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說,你是不是分不清張維為與張維迎呀?我很奇怪他怎么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在今天這互聯網上,還有分不清張維為與張維違的人嗎?
他們既非雙胞胎,志趣也不相同,名雖只一字之差,但相貌神態、言行舉止卻迥然有別,怎么可能搞混?所以,對于張維為與張維迎,我還是能分得清清楚楚的。
只是,因為張維迎大多淡的是經濟,我不太感興趣,所以很少關注他的言論,平臺因而也幾乎不向我推送他的內容。大數據時代,平臺很會“看人下菜碟”。
不過,昨天平臺推送了一個張維迎的內容,關于市場經濟的,引起了我的興趣,于是打開細看了一番。
這個內容,是網友整理的多年之前《華夏時報》采訪張維迎的內容。其中,關于市場經濟,張維迎的一些說法,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比如張維迎說,市場經濟制度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有利于促進合作的制度,而人類的進步卻正離不開合作。
對于這一觀點,張維迎給兩個理由,一是市場可以解決人的無知,有了市場激勵,人們就會努力尋找知識、創造知識;二是市場可以解決人的“無恥”,只有通過公平競爭,才能獲取利益。
怎么理解呢?第一點實際就是說,市場經濟可以促進創新;第二點實際上就是說,市場經濟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人為操縱。
這兩點都是有道理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為了獲得利益,千方百計開發商品,創新設計,提高效率,促進營銷,這種動力是遠遠高于計劃經濟的。
而且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市場經濟下可以開發出人類的新需要,讓人類產生一些原本沒有的需要,這是計劃經濟做不到的,它只能對已有需要進行計劃。
市場經濟下,人們靠自己的能力獲取自己想要的利益,而不會受制于他人。可是計劃經濟時,到供銷社買東西都需要看售貨員的臉色。
而且,計劃經濟下,別人犯了錯,自己也會受牽連。就像《動物莊園》里寫的,拿破侖這頭豬兩次決策失誤,一次導致全體動物挨餓,一次造成巨大損失。
正因為這一點,張維迎說,計劃經濟體制使人變得無知,它是假定人類像上帝一樣無所不知,但其實人類很無知;計劃經濟體制還假定人都會大公無私,但其實更多的是損人利己。
確實,計劃趕不上變化,人的需要不可能被詳細計劃,社會發展更不可能被詳細計劃。一旦計劃不符合實際,甚至一開始就存在失誤,將會造成巨大難災。
而把關鍵人員想得太好,也是不切實際的,大公無私的人總是少之又少,鳳毛麟角,更多的人,能于謀私利之時,兼顧百姓的利益,這就阿彌陀佛了。
所以張維迎直言,現在回過頭來看,過去有些災難,如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不會發生的。他舉出了1958年的大躍進,說市場體制下就不可能出現。
理由很簡單,因為在市場體制下,生產負責人都是有現實理性的,不會相信一畝地能產出十萬斤糧食。現在看來,這個道理顯而易見,但卻經歷了慘痛教訓。
如今,人們已經清醒認識到,生產是要遵循客觀現實與經濟規律的,而市場經濟正是建立在客觀現實與經濟規律之上。在市場體制下,各個生產負責人自己決定生產。雖然也會有人發生誤判,但一個行業里個別人的失誤,影響不了大局,整個社會的經濟不會受到嚴重影響。
不過,如果張維迎推崇完全的、百分之百的市場經濟,我覺得也值得商榷。我倒是覺得,當前我們國家在市場經濟之上進行宏觀調控,進行五年規劃,比較好。
因此我認為,我們國家的市場經濟被稱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有道理的。社會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家確定方向,劃定范圍,制定規則,然后放給市場,任憑自由競爭,人盡其能,物盡其用,財盡其力,保證資源與人才配置的最優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