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7月,中國軍民通過惠通橋向松山前線運輸彈藥。)(這是松山戰斗結束后,中國士兵搜索日軍的一處炮兵陣地。從圖可以看到日軍堅固隱蔽的工事)(從松山前線抬下來的中國傷兵。)(中國士兵在爆炸后形成的彈坑進行搜索。)(松山攻克后,一名持槍的中國士兵看押兩名負傷被俘的日軍士兵)
1944年5月11日,新組建的20萬中國遠征軍在總司令衛立煌的率領下,開始了向滇西日軍的大反攻。在這場驅逐云南日寇,和中國駐印軍會師的大反攻中,松山血戰以其慘烈而聞名于世。
松山是云南龍陵縣內海拔2690米的一座險峰,屹立于怒江西岸,扼守著滇緬公路的要沖。此處地形險要、山高林密,因為戰略地位重要而被稱為滇緬路上的“直布羅陀”。
日軍第56師團在此苦心經營了兩年之久,修建了極為復雜的永久性工事。這些工事深入地下,隱蔽而堅固,蓋材都是二三十公分直徑的樹干,蓋土一公尺以上,中間鋪上鋼板。此外,日軍還儲備了大量的糧食、彈藥,甚至還有隨營軍妓,形成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據點。
他們曾發出狂言:“中國軍隊不犧牲 10 萬人,休想攻取松山。” 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在寫給南方軍總司令的報告中稱:“松山工事的堅固性足以抵御任何程度的猛烈猛擊,可堅守8個月以上”。
事實證明,日軍雖然吹了牛皮,但敢如此口吐狂言,也并非完全是虛張聲勢。6月20日,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急派第8軍1師開赴松山,接替打了半個月,已是傷亡慘重的第28師。
自7月開始,第8軍對松山發起了多次進攻,每天飛機輪番轟炸,重炮不斷猛擊,殺紅了眼的第8軍官兵甚至直接沖入日軍陣地展開肉搏戰。即便如此,也只是逐次占領了一些前沿陣地和獨立據點,但對打下松山頂峰堡壘,始終無能為力。
由于松山不克,滇緬公路不通,以致補給困難,龍陵、騰沖得而復失。蔣介石火冒三丈,嚴令衛立煌傳于9月上旬收復松山,如違限不克,軍、師、團長將以貽誤戰機論處,依軍法從事。
蔣介石下了死命令,松山又非槍炮可拿下,那就只能另辟蹊徑了。軍長何紹周連夜召集各師將領開會,最終決定采用坑道爆破,日軍炸毀松山陣地。
從8月31日起,第8軍工兵營開始坑道作業,在松山峰頂日軍陣地垂直下約30米處,掘進兩條地道,構成兩個巨大的炸藥室,裝進10噸TNT炸藥。
9月8日晨,隨著一聲轟隆巨響,地動山搖之間,整個松山山頭夾帶著日軍飛向天空。至此,經過3個多月的血戰,中國遠征軍以高昂的代價,終將松山攻克。
后來,據參加戰斗的老兵回憶:爆炸形成了兩個約三四十公尺直徑、深十五公尺的大坑,被炸死的日軍統統沒有外傷,都是被強震所震死。這種大爆破陣地之攻堅法,實屬罕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