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三聯生活實驗室 (ID:LIFELAB2020), 作者:出欄熊
曾幾何時,打工人的穿搭還在品牌鄙視鏈里內卷,討論誰的衣服logo更小、用料更講究,或是誰的鞋子更有文化背景,生怕自己一不留神, 就輸在了審美的起跑線上。
但卷著卷著,大家漸漸看明白了,大牌每年推出的新款,無非是換個拉鏈、改個配色,就成了價格翻倍的限量款。與其被營銷牽著走,不如干脆回歸最實用的選擇——那些專門為風里來雨里去的人設計的勞保裝備。
于是,前年軍大衣成了羽絨服平替,去年爺爺的工裝夾克搖身一變成了巴恩風。
今年,大家索性注冊騎手賬號,直奔騎手商城,只為把性價比最高的生存裝備一網打盡。
圖源:大廠老王瞎bb
騎手商城,表面上是騎手們的工作裝備站,其實這里才是最實用的“優衣庫”。
大家以為只有騎手制服,其實從沖鋒衣到保暖內衣一應俱全,足以讓打工人從牙齒武裝到腳后跟。并且,這里沒有潮流限定,只有硬核的用料和材質。
“因為騎手要在風里跑一天,所以這里的衣服,普遍會設計得更保暖耐造。會在你的袖口、褲管、鞋襪里,見縫插針地塞進一層又一層的棉絨。”
大家最初闖入騎手商城購物,還以為這是某些人編的消費段子。后來發現這里才是最適合打工人體質的線上購物商城。“除了衣服,這里還能配齊騎車用的手機支架、水壺、數據線之類的生活用品,甚至連能裝下一整天飯菜的保溫桶都有。”
“關鍵是,騎手商城的本質是員工采購渠道,所以價格普遍帶補貼,比市面上的同款便宜一截。普通打工人沒進大廠,也能靠騎手商城,美美享受上了大廠福利。”
打工人涌入騎手商城,不光只是為了省錢,也在這個過程中悄悄改變了自己的消費觀。
有人之前不管買什么,都覺得買貴點的才有面子。為了不讓自己覺得吃虧,美名其曰長期主義,覺得花大價錢是對未來投資的承諾。
現在他們發現,真正的長期主義不在于花多少錢,而在于是否能物盡其用。
“比如那些印著logo的騎手制服,即便不好意思穿著它出門,也能拿來當家里干活的工作服。或是騎手專用的保溫杯,盡管外觀略微樸素,但能扛摔還能保溫一整天,比某些均價大幾百的品牌還好用。”
最初發現騎手商城的一批打工人,是那些想通過干體力活解壓的人。
他們注冊成為騎手,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因為“工作上的項目往往需要幾個季度才能看到結果,但送外賣能立刻看到回報,讓大腦瞬間獲得獎勵,開始分泌多巴胺。”
他們正是在送外賣時,不經意間打開了騎手商城的新世界大門。
“最初大家只是為了買個送餐用的保溫箱,沒想到這里的商品從衣服鞋子到數碼3C應有盡有,甚至還有低價租車、特惠理發等生活服務,比正兒八經的電商平臺還豐富。萬萬沒想到,某寶某夕夕的對手居然是一個眾包軟件。”
隨著騎手商城性價比高的消息不脛而走,越來越多的人,都加入了掃貨大軍。
今年40歲的北漂林哥,覺得騎手商城簡直是最方便的購物渠道,“這里原本就是騎手們的內購渠道,所以不需要比價或搶券,打開就能直接享受補貼。對我們這些忙碌的中年人很友好。”
他的剃須刀、頭盔、護目鏡,都是騎手商城里買的。“因為這里是騎手商城,而不是電商平臺,所以選品邏輯完全不同。你在這里買不到動輒幾百上千的奢侈品,只有一些剛需必備的實用物品。這些東西算不上多高端,但完全夠用。”
一些偶爾去滑雪的打工人,干脆把騎手的冬季外套當作次拋沖鋒衣。
“大牌滑雪服動輒上千,租一件也要幾十塊一天,但騎手的外套防風耐造,價格不過三位數,用完就算閑置也不心疼。前提是目的地不是極端寒冷的高海拔雪山,而是普通雪場。畢竟能扛住騎手冬天跑單的寒風,滑雪場的冷也不在話下。”
