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體報道,印度已向大眾汽車公司發出通知,指控少繳汽車零部件的進口稅,從而逃稅14億美元。根據印度官方發布的通知,進口整輛未組裝的汽車稅率為30%-35%,而進口單個零部件的稅率為5%-15%,大眾以進口單一零件的名義掩蓋整車零件進口,因而印度要求大眾補交稅款。
在23/24財年,大眾在印度賣了21.9億美元,凈利潤為1100萬,印度要求大眾補交14億稅款,基本是把大眾當豬宰。
一直以來,印度市場營商環境非常差,把外商當豬宰,早些年華為和中興在印度市場鎩羽而歸。
多年前,印度第一大電信運營商破產,中資銀行成為第一大債主,工行、進出口銀行、國開行位列債主前幾位。原因就在于印度企業拿著中資銀行的貸款買華為、中興設備,而且還各種幺蛾子,讓華為和中興虧得一塌糊涂,兩家設備商趕緊跑路,隨著印度運營商的破產,工行、進出口銀行、國開行的貸款成為爛賬。
被坑的還有英國沃達豐,為了罰款印度直接修改法律,而且新法溯及既往,罰了沃達豐50億美元。
通用、福特在印度投資建廠,最終也是被坑的體無完膚,差點陷入賣不出,關不掉,走不了的困局,最終無奈壯士斷腕,撤離印度市場。
小米、榮耀、OPPO、VIVO被坑的案例更是廣為人知,被網友調侃“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目前,中國車企正在投資印度市場:
長城曾經想盤下通用的印度的工廠,但最終未果。
比亞迪投資印度10億美元的方案已經擱淺,但自2007年開始,比亞迪就開始在印度布局,目前已經建立了2個工廠,總投資約2億美元。
上汽在印度的投資,以及之后從獨資變成合資也被媒體熱炒。
2017年全資設立MG印度公司,實繳資本292億盧比,將26%的股份出售后,回收資金265億盧比,另外,JSW、投資基金、經銷商信托、員工持股計劃還將共同為MG印度公司注資256億盧比。
從出售股份的情況來看,這筆生意上汽做的并不虧,通過出售股份,基本把投資收回來了,但能不能把錢拿回來,破除“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的魔咒就另當別論了。
目前,上汽、比亞迪在印度的工廠都是SDK模式,也就是國內制造全部零件,在印度進行整車組裝,國內斷零件,印度工廠就休克。
輸出的都是老舊車型,對印度本土汽車工業和制造水平提升非常有限。網絡上批評車企印度建廠是“資敵”未免有些迫害妄想癥了。
事實上,在國內車企與外商的合資中,早期由于德日企業在技術上的嚴防死守,國內合資企業很難學到真本事,唯獨通用是個例外,成立泛亞搞技術輸出,堪稱美奸。
總而言之,印度市場是一個大坑,通用和福特已經掉到坑里了,目前被坑的是大眾,上汽、比亞迪今后也有風險。
今后向印度整車出口就行了,在印度投資建廠絕對是賠本生意,國內車企千萬不能學通用,在印度也成立個泛印,這才是資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