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民營企業座談會受到空前關注。
出席座談會的企業家,都是各行業的大佬級人物。
其中發言的企業家有6位,分別是:華為的任正非、比亞迪的王傳福、新希望的劉永好、韋爾股份的虞仁榮、宇樹科技的王興興、小米集團的雷軍。
當然,沒有發言的馬云、梁文鋒等企業家也很受關注。
小米持續暴漲,SU7持續火爆
發言的這6家代表公司中,華為、宇樹科技沒有上市;新希望由于所屬行業、自身業績等問題,這幾年股價表現并不理想;韋爾股份最近表現強勢,但離股價的歷史最高點仍有不少距離;比亞迪最近發布“天神之眼”智駕技術,股價創出歷史新高;小米集團股價表現尤為亮眼,股價不斷大漲,連續創出歷史新高,簡直“殺瘋了”!
2023年,小米集團股價上漲42.6%;2024年暴漲121%;進入到2025年后還不到兩個月,已經暴漲36%以上。
尤其是最近三個交易日,小米集團有兩天單日大漲超過7%,三天累計大漲15%以上,市值超過1.2萬億港元。做空小米的恐怕哭暈在廁所了。
呈現加速上漲態勢的小米集團,目前是港股熱度第一的股票,力壓騰訊控股和阿里巴巴。
股價是對未來預期的反應,2024年小米在造車等領域取得明顯超預期突破,或許是股價持續上漲的最重要原因。
小米宣布造車的時候,新能源車已經是一片紅海,各大廠商激烈廝殺,很多車企陸續被淘汰。小米再造車,被視為“趕了晚集”,已經完全錯過紅利期。
但小米汽車卻意外的火了,2024年12月28日,在小米汽車正式亮相一周年之際,雷軍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小米SU7全年交付量已超過13萬,已提前完成全年所有目標。
雷軍說,小米汽車最開始目標是7萬輛,后面提高到10萬,到12萬,最后到13萬。
作為汽車行業新人,SU7上市9個月,交付超過13萬輛,絕對是奇跡。
2015年1月,小米SU7銷量22897輛,成為當月中大型轎車市場銷量冠軍,力壓奧迪A6L、比亞迪漢、奔馳E級、寶馬5系等“神車”,絕對屬于“驚艷全場”。
回顧小米SU7從2024年4月開始交付后的銷量:4月、5月分別為7058輛、8630輛,逼近1萬輛大關,6月-9月每月銷量均超過1萬輛,10月之后每月銷量超過2萬輛。
小米集團股價也是從2024年8月份開始明顯上漲的,這顯然跟月銷量過萬有重要關系。
汽車制造,非常講究規模效應,同樣的研發投入,同樣的設備投入,一個月銷售5000輛還是2萬輛,對業績的影響是天壤之別。銷量越多,意味著平攤到每輛車上的成本就越低,后續車型的研發資金就越充足。
月度銷量數據,對汽車企業股價影響十分巨大,這一點在過去像理想MEGA、小鵬G9等車型銷量上體現十分明顯。
經過近一年的觀察,可以看出,小米汽車站穩了腳跟,打響了品牌力。
新車型即將問世,機構紛紛看好
2025年,市場對小米汽車的預期自然更加樂觀。小米將推出的SUV車型YU7,目前市場期待度已經拉滿。
就在昨天,2月17日,工信部公布了《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十四批),包括小米YU7在內的車型信息被披露。數據顯示,YU7有兩種電池版本,分別是96.3度和101.7度,續航里程最遠可達820公里。
820公里的續航,無疑是非常給力的。
小米股價的連續上漲和YU7車型的高期待值,讓各大機構紛紛上調小米股價。
中銀國際調高了小米2024年盈利水平,將小米集團目標價從50港元調高到58.2港元,重申“買入”評級。
華興證券,也將小米集團目標價上調到52港元,認為其核心驅動力在于業績的強勁復蘇與市場對未來的高預期。
還有機構認為,2025年小米YU7將強力挑戰銷冠車型特斯拉Model Y。預計小米汽車2025年銷量為30萬輛,同比增長119%。
說到這,請各位注意一個事情:機構一般都是看多,而且容易高位看多,越是高位越密集出看多研報。
小米在2024年造車之前,股價表現并不算好。尤其是2021-2022年幾乎跌了整整兩年,從35港元以上一路跌到8港元附近,跌幅巨大。
2023年盡管小米漲了40%以上,但被更多人看成是大跌兩年之后的估值修復。
當時市場對小米造車看衰者遠比看好者多,小米股價也在低位。這種情況下,“低于期”變成“強現實”的“預期差”就出現了。
但現在正好反過來了:
其一,現在小米股價來到48.4港元,逼近50港元的整數大關,較兩年多之前的低點已經暴漲超過480%。誰也不知道小米最后會漲到什么程度,但暴漲約5倍后,跟低點比漲幅十分巨大,獲利盤無比豐厚。
其二,有了小米SU7的成功,市場對YU7車型強烈期待、十分看好。但萬一YU7銷量不理想,那么小米就會從“高預期”變成“弱現實”,這種“反向預期差”自然會導致股價下跌。
雷軍暢談人工智能,挖角AI天才?
當下人工智能是股市最熱板塊,昨天在結束民營企業座談會后,雷軍發表了對人工智能的看法。
他說,小米創業的15年來,一直聚焦在手機、汽車、智能家居、智能制造這些領域。要下決心把最新的,像AI技術怎么能夠落地到我們各個終端產品上,能夠讓消費者體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怎么在拓展國內市場的同時能夠放眼全球,提高中國產品在全球的影響力。
AI方面,小米也接入了小米Deepseek-R1大模型。當然,更令人矚目的還是傳的沸沸揚揚的用千萬年薪挖角AI天才羅福莉的消息。
羅福莉是原北京深度求索(DeepSeek)的員工,但在知乎上的這一認證信息已經取消。這也引發了坊間對其入職小米的猜測。
目前,DeepSeek風頭正勁;蘋果和阿里展開了iPhone人工智能的合作;騰訊AI助手“騰訊元寶”迎來重大更新,混元+DeepSeek兩大模型均支持深度思考功能。
說實話,小米在AI領域風頭不如阿里、騰訊、DeepSeek。但不妨換個角度思考,AI可能會是小米未來潛在的重要增長點。
小米目前是“高處不勝寒”,還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需要密切關注公司后續發展動態,尤其是在新車型和AI領域的動向。
總結一下:小米如果新車型繼續超預期,股價可能穩中有升;如果AI發展超預期了,股價可能又迎來一波大漲;如果兩者都沒搞好,股價可能面臨某種程度的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