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茶飲行業發展迅速,不少品牌憑借健康賣點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在品牌帶動下不僅推動了行業朝著更健康方向發展,還不斷提高了市場對健康茶飲的關注度。前段時間,知名測評博主發布了一則關于市面上常見茶飲品牌產品以及冰勃朗、植脂末奶茶原料的送檢視頻,指出冰勃朗與植脂末成分高度相似,此消息一出便引發了大量關注和質疑。
隨即相關品牌及新茶飲產業聯盟便回應冰勃朗的作用主要是提升口感,并指出上述博主故意或無意地使用了一些敘述謬誤,因此造成了市場輿論,雖然此次事件并未對新茶飲行業造成致命影響,但也為行業未來的發展提了個醒。未來各個品牌在原料、工藝上提高透明度的同時也應該加強成分的科普,提升市場認知,且需要尋求更健康的原料和添加劑等替代。
行業陷入冰勃朗風波?
去年年末,知名測評博主發布了一則新茶飲測評視頻,其購買了市面上多家茶飲品牌奶茶產品,以及市售的冰勃朗、植脂末奶茶原料,并將其送檢,結果顯示共計18杯奶茶均添加了冰勃朗或與之類似的非氫化基底乳,且通過比對冰勃朗與植脂末的配料表發現二者成分高度相似,前者還多了一項增稠劑,脫水后的脂肪含量還高于植脂末。
這一視頻直接將某新式茶飲品牌推向了輿論風口,眾多網友認為其在宣傳中打造健康鮮奶茶人設與實際不符,存在欺騙消費者的嫌疑,雖然品牌及相關供應商及時回應冰勃朗與植脂末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食品原料,且相關視頻在全網已經下架,但該視頻傳播后引發的關注和質疑并未消散。截止到今年1月7日9點該品牌原材料爭議事件輿情聲量總計7507篇,新聯熱度指數70.1,事件健康度83.1%,主要分布在網絡、APP渠道。
這一事件背后反映了市場對健康的焦慮,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奶茶類產品屬于高糖、高脂肪的代表,在喝奶茶時往往伴隨著“罪惡感”,更具健康屬性的奶茶產品應運而生。尤其是近兩年新茶飲行業健康風潮如火如荼,從2023年開始某品牌對產品配方進行公開,同時公開了產品身份證等一系列的信息、全面推行“營養選擇”標識;某品牌發布果茶控糖宣言、四真七零標準、咖啡因紅綠燈標識等等。
各個品牌在原料、配料上開卷健康不僅將茶飲界的健康標準拔高,還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市場對茶飲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更具健康的茶飲產品,甚至有不少消費者將其作為日常飲品,飲用頻率不斷提高。此視頻似乎在告訴大眾,其認知中健康的產品竟然不健康,這必然會使消費者對產品原料安全性產生疑問,嚴重還將影響影響整個新茶飲行業的信任危機。
冰勃朗等于植脂末?
市場之所以抵觸植脂末是因為其主要成分包括氫化植物油,植脂末加工過程中可能對植物油進行部分氫化,從而生成反式脂肪酸,相關研究表明油脂氫化過程生成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一般為5%-45%,較高時達到65%。而反式脂肪酸長期食用會明確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風險,據估算每年有50多萬人因攝入過多反式脂肪而死于心血管疾病,所以當博主暗示冰勃朗與植脂末成分相似時引發廣泛關注。
在相關測評視頻傳播后,冰勃朗生產廠商圣嗎哪乳業發文配圖國際檢測機構SGS的數據回應,指出其視頻以偏概全,采用錯誤的實驗數據誤導消費者,就原料本質和健康影響而言冰勃朗與植脂末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食品原料;某品牌官微也回應表示冰勃朗不是植脂末,且絕不添加植脂末;“新茶飲產業聯盟”也發布文章聲援茶飲企業指出冰勃朗并非植脂末。
雖然粉末狀態的植脂末與液體狀態的冰勃朗、非氫化基底乳的成分相似,水、油脂是主要原料,但經過不同的制作工藝,形成的產品也有各自不同的標準定義及對應的營養價值或使用價值。冰勃朗的工藝優勢便是將主要配料植物油進行了非氫化處理,這種工藝不會產生反式脂肪酸,這與植脂末有質的區別,因此不能將冰勃朗等同于植脂末。
實際上從配料表來看,冰勃朗與植脂末差異顯著,植脂末原料前三位分別是淀粉糖、氫化植物油、乳清粉,而冰勃朗原料前三位分別是飲用水、非氫化植物油、濃縮乳(100%生牛乳),這二者完全是不同的產品。只不過在測評博主的配料對比表格中只是將兩款冰勃朗的配料表基本按照添加量的順序排放;而兩款植脂末的配料表則把淀粉糖添加量較高的某款及葡萄糖漿添加量較高另一款放在了第四位,這也影響了市場判斷。
用于提升口感?
