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接近尾聲的時候,射雕終于被扯下了最后一塊遮羞布——豆瓣開分5.5分,不及格!
豆瓣是怎么評分的?這個分數合理嗎?
在豆瓣評分機制里,用戶可以打1-5星,1星對應2分,以此類推,5星呢,就對應10分。每一個用戶對一部作品,只有一票的權利。也就是一個ID,只能打分一次。最后呢,用總得分除以參與評分的人數,就是最終的豆瓣評分。
這個評分程序每過若干分鐘,會自動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見包括進來,所以豆瓣評分也是變化的。
大家都知道一部電影的豆瓣評分,對這個電影票房和口碑影響很大,所以啊,水軍刷分的現象也很嚴重。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為了防止作弊,豆瓣對打分用戶也做了權重劃分。
只有權重高的人,打出的高分更容易被認定為高分,計入有效評分。
也就是說,新賬號或者平時很少打分、很少標注的賬號,打出的高分更容易被算法評定為“沒那么有價值”,從而打分無法有效計入豆瓣評分,甚至可能被系統判定為水軍而拉低評分。
豆瓣建立比較早,積累了一大批真正的影迷和文藝青年,他們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對電影品質的要求比較高。這個群體數量大,打分又比較嚴格,不容易被水軍淹沒。
所以,干擾豆瓣評分的成本也很高。
從水軍的市場報價來看,刷豆瓣想看和評分的價格,也都是各個平臺當中價格最高的那個,也從側面說明了一點,豆瓣反作弊機制是相對可靠的。
豆瓣之所以在影迷心中地位這么高,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跟貓眼、淘票票相比,它的獨立性很強。
貓眼、淘票票在很多電影里,經常是出品方和發行方之一,相當于既當球員,又當裁判,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能不能保持公平,影迷心里難免有個問號。
《射雕英雄傳》作為金庸小說里國民度最高的一部,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有武俠的魅力,影響了好幾代人,被多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很多版本都被觀眾奉為經典,觀眾都吃過好的了。
這次,徐克導演拍的射雕,借著金庸的威名、肖戰的流量,出盡了風頭,預售票房斷層第一,期待值拉得滿滿的,結果一上映,讓觀眾大失所望,評分低,也就在所難免了。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作為電影創造者,一定尊重觀眾,既不能靠著以前打下的名聲糊弄作品,也不能靠著流量明星糊弄粉絲,要不然,總有一天會被觀眾拋棄,被市場反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