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沒買什么,一百多塊錢就沒了?!绷嘀环葸M口櫻桃李和一份無核青提走出百果園時,小李好像還是蒙的。
和他一樣被百果園“教育”過的人并不在少數,百果園的水果,好像已經貴“習慣”了。
即便如此,百果園的日子卻并不好過。
日前,百果園發布盈利預警稱,2024年公司預計虧損3.5億元至4億元,全年收入同比減少不超過15%。
百果園到底怎么了?為什么百果園的水果這么貴,還虧了好幾億?
為什么這么貴?
百果園的貴,去過的人一般都能感受得到。
店內光鮮亮麗,水果琳瑯滿目,隨手拿起的可能就是15塊一顆的獼猴桃,50塊一個的蜜瓜。
圖源:大眾點評App,@我叫肉思
眾生平等,百果園的水果卻是真實地被分成三六九等,對應著不同的品質和價格。
百果園基于口感開發出了四級果品品質分級體系,分別是招牌、A、B和C級(去年精簡為招牌、A級、B級),具體參數包括“四度一味一安全”,即糖酸度、新鮮度、爽脆度、細嫩度,風味以及安全性,再輔以大小、顏色、有無缺陷等。
但對于一般消費者來說,選購水果全憑直觀感受,一不小心就看中了百果園里賣相好、價格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那一種。
農學碩士、前水果產品經理徐航告訴有意思報告,水果進入市場就是商品,精品水果價格高自然也是由于稀缺性。
廣西的種植戶老板曾經半開玩笑地對他說,前些年國內剛引進種植紅心火龍果時,“簡直像是開印鈔機”,利潤極高。如今隨著整體產量的提高,紅心火龍果尊貴不再。
也就是說,不管是看品種、產地、時令,還是種植技術、種植難度有差別,只要當下市場存量較小,某種水果就能賣出高價。
而百果園這樣的精品水果連鎖,正是瞄準健康意識和消費能力升級背景下的主流人群,以標準化、品牌化來包裝水果這樣的剛需高頻消費品。
等級越高的水果越好看、好吃,越討消費者喜歡,價格也越高。高等級水果是百果園收入占比最大的部分,其2024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招牌及A級水果銷售總額約占門店零售總額的64%。
百果園也曾表示,還會繼續尋找高品質的水果供應商,特別是能提供招牌及A級品類標準水果的供應商;越貴的高等級水果,越能讓消費者認可百果園的價值。
就這樣,消費者們把百果園年營收吃到了百億元以上。2023年年初,百果園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成為“水果連鎖零售第一股”。
當時百果園在招股書里寫道,“致力于種植、采購及銷售好吃不貴的水果”,目前來看,好吃或可達到,至于不貴,恐怕就不太現實了。
徐航補充說,水果品類存在一個很“要命”的事實是,不是賣水果的人覺得能賣多少錢,而是市場和消費者覺得它值多少錢。
高端水果固然有市場,但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也是真的貴。
賣水果的錢,不好賺
賺錢自然是穩賺,但真要說水果賣這么貴,百果園賺大了,顯然也沒有。
賣水果到底還是一門苦生意。
跟大多數生鮮食品一樣,傳統模式下的水果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隔著層層環節,不僅流通速度慢,還會不斷產生損耗,壞了、破了、磕了、碰了。
艾瑞咨詢報告指出,從上游生產者到經銷商再到終端消費者,生鮮品類的總加價率在100%以上,其中蔬果類的總體損耗率最高,達到30%以上。
采摘、分選、包裝、保鮮、儲存、運輸,每一個環節都會讓你最終買回家的水果變得更貴。
圖源:百果園官方微博
百果園花了不少錢在買水果上。其招股書顯示,占比在95%以上的銷售成本是“已出售存貨成本”,也就是水果采購成本。最新的2024年半年報顯示,這部分成本占集團銷售成本總額的96.1%。