從相關聲明中了解到,冰勃朗作為奶茶輔料其主要作用是調和口感,而非替代牛乳節約成本,以原葉鮮奶茶產品類別為例,一杯茶飲的構成約包括66%的茶底、19%的牛乳及8%的冰勃朗,視頻內容中將冰勃朗中的牛乳占比替代整杯茶飲的牛乳占比,是不少消費者認為一杯茶飲中只添加4%的牛乳。某品牌對產品中奶含量問題也明確表示,其主要來源于占整體含量約19%的優質牛乳,而非靠冰勃朗中的牛乳含量。
對此在社交平臺紅有相關帖子表示,“弄這么復雜,直接加牛奶就行了”,但其能廣泛應用在新茶飲行業中必然是有其存在的道理,普遍來講不添加冰勃朗等基底乳的奶茶產品口感寡淡,即便鮮奶加倍也改變不了像水的狀態。對于一杯鮮奶茶而言基底乳并不是奶味的主要來源,而是通過少量添加作用于奶感,從而提升了整體的飲用體驗。
為了提升飲用口感和體驗,冰勃朗和冰博克都被廣泛地應用于奶茶制作中,冰勃朗本身富含的油脂有利于提升奶茶的口感,冰博克屬于經過低溫濃縮后的牛奶,其二者口感也有所不同,一些想要突出醇厚、順滑口感的產品更偏向于冰博克,但由于冰博克會比較“壓茶”想要突出茶葉的茶感和特色時,大部分品牌通常會選擇冰勃朗。如今市場對口感的需求正朝著輕盈、清爽轉變,有明顯的茶感與茶香的產品更受歡迎,因此冰勃朗成為眾多品牌的選擇。
其實在食品工業里添加各類原料與添加劑是必要的,不然根本沒有辦法保證更加出色的風味與品嘗體驗,新茶飲行業亦是如此,口味和口感不僅是消費者感知不同茶飲品牌的重要區分點,也是茶飲品牌較核心的差異化競爭點。隨著行業中產品同質化越來越突出及口味和口感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越來越高,新茶飲品牌在味道與健康上應當兼具,尋求二者之間的平衡,為市場提供更完美的選擇。
拋開劑量談影響?
除了反式脂肪酸外,測評視頻中還指出了冰勃朗糖和脂肪含量的問題,視頻中提供的檢測數據顯示,脫水前冰勃朗的總糖和脂肪含量分別是5.1克/100克和22.7克/100克;脫水以后,冰勃朗的總糖和脂肪含量分別是10.2克/100克和45.4克/100克。表面上看冰勃朗的脂肪含量比植脂末更高,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疑點重重。
實際上,這個數值并不代表消費者飲用時的實際攝入量,在奶茶實際制作中會按一定比例加入茶底、牛奶或其他液體來稀釋濃度,以某款700毫升的原葉鮮奶茶為例,冰勃朗標準用量為40克占比約5.71%,脂肪含量為23克/100克,從而可以計算單杯奶茶消費者實際從基底乳中攝入的脂肪占比為1.31克/100克,市面上常見的全脂牛奶每100克中還大概含3-3.5克脂肪,可見其脂肪含量并不算高,這種拋開劑量談影響的對比并不科學。
而且相關品牌聲明測評視頻中實驗數據錯誤,測評博主主觀地將實驗數據乘以2倍,用脫水后的數據直接與植脂末進行對比,但考慮到配料的稀釋,即便按照脫水后的脂肪含量計算,消費者實際從基底乳中攝入的脂肪僅為3.63克/100克。此外冰勃朗作為一種液體,新茶飲品牌不會在任何一杯奶茶中添加脫水后的冰勃朗,這種不僅完全脫離科學實驗,也背離產品真實的使用場景,并不具備說服力,通常情況下,不過量飲用對身體健康不會產生影響。
市場中大部分品牌使用的都是動物油脂,但也存在使用植物油脂制作的冰勃朗可能會有少量反式脂肪酸,這就需要品牌仔細分辨,因為食品包裝上的配料表從原料名稱規范到原料排列順序等都有嚴格要求,原料里只要用了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東西,就必須標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作為參考。而且我國對食品添加劑實行嚴格的監管,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的食品添加劑是合法且安全的,應理性、科學看待。
透明度在哪里透明?
