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無疑是其在國際舞臺上立足與發展的核心要素。其中,軍事發展作為綜合實力的關鍵組成部分,直接緊密關聯著國家的國防安全與國際地位。在軍事裝備領域,海、陸、空三方面的裝備發展備受全球矚目。各國紛紛投入大量資源,在戰機和艦艇等方面深入鉆研,全力力求提升自身的軍事裝備水平,以在國際軍事競爭中搶占有利地位。
戰機憑借其卓越非凡的飛行性能和強大驚人的打擊能力,成為空中作戰的核心主導力量;艦艇依靠先進精密的武器系統和出色優異的續航能力,在海洋中堅定捍衛著國家的海洋權益。然而,陸地戰場上的重要裝備 —— 坦克,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在二戰期間,坦克作為陸軍的主力核心裝備,憑借強大威猛的火力、堅固厚實的防護和靈活敏捷的機動性,在槍林彈雨中無畏沖鋒陷陣,為戰爭的勝負走向起到了決定性關鍵作用,深受各國陸軍的青睞與重視。
上世紀 80 年代,國際軍火市場上一場激烈緊張的坦克訂單爭奪戰扣人心弦。美俄兩大軍火出口強國,為了一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巨額訂單,各自使出渾身解數、各展神通。美國主推的 M60 坦克,以其精準無誤的火力打擊著稱聞名;俄羅斯力薦的 T72 坦克,則憑借堅固厚實的防護裝甲聲名遠揚。然而,最終這筆訂單花落中國。伊拉克在審慎權衡自身作戰需求和有限預算后,果斷堅定地選擇采購我國的 1150 輛 69 式坦克,并且以現金全額支付,干脆利落、毫不拖沓。究其原因,中國 69 式坦克不僅性能完美滿足伊拉克的作戰需求,價格更是極具吸引力、優勢顯著。以伊拉克當時的預算,購買美俄坦克只能得到 200 至 300 輛,對戰局的影響微乎其微、作用甚??;而購買中國坦克,卻能迅速高效地組建起上千輛的大規模裝甲部隊,大大增強了戰斗力。這一事件充分有力地彰顯了中國軍事裝備在國際市場上的強大競爭力,也深刻體現了中國在軍事裝備研發方面的卓越杰出成就。
將視角轉換到國際軍事戰略的大棋盤上,中俄海上軍演的一系列動作,如同中國 69 式坦克在國際軍售市場上的成功一樣,成為國際軍事格局中的關鍵變量,深刻影響著地區局勢,并且與中國在資源戰略等多方面的成就相互呼應。
隨著美國在亞太地區戰略重心的轉移,原本就敏感的東亞地緣政治局勢愈發緊張。在半島局勢升級的大背景下,中俄朝與美日韓兩大陣營的對立徹底成型。在這樣的局勢下,近期開展的中俄海上軍演備受關注,其中中國方面的安排極具深意,展現出特殊的戰略意義。
2023年聯合軍演有三大引人注目的關鍵要點。其一,是中國主動邀請俄羅斯參與。在俄羅斯深陷烏克蘭問題,同時北約集團步步緊逼的艱難處境下,中國發出這樣的邀請,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戰略信號。這不僅體現了中俄之間深厚的戰略互信,更表明在復雜的國際局勢中,兩國將攜手應對外部壓力,共同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這與中國在資源戰略中與俄羅斯的緊密合作一脈相承,例如在稀土領域,中俄聯手鎖住蒙古稀土運輸的關鍵命門,使得美國的稀土計劃屢屢受挫,彰顯了兩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協同能力。
其二,演習地點選在日本海中部,這里距離日本本土僅 400 公里,處于一枚導彈的射程范圍之內。這一地理位置的選擇,明確無誤地表明了中俄的戰略意圖,直指日本和韓國。日本作為美軍在亞太地區最關鍵的軍事基地群所在國,中俄艦隊在此集結,無疑是向美國發出了明確的戰略信號:若有沖突發生,日本將成為主戰場,中俄不會被動防守,必將拒敵于國門之外。而對于韓國而言,一旦局勢升級,在美國難以迅速支援的情況下,將陷入 “關門打狗” 的困境。這與中國在資源戰略中對關鍵資源運輸通道的把控類似,如通過一系列舉措讓美國稀土飛機困在蒙古,運輸計劃卡在中國門口,有力地維護了自身利益。
其三,演習的主導方是中國北部戰區,這一點蘊含著最核心的戰略暗示。回顧歷史,北部戰區的設立最初是為了防范蘇聯,蘇聯解體后則是防范俄羅斯。如今,中俄深入合作,北部戰區的定位發生了微妙而深刻的變化。此次由北部戰區主導中俄海上演練,一方面表明中俄合作不斷深化,互信程度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也暗示著北部戰區或許已經做好了應對復雜局勢的準備,甚至可能包括跨過鴨綠江的戰略考量。從戰略層面分析,日本作為潛在的主戰場,戰爭烈度必然極高,地面部隊的駐守和推進至關重要。而北部戰區從半島出發,跨過狹窄的日本海峽進行登陸作戰,是最為快捷的方式,同時還能加快對韓國形成 “關門打狗” 之勢。
與此同時,中國在 6 月底的軍事行動也與此次軍演相互呼應。當時,中國組織了一支由一艘 075 兩棲攻擊艦、1 艘 052D、1 艘 054A、1 艘電子偵察船、1 艘補給艦組成的艦隊,突破第一島鏈,在日本南部海域進行軍事演習。截至目前,這支艦隊仍未返回,這意味著中國在同一時間點,于日本的北部和南部同時開展軍事演習,充分表明中國已將日本視為潛在的主戰場。
中國在軍事戰略上的布局,與在資源戰略領域的成就相互支撐。在資源領域,中國通過中蒙邊境豎起電子圍欄,限制稀土非法外流;利用領空新規,7 分鐘攔截美國稀土飛機,使美蒙稀土協議成為一紙空文;成功阻止英國貨輪運輸稀土,讓印度插手中蒙稀土戰的三條路線全部失敗,牢牢掌握了稀土資源的主動權。在能源領域,雙鴨山褐煤的煤變油黑科技,讓戰機擺脫對馬六甲海峽的過度依賴,保障了國家能源安全;中國陸上石油年產千萬噸,彰顯了強大的能源開采實力。這些資源戰略成果為中國軍事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使中國在國際軍事博弈中更具底氣。
就像中國 69 式坦克憑借物美價廉的優勢在國際軍售市場贏得巨額訂單,展示了中國軍事裝備的性價比優勢一樣,此次中俄海上軍演以及相關軍事部署,展示了中國在國際軍事戰略博弈中的堅定立場和強大實力。未來,隨著中國在軍事戰略和資源戰略等多方面的持續發展和鞏固,中國將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貢獻更大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