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以來,島國或者半島國家在軍事發展上很難做到海陸兼顧,對于海洋的依賴性,必然導致在海軍建設上投入更多,畢竟海軍屬于基本盤。位于亞平寧半島上的意大利也不例外,其海軍建設相當重視,一直有著自己的特色,對比之下意大利陸軍則遜色很多。不過這不代表意大利陸軍裝備就沒有精品,縱觀歷史,意大利陸軍還是有一些不錯的武器,只是數量上太少,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當然意大利陸軍普遍不善戰也是一個原因。
M1935式150毫米加農炮
今天給大家介紹二戰時期意大利陸軍裝備的一款火炮,不是二營長的意大利炮哈,是意大利自研的一款重型火炮,綜合性能還是很不錯的,只是生產數量太少,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有限。這款重型火炮就是M1935式150毫米加農炮,性能相當不錯,只有40倍徑,但最大射程達到23700米,比德國、日本的同類火炮強多了。
M1935式150毫米加農炮研制于上世紀30年代,為了替代之前老式的35倍徑150毫米火炮。由于意大利地形多山(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因此火炮必須可以在山地運輸,這在技術上有一定難度的。為了在山地運輸,火炮倍徑就不能太大,炮管過長在通過山地道路的轉彎口時很麻煩。而限制了倍徑,就意味著火炮的射程受到影響,畢竟火炮身管越長射程越遠。
射擊仰角很大
負責設計工作的意大利安薩爾多兵工廠通過技術攻關,于1935年定型了新型火炮,并命名為M1935式150毫米加農炮。該炮設計很成功,可以分成兩部分進行運輸,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分解成四部分在山地運輸。
M1935式150毫米加農炮主要性能:放列重量11340公斤,行列重量14700公斤,炮管長6036毫米(倍徑40倍),口徑150毫米(實際上149.1毫米),高低射界0°~+45°,方向射界左右各30°,彈重45.96公斤(裝藥5.6公斤),最大射程23700米,炮口初速800米/秒,射速2發/分鐘。駐鋤為駐釘式,駐釘有三個,即移動和固定都需要把駐釘翹起來或者砸進去。
K18式150毫米加農炮
從數據看M1935式150毫米加農炮其實挺不錯的,對比一下同時期德國的K18式150毫米加農炮,雖然K18式150毫米加農炮最大射程有24800米,多了1000米的射程,但是倍徑達到55,炮管明顯太長,火炮也更重了。并且K18式150毫米加農炮的炮彈也輕一些,43公斤重,是以犧牲炮彈重量換來的射程。綜合下來看,K18式150毫米加農炮其實不如M1935式150毫米加農炮。
至于跟同時期日本的150毫米加農炮比,M1935式150毫米加農炮也是明顯優勢。上世紀30~40年代日本陸軍主要裝備有兩款150毫米加農炮,一是八九式150毫米加農炮,雖然放列重量輕一些,10422公斤,但是炮彈重量只有約40公斤,最大射程也只有18100米。另一款是九六式150毫米加農炮,雖然最大射程達到26200米,但是放列重量達到24314公斤,這太重了,機動是個大問題,因此日本陸軍主要將其當要塞炮使用。
數量太少,作用有限
由于M1935式150毫米加農炮性能優秀,意大利陸軍訂單較大,1940年訂單為590門,可惜意大利軍工無法提供,到1942年時產量只有區區51門。1943年德國占領意大利后,德軍把繳獲的意大利這種火炮命名為K408式150毫米加農炮,并讓安薩爾多兵工廠繼續生產此炮,不過產量一直提不上去。
北非戰場上,意大利陸軍使用過M1935式150毫米加農炮,由于缺乏大威力反坦克炮,甚至將其當反坦克炮使用。任何坦克都抵御不了其直射,就算是德國“虎”式重型坦克被150毫米加農炮直接命中也是報銷的份,不要說英國坦克了。只不過由于數量太少,M1935式150毫米加農炮在戰爭中的作用有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