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年味正濃,開封市龍亭區人民法院多元解紛團隊的人民調解員趙好景收到了一起棘手的知識產權案件。這就像在喜慶的節日氛圍里,突然闖進一只 “攔路虎”,但趙好景沒有絲毫退縮,一心只想趕在春節前,為當事人排憂解難。
兩年前,被告在網店里售賣某國際知名品牌的冒牌箱包,原告的律師團隊經過取證,為維護品牌的合法權利,將被告起訴至了龍亭區人民法院,并主張被告賠償30000元賠償金。
"鄭女士,你雖然早已關閉網店,但原告已經取證,構成了侵權事實......"調解室內,趙好景左手持著發燙的手機,右手飛速翻動司法解釋,面前的記事本已密密麻麻記滿關鍵要點。被告張某起初的抵觸情緒如堅冰:"我半年前就關店了!"但趙好景春風化雨的釋法說理逐漸消融隔閡——她既條分縷析指出"侵權行為不因閉店終止"的法理,更用心傾聽這位創業者"疫情期間試水電商卻血本無歸"的辛酸。與被告溝通完,趙好景馬不停蹄地聯系原告。原告主張的賠償金額過高,這給調解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面對堅持高額索賠的原告方,趙好景將冰冷的判例數據轉化為有溫度的現實分析:"您看這份類案判決,法院支持的賠償額是......"當電話那端傳來猶豫的沉默,她適時注入人文關懷:"新春將至,讓糾紛止于舊歲可好?"
30通電話織就解紛經緯,2小時鏖戰終現柳暗花明。趙好景就像不知疲倦的 “調解使者”,在雙方之間來回奔波、耐心調解。她的堅持和努力,終于有了回報,雙方以賠償4000元成功達成和解,被告當場履行了賠償金額。
“感謝您,趙老師!在春節前幫我們解決了這件麻煩事,終于能踏踏實實過年了!” 電話那頭,被告長舒一口氣,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這闔家團圓的春節前夕,趙好景用 2 個小時的高效調解,不僅化解了一場糾紛,更讓當事人能夠安心過年,讓這個春節充滿了溫暖與和諧。(梁成勛)
供稿:開封市龍亭區人民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