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不感相信這是真的。“熱血”通常只是一種比喻,沒想到卻是寫實。
有朋友考證一番,認為是真的。因為看起來獻血送電影票的地方還很不少。
各種活動送電影票,甚至獻血也要送。大家一起努力,讓一部兒童片的票房破紀錄。
其實我想到還不是票房(大家這么努力,我就不摻合了),而是自己兩次獻血的經歷。
第一次是讀大學一年級的時候,那時我非常瘦,身高175,體重只有61公斤。
聽室友說,快去無償獻血,還贈送雞蛋牛奶呢。我就去了。考慮到我人瘦血少,我就獻了200毫升。
抽血的過程中,我開始感到眼前發黑,慢慢看不到什么東西了。馬上報告給采血的白大褂,她說:沒事的,正常的,過一會兒就好啦。
過了兩三分鐘我就醒過來了,領取了一個煮雞蛋,一盒牛奶。那時候我沒錢喝牛奶,作為飲料,感覺很好喝。
今天看到獻血送電影票的消息,我就想起自己當初消瘦的身體。那時候余華好像還在寫他的《許三觀賣血記》,高耀潔正在調查河南賣血感染艾滋病現象。
獻血送電影票,為國產電影票房破紀錄做貢獻,以一種奇特的形式,把身體與國家聯系起來——一種身體的國有化,當然,還包括思想。
就像我以前獻血送牛奶雞蛋一樣,現在獻血送電影票,似乎也沒什么?有朋友說,以前獻血也有送奶茶的。
如果只是個別現象,當然沒什么,但是正如同截圖所顯示的,它似乎有相當普遍性。為票房記錄助力,似乎正在成為各行各業的共識。
我不認為這是什么機構在通知要求的,而是一種自覺——就像獻血的人一樣,是自愿的。而這恰恰也是更值得思考的:這樣的全民意識,意味著什么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