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究竟活的有多憋屈呢?夫妻生活被太監管著,臨幸嬪妃要皇后蓋章,辦事還得算著時間來,所以清朝的侍寢制度究竟有多奇葩?皇帝只能跟皇后過夜嗎?這其中有著什么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都說皇帝可以隨心所欲,但清朝皇帝肯定不同意了,他們有苦說不出啊。歷朝皇帝都是美女環繞,而他們只被允許與皇后過夜。若是想臨幸嬪妃,先要走套流程不說,還規定了時間。對于唐玄宗前輩的“從此君王不早朝”,清代皇帝只有羨慕的份。
清朝后宮的奇葩規矩,據說源于明朝壬寅宮變。明嘉靖皇帝性格暴躁,動不動就喜歡打人板子,他身邊的宮女挨打,曾有兩百多人被活活打死。
宮女們擔心無故慘死,于是決定先下手為強,趁著嘉靖睡著后,用繩子勒住了他的脖子,可惜繩子在慌亂中纏住了,還沒等宮女整死嘉靖,皇后先一步趕到,阻止了這場宮變。嘉靖事后也是心有余悸,一直獨自住在西苑修道,再也不敢去妃子那里過夜了。有這次宮變,明朝后面幾位皇帝都比較謹慎,一般只會在皇后那里過夜。
清朝的康熙皇帝,喜歡總結歷代帝王得失,所以他汲取嘉靖的教訓,將侍寢正規化、流程化,并且還設立了敬事房,專門管嬪妃侍寢的事。皇帝若想臨幸嬪妃,需要經過一套繁瑣的流程,最可惡的是不能包夜。那么清朝的侍寢流程究竟有多奇葩?為何皇帝們都苦不堪言呢?
我們經常聽到的翻牌子,就是清代皇帝選妃侍寢的方式。每日皇帝用過晚膳過后,敬事房的太監便會端來綠頭牌,牌子上都是妃子的名字,皇帝要想臨幸哪位,把牌子翻轉過來即可。
然后就可以洗好澡在寢宮等著,敬事房的太監,則拿著牌子去皇后那邊登記,得到許可之后,馱妃太監便去通知被翻牌的妃子。
妃子沐浴之后,不能穿戴任何衣物首飾,只是裹上一層被子,由太監抬到皇帝的寢宮,然后妃子從皇帝腳下爬進被窩,“與帝交焉”。敬事房的總管太監與馱妃太監,則守在窗外,估算著時間差不多以后,總管太監便高呼“時間到了”。如果皇帝沒有反應,那稍等一會再喊一次,喊到第三次皇帝必須得答應了。
侍寢規定的時間大約是一個時辰,先不論時間充不充裕,這等美妙之事,任誰也不想被太監一直催促,否則哪還有什么情調可言。但皇帝也無法隨便改祖制,只能按照規矩來。
據說太監也是欺軟怕硬的人,康熙皇帝的寢宮外面,從來沒有太監敢叫喚。同治皇帝就比較可憐,半個時辰就要被催上一次,估計心理都有陰影了。清代臨幸妃子有諸多限制,他們是不是只能在皇后寢宮過夜,這背后又有什么原因呢?
康熙皇帝延續明朝的侍寢制度,很重要的一點是保證皇帝安全。在守衛森嚴的皇宮,嬪妃無疑是最容易施行刺殺的,不讓嬪妃在皇帝寢宮過夜,也就沒有刺殺的機會。而皇后是經過重重關卡篩選出的,一般都是出自與皇室關系密切的貴族,刺殺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皇帝在皇后寢宮過夜,并不受約束。
另外則是考慮皇帝的健康。清朝之前的皇帝,因縱欲而早逝的并不在少數,如果不立下規矩加以約束,皇帝很容易沉淪在后宮佳麗之中,這也是清朝嬪妃顏值低的原因,最好是斷了皇帝的欲望。從清朝皇帝的平均壽命來看,這套制度還是有點用處的。
但是偷奸耍滑的就另當別論了,比如咸豐皇帝,因為清代的侍寢制度在行宮時不必遵循,所以咸豐在圓明園蓄養了許多美女,有事沒事他就往園里跑,沒了約束的咸豐盡情縱欲,結果31歲就去世了。
皇后作為后宮之主,既有維持后宮秩序的責任,也有監督輔佐皇帝的責任。皇后一般都是賢良淑德女子,很少有誘導皇帝淫樂的,所以無需擔心皇帝沉迷后宮。
最后一個原因,則是防止后宮爭寵。所謂后宮佳麗三千,皇帝卻只有一個,若不規范侍寢制度,嬪妃為了爭寵可能會不擇手段。就如清宮劇里的宮斗一般,這種勢頭一旦蔓延,后續就會引發爭儲、政變等事件,所以限制皇帝只能在皇后處過夜,不給嬪妃耍狐媚手段的機會。而且嬪妃生不生孩子,也是皇帝說了算。臨幸嬪妃之后,皇帝若不允許嬪妃懷孕,敬事房自有人工避孕的手段。嬪妃無法爭寵,后宮自然就安寧了。
可無論侍寢制度如何完善,終究是錦上添花,若不能令國家強盛,再長壽的皇帝也不過是一昏君,徒增笑柄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