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此病雖然一般不需要急診處理,但如不及時治療可致殘障甚至因并發癥而危及生命,嚴重影響病人的工作和生活,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
如何早期發現帕金森病呢?以下6大癥狀要警惕!
01
發病情況
常為60歲以后發病,也有相對年輕的患者,男性稍多,起病緩慢,進行性發展。首發癥狀多為震顫, 其次為步行障礙、肌強直和運動遲緩。
02
靜止性震顫
多始于一側上肢遠端,呈現有規律的拇指對掌和手指屈曲的不自主震顫,類似“搓丸”樣動作。具有靜止時明顯震顫,動作時較輕,入睡后消失等特征,故稱為“靜止性震顫”。
隨病程進展,震顫可逐步涉及下頜、唇、面和四肢。部分病人無震顫,尤其是發病年齡在70歲以上者。
03
肌強直
本病病人的肌強直表現為屈肌和伸肌肌張力均增高,被動運動關節時始終保持阻力增高,類似彎曲軟鉛管的感覺,故稱“鉛管樣肌強直”。
伴有震顫的病人,檢查時可感到均勻的阻力中出現斷續停頓,如同轉動齒輪感,稱為“齒輪樣肌強直”, 這是由于肌強直與靜止性震顫疊加所致。
04
運動遲緩
隨意動作減少、減慢。多表現為開始的動作困難和緩慢,如行走時起動和終止均有困難。面肌強直使面部表情呆板,雙眼凝視和瞬目動作減少,笑容出現和消失減慢,造成“面具臉”。
手指精細動作很難完成,系褲帶、鞋帶等很難進行;有書寫時字越寫越小的傾向,稱為“寫字過小征”。
05
姿勢步態異常
早期走路時患側上肢擺臂幅度減小或消失,下肢拖拽;隨病情進展,步伐逐漸變小變慢,啟動、轉彎時步態障礙尤為明顯;
晚期有坐位、臥位起立困難,有時行走中全身僵住,不能動彈,稱為“凍結”現象;
有時邁步后碎步、往前沖,越走越快,不能及時止步,稱為“慌張步態”。
06
非運動癥狀
有感覺障礙甚至疼痛,早期出現嗅覺減退或睡眠障礙(失眠、惡夢、睡眠中大叫、亂動)。
常見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表現,如便秘、多汗、流涎、性功能減退和脂溢性皮炎(脂顏)等。
約半數病人伴有抑郁癥;約15%~30%的病人在疾病晚期出現智能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因為行動遲緩所以不太喜歡活動,反應速度也逐漸變慢,缺乏主動性、缺乏好奇心,經常被誤診為“老年癡呆”或“腦萎縮”而沒有及時治療。
所以如果發現家里老人有這些情況,應想到帕金森病的可能,建議盡早到醫院就診。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本視頻/資訊/文章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有不適請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下留言。
作者介紹
包關水 副主任醫師
簡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碩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市免疫學會神經免疫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西醫結合學會慢病專委會委員,Neuroscience Letters等多本雜志的編委或審稿專家,上海市醫學會醫療鑒定專家庫成員,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專家庫成員,國家教學部學位論文函評專家,上海市寶山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調查評價專家組成員。中國腦卒中學會會員,中國癲癇學會會員。在國內外專業雜志上發表論文三十余篇,其中SCI論文9篇。主持局級以上課題共5項,其中衛生局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1項,橫向課題2項,并為多項國家自然基金主要參與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