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熱愛中國茶,傾心傳世品。本文為原創作品,歡迎轉載分享。本文包含:原詩/寫作背景/注釋及大意
原 詩
《雨中邀李范庵過天竺寺作》
蘇軾(宋)
步來禪榻畔,涼氣逼團蒲。1
花雨檐前亂,茶煙竹下孤。2
乘閑攜畫卷,習靜對香罏。3
到此忽終日,浮生一事無。4
蘇軾畫像
寫作背景
本詩應作于蘇軾任杭州通判期間(1071-1074年)。1071年,因上書皇帝論新法弊病,惹怒了主政新法的宰相王安石,無奈之下,蘇軾自請外放。神宗御批:“與知州差遣。”中書認為不可,擬令通判潁州。神宗改批:“通判杭州。”于是,35歲的蘇軾來到杭州做了通判(相當于現在的副市長)。雖是被排擠出京,但生性豁達的蘇軾在江南富庶開放的環境中如魚得水,他在這里度過了四年相對快樂的時光。
本詩詩題中的“李范庵”,不詳。只在清代《六藝之一錄》中有“唐摹《蘭亭》,余見凡三本。其一在宜興吳氏,后有宋初諸名公題語,李范庵每過荊溪必求一觀。”可見李范庵是極愛書畫的雅士,正得蘇軾詩中“乘閑攜畫卷”之意。
《攆茶圖 》 劉松年(南宋)
本詩詩題中的“天竺寺”,指杭州名剎“一寺(靈隱寺)三天竺(上中下天竺寺)”中的下天竺。其位于天竺山蓮花峰下,為東晉時期西印度高僧慧理創建,距今已有1600余年歷史。李白曾邀朋友游覽此寺,并留詩《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注釋及大意
1、步來禪榻畔,涼氣逼團蒲。
禪榻:禪床。團蒲:即蒲團。用蒲草編織成的圓墊,多為僧人坐禪及跪拜時所用。
本句大意:信步來到下天竺寺,雨中的空氣寒意充斥,就連坐禪的蒲團仿佛都透著涼氣。
2、花雨檐前亂,茶煙竹下孤。
孤:遠。
本句大意:夾雜著落花的雨水在屋檐前紛飛飄落,而煎煮茶湯的細煙在竹下裊然升起。
2021觀滄海(普洱生茶)
3、乘閑攜畫卷,習靜對香罏。
習靜:指習養靜寂的心性。香罏:焚香之器,也做香爐或薰爐。
本句大意:趁著閑暇時光,帶上畫卷,與范庵君共賞;我們與香爐相對,修習靜寂心性。
4、到此忽終日,浮生一事無。
終日:此處指整日。浮生:語出《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虛浮不定,故稱“浮生”。
21觀滄海(400克/餅,5餅/提,20餅/箱)
我是青牛君,傾心打造傳世茶品。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系刪除。祝各位讀者生活精彩,夢想實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