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血壓是全球范圍內卒中(又稱為“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可改變風險因素。血壓存在晝夜節(jié)律,一般會在夜間下降,老年人或未治療的高血壓患者更容易發(fā)生血壓晝夜節(jié)律異常,常伴有夜間血壓升高,而夜間血壓升高與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風險升高有關。
由于大多數(shù)人習慣采取仰臥姿勢睡覺,臥位高血壓可能是夜間血壓與心血管疾病事件存在某種關聯(lián)的原因。然而,由于患者通常不會在睡眠時測量血壓,這一潛在疾病風險因素往往被忽視。
那么,臥位高血壓是否與心血管疾病結局相關?這種關聯(lián)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通過坐位血壓(傳統(tǒng)的血壓測量姿勢)來解釋?
圖片來源: 123RF
近期,發(fā)表于《美國醫(yī)學會雜志-心臟病學》(JAMA Cardiology)的研究結果表明,與單純存在坐位高血壓相比,臥位高血壓(無論是否存在坐位高血壓)與不良心血管疾病事件,即冠心病、心力衰竭、卒中、致死性冠心病及全因死亡的風險升高相關,這種關聯(lián)與降壓藥物的服用情況無關。
文章指出,本研究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這些發(fā)現(xiàn)表明,測量臥位血壓可能有助于識別升高的血壓和潛在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截圖來源:JAMA Cardiology
這項前瞻性隊列研究使用了社區(qū)動脈粥樣硬化風險(ARIC)研究的數(shù)據(jù),該研究于1987年啟動,旨在調查社區(qū)中年人群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并包含了臥位和坐位血壓的數(shù)據(jù)。本次研究旨在評估臥位高血壓(無論是否伴有坐位高血壓)與冠心病、心力衰竭、卒中、致死性冠心病及全因死亡發(fā)生風險之間的關聯(lián)。
在ARIC研究中,超過13000例參與者同時具有臥位和坐位血壓數(shù)據(jù),并接受了長達27年的心血管疾病事件的追蹤監(jiān)測,這些參與者年齡范圍在45-64歲(平均年齡為53.9歲),其中55.7%為女性。在本研究中,不同體位測量的高血壓定義如下:
·臥位高血壓:臥位收縮壓≥130 mmHg或臥位舒張壓≥80 mmHg。
·坐位高血壓:坐位收縮壓≥130 mmHg或坐位舒張壓≥80 mmHg。
該定義涵蓋了治療但仍未控制的高血壓及未治療的1級和2級高血壓。
在基線訪視(即第1次隨訪)時,研究人員測量了參與者的坐位血壓(上臂測量,測量血壓采取的常規(guī)體位),先隨機測量3次,并取后2次測量值的平均值作為最終血壓數(shù)據(jù)。每次測量間隔25秒。
臥位血壓測量在第1次隨訪的后續(xù)階段進行,參與者需靜臥20分鐘后進行測量。在2分鐘內測量最多5次,每次測量間隔20~30秒。
在基線時,4263例參與者存在臥位高血壓。其中:
· 在未患有坐位高血壓的參與者中,16.4%存在臥位高血壓;
· 在患有坐位高血壓的參與者中,73.5%存在臥位高血壓;
· 在未服用降壓藥物治療的參與者中,31.9%存在臥位高血壓;
· 在服用降壓藥物治療的參與者中,54.2%存在臥位高血壓。
對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卒中、致死性冠心病及全因死亡等指標,中位隨訪時間分別為25.7年、26.9年、27.6年、28.3年和28.3年。主要分析結果顯示,臥位高血壓與各項指標的風險升高相關。其中:
冠心病的發(fā)生風險升高60%;
心力衰竭的發(fā)生風險升高83%;
卒中的發(fā)生風險升高86%;
致死性冠心病的發(fā)生風險升高118%;
全因死亡的發(fā)生風險升高43%。
即使在調整基線坐位血壓后,臥位血壓與上述心血管事件風險的關聯(lián)也未因坐位高血壓狀態(tài)或降壓藥物服用而有所不同。當隨訪時間限制至10年時,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此外,無論坐位高血壓或降壓藥物服用狀態(tài)如何,臥位血壓與臨床結局之間的關聯(lián)曲線都整體呈線性。
研究團隊對不同高血壓狀態(tài)(單純存在坐位高血壓、單純存在臥位高血壓或同時存在兩種狀態(tài)的高血壓)與臨床結局的分析結果顯示,單純存在臥位高血壓參與者的各項風險與同時具有兩種體位高血壓的參與者相似,且顯著高于單純坐位高血壓參與者:
相較于未患高血壓,單純存在坐位高血壓僅與致死性冠心病和全因死亡風險分別升高41%和11%相關;而單純存在臥位高血壓則與冠心病、心力衰竭、卒中、致死性冠心病和全因死亡風險分別升高53%、51%、62%、78%和34%相關。
同時存在臥位與坐位高血壓的參與者在所有臨床結局上的風險最高。相較于未患高血壓,同時存在臥位與坐位高血壓與致死性冠心病的發(fā)生風險升高達138%有關,與全因死亡的發(fā)生風險升高了43%有關。
與單純存在臥位高血壓的參與者風險的嚴重程度相比,除了致死性冠心病之外,單純存在坐位高血壓的參與者各項指標的風險嚴重程度稍低一些。具體來看,冠心病、心力衰竭、卒中和全因死亡的發(fā)生風險分別低28%、28%、34%和17%。
總之,該研究表明,臥位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的風險升高有關,且與降壓藥物服用情況或是否存在坐位高血壓無關。此外,與坐位高血壓相比,臥位高血壓與心血管事件風險更高相關。在未來的研究中,應進一步探索治療臥位高血壓是否與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風險降低相關。
文章指出,在沒有明確的試驗證據(jù)表明臥位血壓作為治療目標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事件的情況下,坐位血壓仍然是高血壓管理中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標準。然而,考慮到在臨床中測量臥位血壓的便捷性以及發(fā)現(xiàn)隱匿性高血壓的可能性,有必要對臥位血壓給予更多關注。
另外,你可能還想看:
一天中,這2個“危險時間”血壓更高
高血壓除了吃藥,這2件事也能幫助降壓
高血壓出現(xiàn)8種情況,必須馬上住院
在消息對話框回復: 血壓
獲取更多相關科普知識
參考資料
[1] Giao DM, Col H, Larbi Kwapong F, et al. Supine Blood Pressure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JAMA Cardiol.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2, 2025. doi:10.1001/jamacardio.2024.5213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y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fā)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醫(yī)學新視點」微信公眾號留言聯(lián)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