由于近兩年市場對健康需求不斷提升,已經有越來越多品牌在健康和美味上開卷,這在潛移默化種影響著市場認知,新茶飲信息透明化的呼聲也越來越大,有不少新茶飲企業已經開始公布配方成分、熱量以及GI值,把知情權和選擇權交還給消費者,滿足用戶對健康茶飲的需求。比如某品牌接連公布了40多款茶飲產品的配方原料、營養成分和原料溯源信息;某品牌上線熱量計算器、全面推行營養選擇標識等。
去年11月份某品牌發布了新茶飲健康標識體系,在線上小程序、線下杯身杯貼等渠道展示產品原料、配方、營養成分等信息的行動與經驗進行了總結歸納,從產品信息搜集、標識內容設定和信息展示方式三個方面對茶飲產品面向消費者公開產品信息做出了全面的規范。此舉不僅有利于展現品牌充分尊重消費者知情權,從而提升品牌信任度,還為行業提供了清晰的升級優化方向。
但部分品牌從公開信息中較難確定是否含有別的添加劑,在此方面入局品牌還需完善,以更透明的方式標注所有成分,確保消費者能夠全面了解產品信息,比如某品牌旗下產品標稱有精選紅茶和乳蛋白牛奶,聲稱未添加植脂末和氫化植物油;某咖啡品牌積極響應市場透明化需求,明確標注旗下一些產品“0植脂末、0反式脂肪酸、0阿斯巴甜、0氫化植物油”。
根據國家《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和《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等要求,預包裝食品必須在包裝上標示能量、4種核心營養素的含量,以及營養素參考值的百分比。但奶茶等現制現售飲品可以豁免強制標示,是否有標簽和如何標注均可由經營者自行決定,并無法律強制規定。行業未來也應建立統一標準,規范信息公示,避免誤導消費者,進一步推動新茶飲市場健康發展。
科普的重要性
雖然在冰勃朗事件中各個品牌回應及時,但市場不僅新茶飲原料的安全性、健康性也保持疑問,或多或少已經對行業內品牌信譽造成了一定沖擊。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達到3547.2億元,預計未來行業走到現在并不容易,不能讓社會的誤解為整個行業帶來信任危機,究其根本,此次事件影響范圍如此廣大也與消費者認知不足有關。
為此入局品牌不僅要進一步公開產品的詳細成分和檢測報告,還應加強產品中相關成分的科普宣導,建立正確的認知,此前也有很多奶茶行業從業者之前也向媒體介紹過冰勃朗這種基底乳的前世今生,某品牌產品負責人曾介紹,基底乳是行業大勢所趨,因為僅用鮮奶和茶很難達到濃郁口感,基底乳的出現可以填補口感空缺。一款已經在奶茶及烘焙行業普遍使用的食品輔料被如此誤解也就意味著各個品牌需要在科普力度及形式上創新求變,真正將科普落到實處。
但僅靠品牌力量還不夠,還需要行業、國家、媒體等產業鏈各方協同合作,加強信息共享與科普互動,除了品牌要主動宣傳產品成分、工藝及優勢外,行業還需要建立權威的科普平臺,定期發布科普文章和視頻,提升公眾對相關成分的科學認知;協會可組織專家解讀行業標準與技術;國家需要制定相關標準來規范品牌行為等等,通過各方共同努力構建一個值得信賴的環境。
作為媒體應客觀報道,傳播正確知識,提升消費者對新茶飲成分的科學認知,部分第三方評測也需實事求是,共同推動行業進步,而不是為了流量和吸引眼球惡意引導、制造恐慌。未來品牌也可以借助官方媒體或第三方評測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擴大其科普的覆蓋面,以輕松易懂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消費認知,盡可能的減少類似此次事件的發生概率。
更健康的替代
從廣泛使用植脂末到冰勃朗反映了行業對健康的不斷探索,盡管目前冰勃朗在口感和健康上有著優勢,但經過此次事件后,市場對茶飲的健康問題將更加關注且敏感,品牌也需要對各種原料與添加劑的使用和影響仔細分辨,選擇更具健康性的原料,同時進一步創新研發,探索更健康、天然的原料和制作工藝,爭取尋求更健康的替代方式,為市場提供更多選擇。
單從產品配料表來看,冰博克似乎是更好的選擇,冰博克的配料只有生牛乳,而冰勃朗的配料則包含水、食用油脂制品(非氫化)、濃縮乳(生牛乳)>3%、食品添加劑、乳化劑(酪朊酸鈉)、增稠劑、酸度調節劑、著色劑、食用香精等,難免會引起市場質疑。從營養成分看,同樣100毫升的冰勃朗和冰博克,前者的能量、鈉含量都是后者的2倍以上,并且脂肪是后者的4倍以上。而且前者的價格幾乎是后者的一倍,也難免會有人質疑品牌使用冰勃朗是為了提升利潤。
但上述也提到過冰博克口感較厚重,類似于厚乳,與茶融合后不僅會改變其輕盈的體驗,還會掩蓋茶葉本身的味道,冰勃朗雖然在口感上與茶葉融合較好,無論從單價還是成分來看,冰勃朗與植脂末而言算是目前一種更好的替代,但離真正的產品升級,還存在本質區別。未來品牌或許可以在冰博克口感上進一步研發,爭取做到配料簡單的同時口感還較為輕盈。
這對品牌研發實力是一定考驗,但不斷追求更安全、更天然的替代品已成為新茶飲行業的新課題,力求在不犧牲口感的同時為消費者提供更健康的茶飲選擇已經成為眾多品牌的發力點。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入局者誰能率先找到既美味又健康的解決方案,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健康的產品就可能引領整個行業的新潮流。
行業思考:近兩年新茶飲行業在健康道路上越走越遠,而近段時間爆發的冰勃朗事件雖然相關品牌及時回應并表態,但依舊對品牌信譽造成了沖擊,對整個行業也產生了一定影響。當然這也反映出了行業背后的隱患,品牌在發力健康化、提升產品透明度的同時,也應該加強科普宣傳,引導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添加劑及輔劑認知,且尋求更健康的成分替代,來引領行業朝著健康邁進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