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凈插滿夢想之田
文/陸思淇
指導老師/羅月明
唐代一位高僧的插秧詩中寫到:“手把青秧插滿田”,“心地清凈方為道”。人們在插秧的過程中只有內心無雜念,專心于插秧便能把田插滿。依我芻蕘之見,吾輩青年唯有清凈之心,方能手把青秧插滿夢想之田。
故而,摒棄喧囂,方能插滿夢想之田。人們只有在與外界的喧囂世界隔絕,才能專心致志地做完一件事。君且聽,袁隆平曾說過,我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他專心于研究雜交水稻,不管外界的喧囂世界,只一味地專心致志研究,最終成為這世上那一顆最璀璨的種子。且看,屠呦呦并未過分關注個人榮譽,卻一直致力于提高科學研究的價值和社會影響,最終為全球抗擊瘧疾作出了卓越貢獻。由這樁樁件件可知,我們唯有盡力與外界的喧囂世界相隔絕,專心做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一定能把夢想之田插滿。
回溯歷史,內心清靜者,方能把夢想之田插滿。歷史的齒輪轉動,無數仁人志士堅定自己的理想毫不動搖。柳宗元遭受殘酷的政治迫害,接二連三被貶,生活環境艱苦。他悲憤憂郁,痛苦輾轉,然而并未能動搖自己的政治理想,他“雖萬受摒棄,不更乎其內,”因而名垂千古。由此觀之,我們應內心清凈,堅守自己的理想不動搖,方能把夢想之田插滿。
然而,內心雜亂者,容易走上失敗之路。生活中,有些人總想把滿天麻雀都抓住,貪欲過多,私欲太盛,卻因精力分散而得不償失,甚至一無所成。若能堅定信念,腳踏實地,內心清凈,專一專注,結果肯定截然不同。《種樹郭橐駝傳》中,其他種植者雖效仿郭橐駝,卻因內心浮躁、急功近利而難以企及他的成就。正如古人云:“心靜則明,水止乃能照物。”內心的寧靜是成功的基石。歷史上,許多偉人的成功皆源于專注與清靜。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正是因他摒棄干擾,潛心研究;居里夫人發現鐳元素,亦得益于內心的執著與寧靜。反之,內心雜亂者往往難成大事。古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因內心充滿不切實際的幻想,最終墜入大海。可見,唯有內心清靜,方能穩步前行,實現夢想。誠如《莊子》所言:“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內心清靜者,方能抵達至高境界,收獲真正的成功。
揆諸當下,新時代青年當以心無旁騖之心,插滿夢想之田。夢想從仰望星空開始,由心無旁騖奠基,再腳踏實地實現。且看,支月英用四十余年的堅守和付出,讓無數孩子走出大山,見識更廣闊的世界;且看,葉嘉瑩一生都在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傳播,為推動中國文化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見,吾輩青年更應當用心無旁騖之心,插滿夢想之田。
內心清凈,鋪滿夢想之田,不負韶華。正如陶淵明歸隱田園,以清凈之心耕耘生活,終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豁達閑適之境。吾輩青年亦當如此,摒棄浮躁,專注當下,以清凈之心澆灌夢想。唯有如此,方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將夢想之田插滿青秧,收獲豐碩的人生果實。
愿我們以清凈為舟,以專注為槳,駛向夢想的彼岸!
(本文系水緣文學(ID:sywxwk)原創首發,作者:陸思淇)
作者簡介:陸思淇,廣東省佛山市嶺南美術實驗中學高三1班學生,語文課代表,嶺雅文學社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