遠距離通勤的打工人,也在騎手商城徹底解決了出行難題。“商場賣的冬裝默認上班族從地鐵口直達工位,但騎手的裝備,是給真正風里來雨里去的人準備的,厚實得像披了個移動睡袋。”
每天騎電動車40分鐘的北漂小張,以前御寒全靠硬扛,戴兩層手套、圍兩條圍巾,耳朵凍麻了都算正常。后來她在騎手商城配齊擋風被、防風護膝、抓絨頭套,感慨自己“第一次在冬天騎車上班還能手腳暖和。”
大家在騎手商城囤完了抗凍裝備,甚至順手連通勤工具也一站式搞定了。
在騎手商城里不僅能租電動車,連電池都能租,保證你隨時找到換電點,打消了續航焦慮。“打工人進了騎手商城,就像F1賽車進了維修站,360度伺候到位,冬天再冷,照樣隨時滿電出發。”
許多打工人平時忙成陀螺,深夜卻成了購物軟件的重度用戶。經常靠下單緩解壓力,手滑囤下一堆十幾二十塊的無用小玩意。“單價不貴,但堆起來就是一筆糊里糊涂的巨大開銷。”
滬漂兩年的小隋,就曾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于是她試著轉戰騎手商城。
“這里選品邏輯簡單粗暴,只有工作和生活必需品,沒有像手賬貼紙或隨機盲盒之類,令人忍不住下單的沖動消費品。可以從根本上,防止你掉進消費主義的陷阱。”
有些人即便不買東西,也會特意下個跑單app。工作不忙的時候去送單解壓,還能去騎手優惠的理發店剪個頭。“這些店長期服務風吹日曬的騎手,手藝在線動作迅速還不會推銷,比那些商業街里的精品理發店靠譜多了。”
北漂小張甚至發現,注冊成為兼職騎手后,不僅理發便宜,還能解鎖騎手特惠餐。他感慨,“這哪是跑單軟件,明明是打工人食堂。附近的合作商家,一份盒飯只要10塊,三菜一湯,比拼某飯還便宜,關鍵是分量實在,米飯堆得跟小山一樣。”
有人總結,大家在騎手商城買東西,圖的不是便宜,更是沖著“騎手嚴選”的質量保障。“畢竟,騎手用的東西,都是為高強度工作場景準備的,更加耐造、實用。”
“比如這里的水杯,得是能抗摔、能保溫一整天的;支架,必須穩到電動車震三小時都不松動;甚至一些衣服,雖然沒logo,但都帶夜光標識,實打實提升安全性。這些東西擺在別的平臺,可能還得靠營銷宣傳,但在騎手商城,一切配置都基于實戰,根本不用操心踩坑。”
過去,打工人買東西總怕踩坑,習慣性在各大電商比價、翻評價,結果花錢又花時間。但用上騎手商城后,徹底逃離了消費陷阱。
“以前隨便買個藍牙耳機得一百多,現在十幾塊就能搞定。除了外觀樸素點,音質和續航,和百元內的耳機其實差不多,甚至因為是騎手專用款,續航反而更持久一些。大家以前買東西總覺得貴才是好,好就該貴,現在才慢慢明白,真正的好東西,不是溢價的品牌,而是能經得起折騰的實用貨。”
一些精明的打工人,甚至專挑帶logo的騎手裝備下單。“大家會特意選那些印著平臺廣告語的羽絨服、沖鋒衣入手。因為這些衣服即便有一天不穿了,只要掛上二手平臺,很快就會被需要補充裝備的騎手收走。”
“你買的潮牌掛二手,可能半天沒人搭理。而騎手裝備雖然沒有大牌光環加持,卻是最保值的單品。這便是消費的底層邏輯——品牌遲早會貶值或是降溫,只有剛需產品買了不好虧。”
打工人注冊成為騎手,開始在跑單平臺消費后,錢包和支出終于對上了賬。“在別的平臺,消費意味著支出。而在這里,跑單賺的錢直接用來購物,四舍五入等于0元購,還能順便鍛煉身體。”
這對于打工人而言不僅是個省錢新思路,更是一種消費觀念的重塑。
“過去,買東西是情緒價值,是身份象征,而在騎手商城,消費回歸最本質的功能主義。最終,大家會發現,真正的性價比,不是營銷話術里寫的物超所值,而是能經受得住多少生活的考驗。”
本文來源:三聯生活實驗室(ID:LIFELAB2020)
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