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半球的寒冷風暴:北美暴風雪引發航空事故
最近西半球上空甚是不太平,受北極渦旋南下影響,一道冬季風暴橫掃北美,同時不斷有大量極地冷空氣補充南下,近期美加交界地區遭遇了持續一周以上的大風暴雪天氣襲擊。近幾日北美遭遇了極為嚴峻的冬季風暴,這場風暴源自北極渦旋南下激發的低壓系統。冬季風暴不僅帶來了強降雪,還伴隨著劇烈的冷空氣,導致了美加交界地區的暴雪天氣,持續了一周以上。特別是加拿大的多倫多、渥太華、蒙特利爾和魁北克等重要城市,均出現了30到50厘米的厚重積雪,部分郊區積雪深度更是超過了90到125厘米,堆積的雪量甚至超過了驚人的一米。
這場極寒天氣不僅僅是單純的降雪。隨著強冷空氣不斷南下,風寒指數被壓到了谷底,低溫與風暴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更為惡劣的天氣條件。在2月17日下午14點,情況尤為嚴重。一架從美國明尼阿波利斯飛往多倫多的達美航空航班DL4819在降落時發生了嚴重事故,飛機在強風和暴雪的影響下意外傾覆,最終停在跑道上,飛機機翼折斷,但幸運的是機上76名旅客和4名機組人員全員生還,雖然有15人受傷,其中3人傷勢較為嚴重,充分顯示出這場極端天氣的危險性。
如此激烈的北極渦旋南下過程,勢必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它不僅給北美帶來了極端寒冷,也將在全球天氣系統中引起了廣泛的連鎖反應。環流分析顯示,強烈的西風帶能量向東流動,通過上下游效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目前的環流分析,其很可能通過上下游效應,尤其對青藏高原南側南支西風產生明顯作用,使得南支槽趨于異常活躍。
二、北美風暴將間接傳導至亞洲,南支槽趨于異常活躍送水
南支槽是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這一波極寒氣流的南下,它對南方的影響也日益明顯。隨著寒冷的北極渦旋在北美的退場,這股冷空氣通過西風帶傳遞,推動了南支槽異常活躍的情況,在環流背景下加速了水汽的輸送,導致了我國南方大范圍的降水過程。正如每年的雨水節氣一樣,2025年2月18日的雨水節氣來臨時,南方的天氣變化也非常契合這個節氣的特點。自2月17日起,雨帶就已經開始覆蓋江南一帶,并且隨著冷空氣和暖濕氣流的交替,南方的天氣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江南、桂北、西南地區東部的天氣變化較為明顯,與節氣的特點幾乎是如出一轍。
在浙江,雖然今年以來始終處于貧雪狀態,但在2月17日夜間至2月18日清晨,浙江的高山地區迎來了今年冬季難得一見的降雪。雖然因為地面溫度過高,低海拔地區并沒有迎來雪花,但高山之上卻是雪花紛飛,給本就寒冷的氣候增添了一份冬日的氛圍。這場降雪的到來,實際上也是對前期溫暖天氣的一次回饋,讓浙江的冬季在節氣時刻得到了體現。
隨著寒潮的繼續推進,未來幾天的降水將集中在南方,特別是西南地區東部、江南、華南西部和北部等地,普遍有小到中雨,部分地區可能出現大雨。而青藏高原東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和南部等地,也將迎來小到中雪或雨夾雪的天氣,局地暴雪的出現也讓這些地區的冬季氣候顯得更為極端。貴州、湖南、江西等地的朋友們需要特別關注天氣變化,做好相應的防范準備。
三、 南方持續多降水,氣溫波動激烈
顯然這輪南支槽活動并不是一波流,而是一次長期的活動,隨著南支槽的不斷加強,未來一段時間南方將迎來頻繁的降水。西南地區東部、江南、華南等地,將經歷持續的雨天,且這些地區的降水量有可能會很大,特別是在貴州東部、湖南中西部等地區,局部地區的降水量可能會達到大雨級別。這些降水雖然持續時間較長,但局地的強度可能較為強烈,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同時由于冷空氣路徑偏東,浙江山區也將分別在1月20日和1月22-23日前后出現明顯降雪。
隨著冷空氣的南下,北方的天氣也將進入一段寒冷的時段。盡管這股冷空氣的強度相對有限,但它依然會對南方的降溫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冷空氣與暖濕氣流的碰撞將帶來更為頻繁的降水。而在這場降水過程中,氣溫波動較大,尤其是在長江流域、江南及華南的氣溫變化較為劇烈,南方各地都需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準備。直至2月24日之后,隨著東北低槽和冷堆的退場,南方的氣溫逐漸回升,但也伴隨著頻繁的降水,但那個時候的雨會更加像溫暖的春雨,也將伴隨大范圍的雷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