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女性視角做有溫度的汽車新聞
過去幾年,我國新能源滲透率一路高歌猛漲,最高點時一度超過60%,就在人們以為今年新能源會進一步開疆拓土的時候,1月銷量來了個“大逆轉”。
乘聯會數據顯示,1月我國新能源滲透率僅為41%。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滲透率為60.6%;豪華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為20%;主流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
這也是連續第5個月新能源車滲透率出現持續下滑,不少業內人士開始擔心:這會不是新能源汽車市場“降溫”的信號?新能源行業將何去何從?
那么,曾經高歌猛進的新能源產業為何會踩下一腳“急剎車”?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新能源車神透露下滑?
在“華山論劍V”看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補貼退坡。過去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式增長,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逐步成熟,政策紅利也在逐漸消退。
尤其去年年底的價格戰,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年初的銷量,疊加春節假期,導致1月銷量和滲透率下滑。
二是冬季進一步放大里程和充電焦慮。
必須承認,盡管新能源技術和充電樁技術建設在不斷升級和完善,但仍然存在許多尚未克服的瓶頸,比如北方地區冬天續航衰減嚴重,比如三四線城市補能網絡并不完善等等.....
我們會發現,實際上每年冬天,新能源車的銷量都會出現一定的跌幅。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因為電池的耐久性問題,在二手車市場的保值率也明顯低于燃油車,對于生活在四五線城市的基層消費者來說,他們往往更愿意選擇技術穩定、可靠耐用的油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主銷油車的合資車企在過去幾個月里,在價格上非常激進,紛紛推出“一口價”。
比如,廣汽豐田威蘭達(參數丨圖片)一口價僅為12.98萬元,鋒蘭達一口價8.98萬元,邁騰一口價14.98萬,第十一代索納塔一口價11.98萬元,別克全新GL8一口價18.99萬……
受此影響,合資品牌汽車1月銷量為697533輛,占市場份額38.75%,份額較去年10月回升近5個百分點。
其中,作為合資品牌的領頭羊,?一汽-大眾1月的銷量表現非常亮眼,終端銷售整車14.04萬輛,位居合資車企榜首,終端零售份額達7.4%,環比增長1.4個百分點??。旗下燃油車的零售銷量超過13.5萬輛,位居行業第一,市場份額達12.2%,同環比分別增長1.6和0.8個百分點,跑贏大盤?。
這個銷量,比蔚小理、小米、鴻蒙智行、嵐圖、阿維塔等很多新勢力企業的銷量總和還多。而這些品牌,在輿論聲量中至少占據半壁江山。
這也說明了三點——
第一,油車并不是就沒有市場了,而是油車用戶是沉默的大多數。他們買車,但并不活躍在輿論場。
第二,合資也并非完全不行了。包括大眾、豐田和BBA等主流合資車企,雖然在輿論場丟了“話筒”,但銷量和利潤依然能打;
第三,今年開年,價格戰就如此兇猛,很多新能源品牌不一定能扛過2025年,買車要注意甄別。
當然,盡管油車有回升的趨勢,但也只是給合資車企短暫休整的機會。
縱觀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氣候變化的挑戰、科技創新的浪潮,無一不在推動著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邁進。中國作為這場變革的引領者,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僅是產業升級的必然選擇,更是實現“雙碳”目標、重塑全球競爭力的關鍵一環。
因此,盡管滲透率的波動引發了一些疑慮,但長遠來看,新能源汽依然是大勢所趨。
對于車企而言,無論是油車還是新能源車,只有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服務為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