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安全會議開幕了,美利堅新老板的態度,如同五雷轟頂,炸得歐洲政客們腦殼嗡嗡響。
不裝了,老美把對歐洲的鄙視,對俄國的“媾和”,對中方的無力,加上自己的無能,展現地淋漓盡致。
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國際安全會議平臺,本次慕安會,更像是中美俄三家角力的修羅場,中方王委員以古語智慧四兩撥千斤,美方萬斯副總統以甩鍋方式盡情教育歐洲盟友,而俄方雖不在場卻如影隨形,而夾在其中的歐洲人,則站在會場中央,為不知如何站隊而焦慮迷茫。
01
與以往不同,中方這次的主題演講特地提前到了第一天,和美國副總統萬斯、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同臺競技。
作為一個辦了60多年的西方世界的國際安全會議平臺,中國也是2000年前后才開始參加這個會議,一般以旁觀者的身份列席。
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上升,這房間里的大象藏也藏不住了,各方也需要聽聽中方的看法,所以近幾年,中方也經常在會議上做一些主題發言,不過一般放在會議議程的后面。
這主要是國際上的安全會議,歐洲以慕安會為主,亞洲則是以新加坡舉辦的香格里拉會議為主,我們一般重點在這邊,歐洲那邊的也是近幾年開始積極參與。
而這次呢,能做大會主題發言的只有中美歐三方,歐洲則由馮德萊恩主講,美方由萬斯講,中方主要是王委員。
值得關注的是,三家的主題演講都放在了第一天。
萬斯上場,完全一副教訓式發言,他一上臺就對著歐洲猛踩痛腳:“歐洲最大的威脅不是中俄,而是你們自己!
他指責歐洲現在的移民問題、言論自由倒退、經濟疲軟……一連串指責讓現場聽眾“差點驚掉下巴”,他卻只字不提這些現狀的因素是什么,很多不正是你這個好大哥拱火帶來的么?
王委員從世界安全,到大國博弈,接連甩出三句古語,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他強任他強,清風撫山崗”“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最后他還幽默地推薦起了DS:“翻譯太難?找DeepSeek幫忙!”瞬間點燃全場笑聲。
馮德萊恩則比較中規中矩,她在慕安會上強調歐盟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堅定立場,支持烏克蘭獲勝并拿回所有土地。她呼吁歐洲國家增加防務開支,確保歐洲安全。
同時,她表達了對深化對華關系的愿望,并強調各國應加強合作應對國際挑戰。
這三場演講,正好凸顯了國際格局劇變的縮影——美國忙著拆臺,歐洲急著找路,中國淡定畫藍圖。
02
如果給萬斯的慕安會表現打分,他非常專業地表現出了美利堅慣有的甩鍋大法。
他的甩鍋式教育,他說“歐洲威脅?那是你們自己作的!”萬斯把移民危機、社會分裂的鍋全扣到歐洲頭上,對烏克蘭問題卻只丟下一句“相信俄烏自己能解決”。
德國《明鏡》周刊嘲諷:“美國副總統的演講,像極了班主任批評學生,然后宣布‘作業你們自己改’”。
萬斯警告歐洲“別過度監管AI,否則扼殺創新”,實則暗示“規則得按美國的來”。
但諷刺的是,當他大談“領導力”時,王委員正用DeepSeek翻譯古語——誰在真正推動技術普惠,高下立判。
萬斯的表演,暴露了美國的戰略困境——既要維持霸權,又不愿付出成本。
當中國用“清風明月”化解對抗時,美國卻還在揮舞“關稅大棒”,甚至威脅吞并加拿大、格陵蘭島。
如果說萬斯的發言像一記重拳,那王委員的回應就是“以柔克剛”的太極。
面對美國“人工智能霸權”“餐桌菜單論”的挑釁,中國外長的反擊,堪稱外交辭令的教科書案例。
首先是拆解霸權邏輯:
“不能再允許誰的拳頭大誰說了算!”王委員直接點名美國“餐桌與菜單論”,諷刺布林肯的“叢林法則”早已過時。
一位現場學者感嘆:“這話是說給萬斯聽的,但打的是整個美國政治精英的臉”。
其次是定義多極化內核:
“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不是權力再分配,而是責任共擔。”王委員搬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把中國的“方案庫”擺上臺面。
還有技術降維打擊:
當萬斯吹噓“美國領導AI”時,王委員卻用DeepSeek秀出中國AI的翻譯實力。
03
2025年的慕安會,中國的角色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從以往的參與者,變成今天的主要玩家。
曾對中國指指點點的歐盟,態度180度轉彎。馮德萊恩公開喊話“要與中國建設性接觸”,英國工黨政府更是“一月內兩次對華示好”,連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都承認:“和平的聲音,現在得靠中國了。
氛圍怎么不一樣了?答案藏在我們的幾個底牌里。
經濟牌:當美國對盟友揮舞關稅大棒時,中國與英國達成69項合作協議,中歐貿易額逆勢增長。歐洲企業家的共識是:“特朗普的槍口下,中國市場是防彈衣”。
安全牌:全球安全倡議、人工智能治理方案、氣候行動路線圖……王委員的演講里沒有“拳頭邏輯”,只有“合作公式”。
話語牌:王委員用“清風撫山崗”調侃美國霸權,用“DeepSeek”推銷中國AI,用“人類命運共同體”定義多極化。
美國在AI、軍事、輿論上強勢壓制,中國則在經濟互聯、安全倡議、技術共享上合縱連橫。
2025年的慕安會,像一面照妖鏡,映出國際政治的眾生相:美國的霸權威風日薄西山,歐洲的糾結寫在臉上,中國的從容愈發耀眼。
王委員的“清風明月”與萬斯的“關稅大棒”,恰似兩種哲學的對抗——一方在拆巴別塔,一方在筑柏林墻。
當多極化的風終于吹進慕尼黑的會場,或許人們終將明白:真正的領導力,不是靠拳頭威懾,而是用智慧凝聚共識。
這場會議沒有贏家,但趨勢已經明朗——世界不再需要“山姆大叔”的指揮棒,而是期待更多“清風撫山崗”的東方智慧。
畢竟,正如王委員所言:“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