助,他暗示援助的總規模可能會達到驚人的7000億歐元!
如果歐盟真的拿出這筆巨資那么歐洲安全將得到充分保障,即使要分幾年才能到賬也能讓烏克蘭在沒有美援的情況下緩慢走向勝利。這是歐洲覺醒自主的征兆嗎?在它的背后還是浮現著特朗普的影子。
在這輪完全不講規則的特殊刺激下,歐洲在二戰之后正史無前例地加速自身的國防投入與建設。不管歐洲各國承不承認,如果沒有特朗普的這一劑猛藥,歐洲可能還會在美國的保護傘下醉生夢死。
一個人口數倍于俄羅斯,經濟總量10倍于俄羅斯的巨大聯合體,軍事力量卻不及俄方三分之一。這種情況如果繼續持續對于現在面臨巨大經濟壓力的美國而言,遲早會是一個巨大的包袱,早日擺脫這個包袱讓歐洲自己武裝自己是特朗普上個任期就想做得事情。
我們看到特朗普上臺以來一直在專精于美國內部的改革,各種驚人的內部曝光和裁撤部門都是在減少美國自身的負擔。而歐洲不僅需要美國的軍事保護,還不想提高自己的國防開支,在生意上也不給美國賺更多的錢。
這在特朗普看來就是一直在占美國便宜,現在歐洲必須自己防御自己,如果不想就要給美國相應的讓步和好處。別說什么盟友不盟友的話,一個只會占你便宜卻不愿相互付出的人,你會把他當成朋友嗎?國家之間也是一樣的,只不過這窗戶紙讓特朗普粗暴地捅破了而已。
在特朗普這種另類的刺激下,歐洲至少表面上開始有了一些改變,但能否是長期的改善還需要觀察。即使面臨美國放手的危險,歐盟內部對軍援烏克蘭依然存在著一定分歧,尤其是派兵前往烏克蘭這件事上更是分歧明顯。
目前為止只有英國和瑞典明確表示可以派兵前往烏克蘭協助“保障安全”,而其他歐盟國家對直接派兵介入仍有著各自打算。親俄的匈牙利、斯洛伐克自不必說,德國對派兵到境外也是疑慮重重,何況大選在即德國也不想多生事端。
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則婉拒了法國提出的派兵提議,這些國家本身軍事就不強,如果再派兵到海外對其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所以歐盟在實際行動上總是比它的口號來的慢,盡管喊口號很容易獲得掌聲,但要把口號變成現實又是另一回事。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與俄羅斯的這次談判意義不大,特朗普有充足的時間等著事態的變化。歐洲、烏克蘭、俄羅斯三方卻不見得等得起,繼續拖下去總有一方會被拖垮,而那時美國再介入談判就會容易的多,現在美國的主要精力仍在國內和中東兩個地方。
隨著以色列又解決一個真主黨的高層,以色列在中東的亂局中已經徹底站穩了上風。而盧比奧帶著大量鉆地炸彈造訪以色列更是向哈馬斯等勢力宣布,加沙已經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
當美國解決了中東和國內的麻煩后,它才會把精力集中到烏克蘭上,這段時間就主要看歐洲的表現了。歐洲在特朗普這種奇特的刺激下究竟會覺醒到什么程度還得看歐洲自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