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式發文,確定天津市濱海新區中醫醫院成功晉升三級甲等中醫醫院,這標志著醫院管理水平、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創新、服務能力等邁上新臺階,成為濱海新區首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對于更好地滿足新區百姓對優質中醫藥服務的需求,提升新區整體醫療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三甲”創建驅動高質量發展
天津市濱海新區中醫醫院始建于1996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中醫藥特色優勢突出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醫院分為北塘院區和杭州道院區,總建筑面積17.46萬平方米,開放床位790張,目前擁有29個臨床科室,22個住院病區,9個醫技醫輔科室及70個專病門診,年門急診服務患者85.95萬人次,出院2.29萬人次,出院患者病種數1206種,手術8169人次。北塘院區二期工程建成后醫院整體規劃床位數將達到1600張,年門診接待量可達200萬人次。
圖:北塘院區示意圖
圖:杭州道院區航拍圖
近年來,醫院黨委高站位謀劃部署,高標準推進落實醫院“三甲”建設,醫院實現跨越式發展,逐步成長成為新區龍頭中醫醫院。醫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以“中醫高質量發展項目”“中藥高質量服務項目”“學科高質量發展項目”“信息化高質量發展項目”四個高質量發展項目為龍頭,醫療服務半徑加速拓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優勢學科集群融合提速,新技術新項目持續推進,戰略合作力量不斷壯大,智慧醫院建設穩步推進,臨床科研教學取得新的突破,人民群眾的就醫獲得感更強,為濱海新區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全院干部職工深知,創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的目標不僅僅是拿下“牌子”,更重要的是通過創建,進一步加強內涵建設,立足補弱項、強特色、提水平,促進醫療質量和技術水平全方位提升,打造具有鮮明中醫特色的診療模式和服務體系,服務于廣大患者。
圖:三級醫院等級評審工作現場
“三甲工作日常化、日常工作三甲化、三甲工作常態化”,自2020年通過三級中醫醫院審批以來,醫院進一步統一思想,精心部署,成立了以院領導牽頭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建設領導小組以及“三甲”醫院建設工作組辦公室,下設5個工作組,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評建結合、注重內涵”的指導思想,帶領全院干部職工凝心聚力,持續改進醫療質量、提升醫療服務,確保醫療安全,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高層次、多元化健康需求。醫院“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持續提升,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成立中醫特色療法中心,強化統籌管理和分級治療。如今醫院能夠開展63項中醫診療技術,擁有中醫優勢病種診療方案146個,臨床路徑66項,中醫護理方案44個,門診患者使用中醫非藥物療法比例37.85%,出院患者使用中醫非藥物療法比例97.49%,門診中藥處方比例達64.34%。
圖:中醫特色療法中心開診,滿足患者多元化健康需求
做強學科建設、提升醫療技術是患者由衷信任的堅實保障。年過六旬的老者因意外摔倒骨折緊急送往醫院,在檢查后,骨傷科為患者施行手法復位治療,拔伸、牽引、推按、屈肘,“跌打醫生”手法熟練,對位準確,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免除老人手術痛苦。
作為“新區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中醫骨傷科除在傳承傳統中醫手法治療骨折和頸腰腿痛外,在外科手術方面也有豐富的經驗,獨立自主開展如金針復位技術治療四肢骨折、頸椎脊柱內鏡技術、ULBD微創技術治療老年重度腰椎管狹窄、關節鏡治療關節炎及運動損傷技術以及介入除痛等技術。
為患者治療提供多一種選擇,是濱海新區中醫醫院打造優質高效中西醫結合特色微創醫療服務體系的縮影。醫院獲批市級創傷中心,建立介入中心,推進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設,骨傷科、外科、心血管內科、婦科等學科開展多項新技術、新項目,填補了學科技術空白。
如今,濱海新區中醫醫院不僅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藥重點學科——中醫肛腸病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藥重點專科——針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老年病科,同時肺病科、外科、內分泌科、護理部等市級中醫重點專科也在向著重點學科建設之路邁進。
以重點學科建設為牽引,一體推進教學、科研、人才建設。醫院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教育教學+人才支撐”的學科建設鏈條。通過學術帶頭人引領,中醫藥人才數量和質量進一步提高。近年來,醫院先后聘請天津中醫藥大學以及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等專家近20人;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75名;發揮學術、學科帶頭人“頭雁”帶動效應,目前醫院擁有天津市名中醫1人,天津市青年名中醫1人,第五批全國中醫臨床優秀人才2人,天津市青年醫學新銳1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項目指導老師2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5人,天津市中醫經典傳承及西學中高級人才6人;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人選5人,提升人才隊伍綜合實力。
圖: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張伯禮出診國醫堂
圖:天津市名中醫王保和主任醫師出診國醫堂
在創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過程中,醫院1200平方米科研實驗樓、天津中醫藥大學骨傷研究所、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肛腸病研究所、現代中醫藥海河實驗室“臨床研究基地”等相繼成立并投入使用;引進胡鏡清教授天津頂尖科學家團隊;2024年獲批國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成功產出“夏麻化濁顆粒”,填補院內空白。通過“醫教研”深度融合,聚力提升科研創新能力,為醫院高質量發展賦能蓄力。
圖:現代中醫藥海河實驗室“臨床研究基地”揭牌
圖:2022年底,醫院北塘院區被確定為全國唯一一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救治定點中醫醫院,圓滿完成救治任務。(圖為醫院抗疫醫療隊,第二排左8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張伯禮)
醫療升級惠民生
醫院始終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牽頭成立緊密型醫療集團,打造中醫聯盟,實現優質資源下沉、雙向轉診“綠色通道”,選派疼痛、急救、內分泌、針灸、肛腸、心內等專業的副高級專科醫師及博士醫療服務團下沉到基層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的“平移”。
圖:推進醫療集團建設,“名中醫、博士醫療團隊”來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常態化應診(圖為“天津市耿連岐領軍名醫團隊”骨干成員在天津市濱海新區胡家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患者看診)
來自北塘街道的李爺爺在腦中風恢復期,平時老伴兒陪同就診,除了照顧李爺爺外還要掛號、交費、取藥及陪同等候檢查,來趟醫院“心力交瘁”。醫院率先試點“一碼付”“醫后付”就醫模式以來,像李爺爺這樣的患者就診不再“坎坷”,由服務中心導診貼心陪同,一次掛號后直接就診、取藥、治療,離院時統一結算,避免“多次排隊,來回跑”。試點實行以來,累計37萬人次市民從中獲益。
為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難事辦妥”,針對上班族、學生等群體,醫院增開“夏令時門診”;開通“中藥代煎、免費郵寄到家”“無陪護”等便民服務;方便患者出行,暢通就醫“最后一公里”,定制公交專線直達雙院區。醫院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醫院組織開展各類義診、科普講座等服務年均百場,足跡遍及新區各街鎮;開展“中醫藥文化節”、中醫藥文化“四進”等品牌特色活動,人民群眾就醫滿意度、獲得感持續增強。
一個個便民案例,書寫著為民辦院,服務患者的初心;一組組亮眼數據,標注著醫院高質量發展、推進人民健康福祉的擔當。站在新的起點上,濱海中醫院人將繼續弘揚中醫藥特色優勢,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實的舉措,持續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向著全國優秀三級甲等中醫醫院這個目標堅定不移前行,用奮斗將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變為美麗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