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介紹過腫瘤相關的一些知識點。今天對癌前病變進行簡單的梳理。都是特別基本的知識點大家作為了解,不用記,知道大致的概念就可以。
癌前病變(precancerous lesions)是指某些具有潛在惡性轉化風險的異常組織或細胞病變,尚未具備侵襲性,但若持續進展可能發展為惡性腫瘤。
其分類主要基于病理特征、發生部位及惡性風險,以下是常見的分類方式及典型病變。前面說的是癌前病變的名字,小括號里面是它可能會導致的腫瘤。
一、按病理形態學分類
1. 增生性病變
定義:細胞數量增多,但結構基本正常。
典型病變:
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胃癌風險);
肝硬化(肝癌風險); 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風險)。
2. 異型增生(不典型增生)
定義:細胞形態和排列異常,分為低級別(輕-中度)和高級別(重度)。
典型病變:
宮頸上皮內瘤變(CIN)(宮頸癌風險); Barrett食管伴異型增生(食管腺癌風險);
結直腸腺瘤性息肉伴異型增生(結直腸癌風險)。
3.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CIS)
定義:惡性細胞局限于上皮層內,未突破基底膜,屬高級別癌前病變。
典型病變:
乳腺導管原位癌(DCIS);
宮頸原位癌(CIN III);
皮膚鮑溫病(Bowen's disease)。
二、按發生部位分類
1. 消化系統
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 結直腸腺瘤性息肉(結直腸癌);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伴異型增生(結腸癌)。
2. 生殖系統
宮頸上皮內瘤變(CIN)(宮頸癌);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子宮內膜癌);
外陰硬化性苔蘚(外陰癌)。
3. 皮膚與黏膜
光化性角化病(皮膚鱗癌);
口腔白斑/紅斑(口腔鱗癌);
色素痣伴發育不良(黑色素瘤)。
4. 呼吸系統
支氣管鱗狀上皮異型增生(肺癌); 肺腺瘤樣增生(肺腺癌)。
三、按惡性轉化風險分類
1. 低風險病變
比如,輕度異型增生或單純增生(如慢性胃炎),需定期隨訪。
2. 中風險病變
如中度異型增生(如CIN II),可能需要局部治療。
3. 高風險病變
如高級別異型增生或原位癌(如DCIS、CIN III),需手術切除或積極干預。
四、特殊類型癌前病變
以下類型比較特殊,不是一般人會有。
遺傳性癌前綜合征: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結直腸癌風險);
林奇綜合征(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
感染相關病變:
例如上次也提到的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導致的生殖系統的病變; 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的慢性萎縮性胃炎等。
臨床意義如下。
1. 早期干預:及時治療可阻斷癌癥進展(如切除息肉、抗HPV治療等),這里記住,一般來說人體也會清除病毒的,但是高危類型的話就注意一下。
2.動態監測:通過病理活檢、影像學(如結腸鏡)定期評估。
3. 風險評估:結合分子標志物(如p53突變、Ki-67指數)預測惡性潛能。
所以,如果體檢看到了癌前病變這個說法,也不用太害怕。它們的分類需結合病理、部位及風險綜合判斷,臨床管理的核心在于識別高風險病變并干預。并非所有病變均會癌變,但規范篩查和治療可顯著降低癌癥發病率。大家一定記住,不是說有了這個就一定要走向腫瘤的,只要正規防范治療就會有比較好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