不“生產”水果,主要做水果搬運工的百果園,上市第一年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增長。2023年百果園總營收113.91億元,同比增長0.7%,凈利潤為3.62億元,同比增長11.9%。
2021年—2023年,百果園每年差不多能賺上兩三億元,毛利率保持在11%上下。
不過,盡管形成了從種植端到零售端的全產業鏈管理,極大程度地實現了高周轉、低損耗,百果園的凈利率卻幾乎始終徘徊在3%以下。
錢賺得不算容易,特別是當消費者愈發注重性價比時,百果園的日子開始不好過了。
百果園賺不到最想賺的錢了
但細看之下就可以發現,過去百果園賺錢,其實頗為“輕盈”。因為認真說來,累的不是百果園,而是百果園的“客戶”。
這個客戶,不是你我這些消費者,而是百果園的加盟商。百果園在招股書和年報中,將加盟商稱為客戶和商業伙伴。
百果園的水果,其實是賣給加盟商的。
2023年的超百億營收里,主要來自水果及其他食品銷售收入,占比約97.2%。這一大塊收入里,大部分來自加盟門店,落到成本上,四千多家加盟門店從百果園手中買走了價值幾十億元的水果及其他食品。
同時,由于采取的是特許加盟,所以百果園還收到了約1.45億元的特許權使用費及特許經營收入。
即使是經營狀況不甚理想的去年,半年報中加盟門店仍然貢獻了73.8%的營收。
招股書顯示,除了品質缺陷、發貨錯誤外,百果園賣給加盟商的水果絕不退貨,也不負責回購庫存。但對于百果園許給消費者的退貨原則,即可以無實物、無理由、無小票進行“三無”退貨,加盟商則需要照此執行。
只有當加盟商因為大量退貨導致門店凈虧損時,百果園才會分擔60%的虧損額,但凡是凈賺了一點,那還是該退就退,百果園絕不分擔。
所以,建立水果分級體系,做出水果品牌及相應的專營零售體系,構建起店倉一體化的水果零售網絡,串起水果行業產業鏈,承諾“三無”退貨的百果園,干的是搭臺的活兒,真唱戲的是所有的加盟商。
一時間簡直說不清楚,苦活兒累活兒究竟是讓誰干了。
可要說加盟商多委屈,卻也不見得。此前百果園的賺錢能力還比較穩定,連鎖經營和管理能力也相對較強,躋身中國第一大水果專營企業,加盟商看中的自然也是這些能夠創造收益的本領。
何況偌大的生鮮水果市場,多的是賺錢的機會。
中國水果零售市場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萬億,水果人均消費量在主要食品品類中增長也十分突出。中國統計年鑒顯示,從2017年到2023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鮮瓜果消費量從54.3kg逐年增加至67.6kg。
但加盟商肯為百果園賺錢的前提,自然是開加盟店賺錢。等到高端水果生意不再如過去那般吸引消費者,加盟商無法從中賺到錢時,百果園的“客戶流失”就成了必然。
百果園2024年半年報顯示,其加盟店收入同比減少了15.2%,營收靠著海外出口和國內B端客戶銷售增長才沒有太難看。
2024年上半年加盟店4707家,同比減少1.9%,加盟店平均半年收入從100萬元降到了90萬元,同比減少約13.7%。
不賺錢的百果園,焦慮也很明顯。
先是調整戰略,要做“高品質水果專家與領導者”,兼顧高品質和性價比;還有門店升級等一系列動作,以至于同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也都分別有22.6%和14.9%的同比增長。只是從目前的年度業績預告來看,效果并不明顯。
零售行業專家、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表示,相對而言百果園的損耗率、管理效率等在業內處在較高水平,但市場和消費者是“無情”的,企業不能“一廂情愿”地提供產品和服務,必須尊重市場。
精品水果連鎖模式或許依然具有想象力,但就當下而言,百果園尚未能適應大環境的變化,整體的門店經營能力也還有待提高。
作者:梁婷婷
編輯:田納西
值班編輯:屈博洋
有意思視頻
沒人排隊,喜茶急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