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筆下的哪吒是魔還是仙,神話中的哪吒跟餃子的哪吒有什么區別?
餃子描繪的哪吒:黑眼圈,朝天鼻,大板牙。這一版的哪吒突破了常規,具有一般人的人性化特點,既不黑化也不魔化,就是一個非常可愛的有點叛逆的大男孩。
這個大男孩有時候平易近人,特別喜歡跟人在一起玩耍,而有的時候又特別暴躁,特別猙獰,這就跟我們鄰里家特愛調皮的男孩是一樣的,有優點又有缺點,這樣形象的哪吒給觀眾的代入感就非常強,可以說餃子描繪出的哪吒是《哪吒之魔童鬧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的關鍵。
餃子的哪吒大獲成功,那么神話中的哪吒到底是什么樣的呢?在《封神演義》中,對哪吒的描述只有一句話: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鐲,肚兜上圍著一塊紅綾,金光射目。
《封神演義》中哪吒的形象是歷代哪吒的共同點,而佛經中哪吒又是怎么描繪的呢?其實哪吒最早是出現于佛經中,佛經中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兒子,也就是民間口中托塔天王的小兒子。
從南北朝再到唐代,佛經中的哪吒逐漸完善:托著塔,總是屁顛屁顛的跟在毗沙門天王后面,到了元代,哪吒的形象就有了更具體化的描述。
明代的《三教搜神大全》里對哪吒是描述,就跟我們熟悉的哪吒一模一樣了。明代后期《西游記》和《封神演義》有對哪吒進行了更加具體的細化和加工。
解放后的六十年代,哪吒的形象在動畫電影《大鬧天宮》中出現,這時的哪吒的形象是這樣的,圓頭圓腦,鼠目寸眉,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哪吒鬧海》中的哪吒,童趣可愛,形貌俊逸。
《大鬧天宮》和《哪吒鬧海》里的哪吒都是上影廠的作品,主創團隊也多數沒變,為什么兩個版本的哪吒形象相差那么大呢?
這就跟神話中哪吒的演變是分不開的。
《西游記》里的哪吒,主要的兵器不是火尖槍,而是降妖寶劍,降魔杵,而且還是三頭六臂,就是一個囂張霸道的小太爺形象,多少帶點反派的意味。
《封神演義》里的哪吒又和《西游記》有所區別,這里的哪吒是三頭八臂,武器是火尖槍,混天綾,乾坤圈,更多的是一個正派形象。
兩部神話里哪吒的區別就是一個是熊孩子,一個是好孩子。
哪吒在演變過程中,突出了當代社會的特性,更加符合那個時代的文化,在神話中哪吒包容了那個時代的傳承和文明,反映了當時的審美和價值取向。
到了餃子時代,哪吒又跟以前有了不同,這時的哪吒是一個叛逆,不服輸不認命,同時又有一點丑萌丑萌的可愛。
這個版本的哪吒是魔童轉世,前身就是一個六親不認的一個大魔頭,然而平時卻是天生神力,就連師傅都不是他的對手。在沒事的時候愛調皮,愛捉弄小伙伴,特愛踢毽子又特愛交朋友。
餃子的哪吒到底是魔還是仙,是好還是壞,面對不公,還是哪吒說的對,是魔是仙只有他已經說了算,我命由我不由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